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三談《暗算》

2008年3月11日

失去也是得到——創作談:寫作是坐牢。寫作每天把我關在屋子裡。我不覺得這是愉快的。但我知道,如果讓我每天出門,去辦公室上班,去各種公共場所:茶館,酒吧,夜總會,跟一些認識或不認識的人談天說地,那樣的話我會更不愉快。沒有誰想有意為難我——不是這樣的。問題是每個人身上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需要別人適應或理解的種種習慣,甚至毛病。對我來說,我要忍受自己和自己的那些問題已經讓我感到夠困難了,更不要說去忍受別人的。

有些工作也是坐牢,像《暗算》裡的幾位主人公:瞎子阿炳、黃依依、陳二湖、「老地瓜」……他們或終日滯留在大山深處,或長年浪跡四方。滯留的如困獸,浪跡的如遊俠。遊俠也是困獸,因為他們的內心極不自由。很難想像,我們身邊還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的工作以「國泰民安」為終極目標,但工作本身具有的保密性,又使他們自身失去了最基本的人身自由,甚至連收發一封信都要經過組織審查,審查合格方可投遞或交付本人閱讀。他們拋妻別子,埋名隱姓,為國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利益絞盡腦汁,「暗算」他人、他國,然而最終自己又被粗糲的世俗生活「暗算」了。生活對他們不公,但這就是他們的生活,他們特別的命運。因為生活在一個禁錮的、扭曲的、變態的世界裡,他們的命運裡總是有太多的特殊,太多的困難,太多的問題,以致最後連一個正常、健康的生存權都可能要失去。

失去也是得到。他們得到了我們的尊敬、愛戴、想念、頌揚、鮮花。《暗算》在新浪讀書頻道連載時,我注意到,在讀者留下的一大堆評論中,有一個聲音似乎顯得特別堅定而又響亮,這就是:人們在為他們感動,為他們流淚,為他們祈禱。我知道,時代確實在變,日新月異地變,有些美德變成了迂腐,有些崇高變成了可笑,有些秘密變成了家喻戶曉。但我相信,有些東西,有些價值,有些目光,是恆定的,永世不變的。從理想的角度說,我寫《暗算》的用意就是想找到,或者建立這些東西,這些價值,這些目光。

2003年7月15日

形式也是內容——再版跋:《暗算》火了!因為電視劇。

都說,這對小說《暗算》是個好事,可以多賣書,多掙錢了。但我認為,也不盡然。其實,小說《暗算》和電視劇《暗算》有很大區別。這種區別既是被迫的,也是主動的。主動是因為電視劇天生和小說不是一回事:小說要的是個性,電視劇要的是大眾。我在單位是個專職的電視劇編劇,我很知道從小說到電視劇必須要完成什麼,那就是向大眾靠攏,要加增媚俗化的煽情和戲劇衝突(為什麼有些小說家不願涉足影視,我想原因就在這)。被迫是因為當決定做《暗算》電視劇時,小說《暗算》的第三部,即「捕風者」,已被其他影視公司買走電視劇改編權,現在的捕風者故事是根據我另一部短劇《地下的天空》改編的。小說《暗算》有五個獨立的故事和人物,現在的電視劇其實只用了當中兩個,即《瞎子阿炳》和《有問題的天使》(即黃依依)。總之,電視劇《暗算》不能替代小說,雖然是我自己改編的——正因為是我自己改編的,我心裡更明白,只有小說才真正代表我。所以,說到《暗算》,我總是有點偏執地說:看我小說吧。

但我的小說好似有明顯的問題。《暗算》出版業已三年,銷量不俗,過20萬冊了。這是個名利雙收的數字,令我暗自竊喜。我要感謝讀者給我這份意外的喜悅和滿足,但同時也心有不安。因為有些讀者對我提出了嚴厲的批評,尤其是一些專家讀者,小說研究者。火力最猛的是關於小說「各章獨立」的結構上,有人甚至因此而認為它不過是幾個中短篇的巧妙組合。對此,我深有「委屈」之苦。倒不是說我自戀得受不得批評,對批評,每一種聲音我都願意聆聽,交流,反思,盡可能予以接受。實在接受不了的,也願以沉默的方式接受。沉默是《暗算》中幾位主人公終身的誓言——借此來捍衛國家和他們人身安全,或許也是我等自我保護的良策。只是,關於《暗算》「結構」的批評,我實難沉默。坦率說,我對《暗算》的結構是蠻得意的。《暗算》是一種「檔案櫃」或「抽屜櫃」的結構,即分開看,每一部分都是獨立的,完整的,可以單獨成立,合在一起又是一個整體。這種結構恰恰是小說中的那個特別單位701的「結構」。作為一個秘密機構,701的各個科室之間是互為獨立、互相封閉的,置身其間,你甚至連隔壁辦公室都不能進出。換言之,每個科室都是一個孤島,一隻抽屜,一隻檔案櫃,像密封罐頭,雖然近在咫尺,卻遙遙相隔。這是保密和安全的需要,以免「一損俱損」,一爛百破。《暗算》中五個篇章互為獨立,正是對此的暗示和隱喻。也可以說,這種結構形式就是內容本身,是701這種單位特別性的反映。也許,問題是我太癡迷於「機關不露」,而大家對701這種單位的特殊性又不甚瞭解,所以才生誤會。

這也讓我想到了,寫作的某些技術:直白與隱秘,這是一對矛和盾,過於直白和過於隱秘具有相等的錯誤。我的寫作一直執迷於迷宮敘事的幽暗和弔詭,藏頭掖尾,真假難辨,時常有種秘中藏密的機關不露。因之,我的小說具備某種懸疑色彩,這對大眾的閱讀趣味也許是一種親近。但我在極力張揚迷宮敘述的魅力的同時,又瀕臨了某種因迷而亂、因深而淺的窘境。這就是一個度的問題,把握不好,失之毫釐,謬之千里,非但勞而無功,還可能留下粗陋的笑柄,正如對盲者做色彩遊戲一樣。701不是普通單位,他的「孤島」特性不是常識,而是常人難以想像的「個性」,我蠻橫的愚頑之舉理應遭到唾棄,受到懲罰。作此跋記,也算是懲罰之一吧。

2006年6月14日

得獎也是中彩——答謝辭:這是一個感恩的時刻,我要說的都是感謝的話。

首先我要感謝天空,感謝遠在星辰之外的運氣。紅得發紫的運氣。我不準備裝深沉,我要說真話,這個獎讓我得得很意外。坦率地說,從得知獲獎到現在,我心裡一直有種盲目的不真實感。從某種意義上說,也許所有得獎人都會有這種感覺,因為人們面對重大事情的發生總會有一種夢幻感。《暗算》能被茅盾文學獎加冕,對我來說無疑是一件重要的事,我難能把它當作一件日常事,從容坦然自如地應對。另一個方面,是因為好作品太多,遠遠不止這四部。這注定了誰得和不得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正如《暗算》中的破譯家黃依依最後破掉光復一號密碼一樣,憑的不是公式,不是必然,而是一念之間,是冥冥中的一種混沌,一種無法言傳和觸摸的神奇。我想,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運氣,是我首先要感謝的。

然後我要感謝的是我曾經的戰友。二十八年前,一個非常普通的日子,我走進了一個極其不尋常的地方,那是一座秘密的軍營。我在那裡有幸結識了一群特殊的軍人,他們是人中精靈,他們的智慧可以煉成金,他們罕見迷人的才華和膽識本來可以讓他們成為名利場上的寵兒。但由於從事了特殊的職業,他們一直生活在世俗的陽光無法照射到的角落,他們的故事,他們的情感,他們的命運,是我們永遠的秘密。事實證明,我普通的智商和優柔寡斷的性情根本不配做他們的戰友。我被淘汰了!所以,事隔不久,悄悄地我走了,正如當初我悄悄地去。然而,他們卻再也沒有走出我的心間。他們像你年少時代的一場單相思的戀愛,因為神秘而變得更加完美,因為沒有收穫,反而成了永久的想念,冥頑地盤踞於心間。時代在轉眼間變得喧囂,越是喧囂,他們在我心間的形象越是變得鮮明而亮麗。我知道,時代確實變了,但我相信他們沒有變。他們不會變。他們不能變。他們依然是從前,依然是無名無利,卻無私無畏。我為他們感動,也為他們心酸。就這樣,我以魔術的方式再現了他們,這也是我們惟一能瞭解他們的方式——因為他們的真實,是不能書寫的。此時此刻,我非常非常想念他們。這是一個消解英雄和崇高的年代,同時我們又無比需要他們。我甚至想,這個獎不是頒給我的,而是給他們的:這些在喧囂中依然像磐石一樣堅定、安寧的人。感謝你們,我的老戰友!

最後,我要感謝所有評委,在座的和不在座的,初評的和終評的。沒有你們,把這麼莊重又珍貴的一票投給我,我也就無緣站在這裡對我的戰友這麼莊嚴又隆重地道謝。所以,我想,遠在星辰之外的運氣其實就在我眼前,就是你們。今天,我們的寫作過分慾望化,大量自私自戀、肉身沉重的東西氾濫成災,我們的作品中已經少有這些讓人溫暖感動的人物,我在努力緬懷他們,並且榮幸地得到了你們的支持和讚揚,我感到非常受安慰和鼓勵。

謝謝你們!

謝謝大家!

《非虛構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