第四章 女相公

    北宋淳化三年,翰林侍書蔣梁公奉旨撰刻《五源志》載:「壩上五源,舊名蘇沙,沿沙浦而成市;後因五河新出,故而易名。邑城在縣境東偏,周圍僅及三里有
    半。分東西南北四門,以鼓樓為正中。縱橫兩大街衡貫之。東南二門瀕海。商舖一百八十餘家。集市早晚兩次。物產以棉花、布匹為大宗。菜蔬亦多,逐日販賣鄰境。凡花、布店賈,則多為蘇門所創……」一直到當代,當年蘇家的老堂屋,現在縣工商聯舊址,那當院兩根將被白蟻蛀空的朱漆大堂柱上,仍依稀保留著一副對聯,還是蘇門曾太祖的親筆:水清嚁月勝事無邊千盞明燈躍五源池小容天太平有象萬家管絃樂三界給「三里有半」的城池,綴以「千盞」「萬家」之勝景,應該說是誇張而又誇張。但是到日本人進佔五源城,拆東校場中學的房舍,建起一式的油毛氈蓋頂、瀝青塗牆的日本兵營時為止,五源城的確已不止「千盞」「萬家」了。五河中准一的一條穿城而過的小五河,兩岸,僅臨河而起的染布作坊,就不止百餘家。漂布的女子,光著兩根粗壯的小腿,站在那遠遠伸向河面的踏腳板上。桃花汛水陡然發起,從上游渾渾濁濁地打著旋湧來,堤岸便大片坍落,淹了那窄長的踏腳板和踏腳板上肥厚的光腳。在那些日子裡,河面上,除了哇哇尖叫的水鳥,別的是什麼也看不到的。兩岸也都顯得單調乏味了。各染布作坊都有幾個晾曬坯布的木板曬台。它們都高出屋頂許多。窄而陡的木扶梯往上走。釘起一圈半人高的欄杆。以往,白白長長的坯布一溜接一溜地晾成十里長棚。難得有幾個缺口。到這時,就只剩禿禿的晾架,在大風裡嘎吱嘎吱作響。
    教堂的門不肯開。雨點在散發著桐油氣味的傘面上敲打。隔著橡膠套鞋,也能覺出教堂門前那水泥地的冰涼和潮濕。蘇可沒法忘記這一個渾厚沉重寒冷和黏稠的夜晚,沒法忘記教堂後院那幾株高大的玉蘭樹在這風雨夜裡的搖晃。
    林德在門後邊站著。
    這一點,她清清楚楚地覺察出來了。
    她叫他。輕輕地但卻是堅決地叫他。她要他開門。她要他聽她說句話。她還從來沒有這麼灼熱地渴望過一個男人。『他在他家的客廳裡教她彈風琴時,她就料想到會這樣灼熱起來。她嘲笑他那身神甫的長袍。他卻溫和恬靜地笑著。他有很多次坐在她抱邊上,幫她去踩琴下帶動風箱的踏板。她故意挨著他,甚至用腳尖緊緊抵著他的腳。他總是略略紅起臉,不嗔不怒,甚至連腳都不挪開,照舊溫和地教導:「切分音……切分音……再來個切分音……」
    「林德,我只說一句話……你開開門……」
    沒有回答。只有喘息。
    「你再不開門,我放火燒你的教堂了!」
    沒有回答。只有喘息。
    「我只說一句話。明天你別走。你把竹家渡和桃浦那兩間肺病療養所交給別人去辦。你得留在五源。別離開我……你聽到沒有……」
    沒有回答。只有喘息。
    「既然沒這個膽量,你幹嗎要一直那麼樣地接近我?」她近乎咬牙切齒了。
    這一回,既沒有回答,也沒有喘息了。
    她不再說話。她緊緊地抱住傘,把她那長得有點像小生演員的長方臉貼住光滑的湘妃竹傘柄。只有挨近了看,才能看出,她的臉上還長著不少顏色很淡的雀斑。因為冷,她把兩隻手交叉起來插在兩邊的腋窩裡。因為失望、羞愧和對即將失去的嚮往的恨,她幾乎要被無法迸湧的淚水窒息了。
    第二天,她看到他上了輪船。從她家二樓的陽台上,可以看到不遠處的輪船碼頭。衷濟會的那些醫士、修女和教堂裡的助祭、副助祭。襄禮員、誦經士都去送他。還圍著許多善男信女。他在碼頭上曾幾次回頭來張望蘇家這個林木蔥鬱。又可俯瞰全城的院子。他太熟悉這個完全用紅磚砌就的歐式小樓了。他想他一定能在那用白釉磚砌出聖十字圖飾的二樓大陽台上找到他期盼中的倩影。但他看到的卻是一個陌生的人。男人。二樓陽台通著她的房間,此時此刻怎麼會有這麼個男人『!歷來高傲的她,怎麼可能只隔了一夜,就會把一個陌生男人引到自己房間裡去了?還讓他公然地站在陽台上,以示報復?林德臉色蒼白了。心裡一陣陣地揪著疼。
    沒有什麼男人。其實就是蘇可本人,只不過她改換了男人的裝束。她歷來喜好這種「先生」「相公」的裝束。她的衣櫃裡早備有幾套男式的衣裝鞋帽。她常在自己屋裡,關緊門窗,拉嚴窗簾,裝扮成男人,對著大玻璃鏡,做各種英武的動作,或者狠狠地發一通脾氣,狠狠地罵一通平日不敢罵但又想罵的人,堵著門,低聲說幾句平日想說但又不敢說的髒話。城裡$瞰局有個新來的女練習生,常到她這兒來征訂報章雜誌,常給她送「留局待領」的各種郵件,也常向她借各種醫學書籍。女練習生一心想當個婦科大夫,卻只能當個郵政局練習生。女練習生長得特別細巧。
    總是那麼羞怯。她常把她叫到樓上,關起門來,改扮成男人給她看。她常常留她過夜,很親熱地摟著她,驚喜地打量她完全跟個小孩似的身材和那一點點大的Rx房。她打開自己的梳妝盒和衣櫃,對她說:「你喜歡什麼就拿什麼吧。」她搖搖頭。她說:「你嫁給我吧。」她卻笑了,還說:「有本事,你就娶吧。」後來女練習生讓她父親領回去,嫁給本鎮屠宰場的一個老闆。老闆前妻生的兒子比她還大了三歲。臨啟程的前一夜,女練習生在她懷裡哭了整一夜。
    昨天從教堂回來,她就換上了這一身相公的裝束。栗色綢長衫,厚底靴。還改梳了背頭。公開這樣外出。只差左手托鳥籠,右手搓一對鐵核桃了。她叫全家吃驚。更叫為人內向的大哥吃驚。大哥活著,似乎只是為了維持這一片祖業。她不同,她活著,似乎就是為了要叫所有的人曉得,她沒白來這世界上走一趟。她不想自走這一趟,她也有條件不白走這一趟。她接管了父親臨死前在遺囑裡寫定了給她的兩家藥鋪、兩個診所。沒幾天,她又兼上了衷濟會育嬰堂的司庫,兼上了四鄉賑粥館的專事。越來越好交往。越發地快人快語。她在縣城裡上堂河小學邊上開了個小小的西醫診所。隔三差五親自動手免費給小學的教員、學生和附近船碼頭上扛活兒的縫窮的男人女人做點小小不言的手術,開點花費不大的藥方,過一過當大夫的癮。她畢業自州府醫專,在學校裡並不是個好學的學生,但這時卻染上了當大夫的癮頭,於是很快在城裡出了名,真可以說「未曾開口齒生香,一邊拱手春自來」。
    有一天晚上,大哥找她,還把幾位上了年紀的長輩找來了。蘇家是五源城裡最早的一批天主教徒。但那一段日子裡,蘇可卻再不去教堂做彌撒,撤回了她對教會辦的各種慈善事業的贊助,甚至辭去了育嬰堂司庫的職務,反而在自己臥室裡迎來了女形的觀世音菩薩,在一道黃緞子素錦簾子後面,建起一個精美小巧的佛堂。但她又從不唸經拜仟,偏偏在菩薩面前供奉著一雙那位小練習生穿過的小鞋。
    大哥隱隱知道她和林德神甫之間的那一點點瓜葛。他似乎能猜到她發下狠心來折磨自己和折磨家裡人的根本原因。他怕她無邊無際地任性。他怕她糟踏了接管過去的那點祖業。
    父親在遺囑裡曾寫明,她接管那點祖業後,一年之內,必須成家。三年內必須生子。生男孩,得姓蘇。假如做不到這些,交給她的那些祖業得由大哥代管。假如婚後只生女孩,也得交回三分之二的祖業。
    大哥想給她找個丈夫來約束她。
    「找個男人,好。」她笑笑。
    「你也到成家的時候了。」一位長輩小心翼翼地把幾個備選男士的名帖遞給她。
    她翻了翻,扔在一邊。
    她說:「祖宗沒說我必須嫁一個你們給找的男人,是不是?」
    在座的面面相覷,的確,遺囑裡沒寫這一條。
    「我要花錢培養一個丈夫。真正歸屬於我的男人。」她斬釘截鐵地說。
    「小可……」哥哥惶驚,又替她在那許多老人面前愧疚。
    「祖宗沒說這麼干就得收回交給我的祖業,是不是這樣?」她卻繼續追問。
    沒人回答。但幾乎所有在座的人都氣昏了頭。
    「我不相信任何一個現成的男人。我得自己教養一個。」
    三天後,她宣佈和蘇家最大一個中藥店的學徒,一個比她小六七歲的「男孩」訂婚。全城的人都以為她瘋了。她卻照常出門,照常上茶館聽書。照常去戲園子做票友。照常到上堂河小學邊上的門診所為沒錢去大醫院拔牙的男人女人拔牙,把明光珵亮的拔牙鉗當當嘟嘟地往白搪瓷盤子裡扔得脆響。下一個月,她就送自己相中的這位小未婚夫去了州府商校。做插班生。每個月她都專程僱車去八十里外的州府城看望這個小未婚夫,親自到教務處去查他的各科測驗成績,帶他到市中心天主教堂去做彌撒;爾後,在市北門的同善居萊館,單開個雅座間,讓他美美吃上一頓,補足補足。她不吃,只是看他吃。教他怎麼吃,才更符合上等人的身份。商校裡全是男生。這一點,她特別放心。小學徒長得醜。馬勺臉,地包天,抄下巴,很有點明太祖朱元璋「遺風」。但鼻子更尖。顴骨更高。眼窩更深。眉稜更外突。額頭更狹窄。更加沉默寡言。更加心神專一。而且,他絕對地不笨。不,應該說,他相當聰明。
    後來幾十年間,壩上五源不少有錢的寡婦、有錢的小姐、有錢的女伶、有錢要強的女光棍興起一股自己掏錢培養小丈夫的風氣,溯其源,大概都始於蘇門這位女相公。
    那一年,樓前香樟樹開的是玉蘭花。馬家的女廚娘守寡七年生出一窩小老鼠。鼓樓三次著火。東校場門前那段小五河突然黑稠得跟重油一般。半夜聽見校場上有部隊在走正步。只見下身,不見上身。碗口粗的青蛇從七七四十九家房簷上掉下來,無影無蹤地游進了女眷內室。後來全城的玉蘭樹一起開出了猩紅猩紅的花瓣,霎時間全城都跟著了火一般。

《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