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在商店裡看到店員與顧客的惡言相罵,在公共汽車上聽到乘客之間的惡言穢語,從電視屏幕上看到諸如對於製造假藥、假農藥,捕殺大熊貓、白天鵝,砍伐電線桿、盜賣銅線等罪犯的審判,走到街上看到一座座新蓋好的樓房玻璃被頑童打碎,一個又一個公用電話亭被搗毀,還聽到一些出國人員——既包括學者也包括官員——在洋場大丟其醜(如住一個晚上就把旅館房間冰箱裡的飲料全部轉移到自己的行李箱裡),這種種時候,我常常思考一個問題:這些現象究竟表現了一種什麼樣的傳統文化呢?是孔子還是老莊?是神宗還是道教?誰主張過這種野蠻、自私、損公害己?而另一方面,目前我國知識界熱烈討論的傳統文化問題,究竟有多少針對性?是否有的放矢?我們討論、爭論的對象到底還留存了多少?就是說,目前我國的大眾,特別是青年大眾之中,究竟還保留了多少傳統文化?尤其是究竟還保留了多少文化傳統?傳統文化,諸如四書五經、諸子百家、孔孟之道、程朱之學、詩書禮樂、琴棋書畫、仁義道德、忠孝節義、四維八綱、正心誠意……現在到底還剩了多少?
封建主義文化,資本主義文化,社會主義文化……主義雖然不同,畢竟還是文化,畢竟還都有一種或曾有過、可能有過的規範的作用,協調的作用,凝聚的作用,提高人類的生存質量、引導人類去進一步認識世界和自身的作用,以至昇華的作用。因此,一種文化固然可能逐漸暴露其陳舊鄙陋、束縛人的發展之處,仍然為一個民族、一個社會、一個國家所不能或缺。文天祥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裴多菲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奧斯特洛夫斯基說:「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獻給人類最壯麗的事業——為共產主義而鬥爭!」其歷史內容階級內容各異,其獻身理想的文化精神則一。
嗚呼,而今呢?
何況文化中還有許多超出主義、超出社會制度的制約的內涵。比如語言文字,比如科學技術,比如某些文藝形式與審美特性,比如某些民俗風習。這些東西更多的差別在於民族性、地域性,而不在於時代性和社會性,它們的存在正是與之不同的文化形態存在的前提,也就是說,它們的差別主要是橫的差別不是縱的差別。有了差別才有了特性,有了特性才能算文化。它們可以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不同的主導意識形態下存在和繼承,相安無事。它們又能有多少罪孽!
文化的對立面是無文化、非文化、反文化。當我們談到中國的封建文化、傳統文化的時候,似乎不應該忘記我們的另一種十分強有力的傳統——這就是無文化、非文化、反文化的傳統,「絕聖棄智」的傳統,耍光棍、耍流氓的傳統……前者如果表現為士大夫文化以及宮廷文化、廟堂文化、鄉紳文化,後者則表現為鄙俗文化特別是流氓文化,中間還有市民文化之類。鄙俗文化特別是流氓文化同樣是源遠流長,歷史上,它們常常大模大樣地走進農民起義的隊伍,打出革命或新潮的大旗。劉邦與項羽就以烹父的流氓的故事膾炙人口。「劉項原來不讀書」,「文化大革命」中,林彪一夥把這句詩又弄得行時起來。另外則是「書讀得愈多愈蠢,愈反動」。
首先因為我們這個文明古國歷史是文盲比文明多。無文化的傳統說不定比文化傳統還要強大。其次歷代政權更迭靠實力而不是靠文化。事實上,「霸道」總是比「王道」厲害得多。朱元璋的御批裡常帶粗話。粗話變成佳話,老粗與權力相靠攏。這個傳統一直傳了下來,「文化大革命」中經常出現的也是諸如「油炸」「火燒」「砸爛」之類的字眼。再次我們的傳統文化確實是太古老、太衰敗了,需要一個大的改造和再生。許多年來不絕其生命力的與其說是文化傳統不如說是無文化與非文化的傳統,一些民間流行的文化觀念與其說是證明了文化傳統不如說是證明了無文化的傳統。「拼一個夠本兒拼倆賺一個」「白刀子進,紅刀子出」,這些都有明顯的破壞性,而居然也被社會所接受。後來又發展成「活著干死了算」,一副亡命徒相。「馬無夜草不肥,人無外財不富」「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壓根兒就非法理、非道德、非一切行為規範,如今又成了一批無文化而有「商品意識」的人的信條。所以「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所以「不打勤的不打懶的單打沒眼的」,反文化一直比文化還要行時。當然也有另一面的「好死不如賴活著」「一忍百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這些不見經傳而至今活著的「箴言」,究竟應該算傳統文化還是傳統無文化呢?這種破壞性、冒險性、訛詐性與奴隸性,這種敵視文化的特性,終於愈演愈烈釀成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
說起批傳統文化來我們的調子始終是夠高的。批胡適、批俞平伯、批孔、批儒;批《武訓傳》、批海瑞、批道德繼承論;批梁漱溟、批梁思成、拆城牆;消滅地主階級,取締會道門;批「溫良恭儉讓」。歷次運動中鼓勵兒子檢舉父親,妻子揭發丈夫……早把孔老二丟到了茅屎坑。一直到進行了遠遠比港台以及海外走得遠得多的文字改革……這中間,有的該做而做得急了,有的該做而且大體上也做得好,做得適時,有的卻有點不該做。但無論如何,什麼時候我們對傳統文化手軟過呢?
不但有批判的武器而且有武器的批判。不但消除了地主階級而且粉碎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與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機器。不但消滅了「變天賬」也消滅了諸如家譜、宗廟之類的東西。但傳統文化的陰魂似乎仍然不散。阿Q主義沒有散,假洋鬼子的「不准革命」沒有散,趙太爺的「不許姓趙」也沒有散。正在出現新的腐敗現象。大力「破四舊」的結果恰恰是「四舊」的全面高漲。於是覺得批得還是不徹底,沒有「徹底、乾淨、全部地」把傳統文化斬草除根,於是進一步批愛國主義、批集體主義;批長城、批龍、批黃河;批李白、批屈原,一直批到魯迅;批民族性、國民性、國特色……這種激進的批評再加上無孔不入的唯錢是圖的風氣,簡直稱得上是地毯式的轟炸。我們的傳統文化的一些劣根性似乎未見消除多少,我們的文化傳統卻已經或正在被非文化、反文化、無文化的愚昧野蠻所衝擊。我們非常重視與不同質的,特別是不同意識形態旗號的文化爭鬥,卻不重視與愚昧野蠻鬥爭。於是愚昧與野蠻就趁各種文化之間進行拉鋸戰的時候擴大了自己的地盤。
但願這只是杞人憂天。但願人們把當前關於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的討論——至少是把其中相當一部分精力——引導到封建與積累的健康方向上去。能不能先請各種各樣的「文化」(只要是真正的文化)之爭降降溫,先聯合起來討論一下諸如掃盲、講衛生、職業道德、愛護公共財物這一類較少爭議的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