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做成一件事情有許多條件,良好的人際關係只是條件之一,實力條件就更重要。機遇也很重要,就是說客觀條件也很重要。還有許多臨時的和偶然的因素,再加上主觀的努力才能有望。不瞭解這一切,只是一味地活動操作、強求、爭奪,往往是輕舉妄動,枉費心機,揠苗助長,緣木求魚,心勞日拙,疲於奔命。幾十年來,特別是近二三十年來,我算是看夠了,有的人整天發佈自己即將青雲直上的消息,有的人整天出入宅門,有的人整天表白吹噓,有的人整天罵罵咧咧,意在讓人相信全黨全民都對不起他。這樣的人最後到底做成了什麼呢?他們的這種表演,除了臭自己以外,他們對社會、對人類、對歷史甚至對個人、對家庭能夠起什麼有益的作用呢?
一個人應該知道自己能夠做什麼,應該做什麼,必須做什麼,更應該知道不應該做什麼,不要做什麼,其實做也做不到什麼。比如說話,說話很重要,傳播思想,確定方向,分配資源,行使權力,多要通過說話進行。但也有另外一面,就是說了許多話用處不大,說了許多狠話不過是打個水漂兒。說到說話,我們曾經是非常重視說話的,所謂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夠可以的了。以歌頌斯大林著稱的蘇聯作家巴甫連柯寫過一篇短篇小說,題目就叫「話的力量」。很難找到與「文革」相比的說話高潮。「文革」乾脆是一個話語狂歡節,什麼好話、忠話、高談闊論、豪言壯語都說盡了、說穿了、說透了底了,什麼批判的話臭、人的話、咒罵的話、嚇死人的話也都說盡了。姚文元就是說後一種話的能手,而林彪比較會說頭一種話。曾幾何時,姚乎林乎「文革」語言乎已經成了笑柄啦。這就是說,認識到話的重要力量還不夠,還要認識到話的有時不必多說,說也白說,或者壓根就不應該說。例如近二十餘年的不爭論方針,這就是洞曉了話的無力、話的壞事的那一面而得出的經驗總結。琢磨琢磨不爭論的原則吧,這不僅對國家政治而且對個人做人都有極大的意義。鄧小平同志自稱「不爭論是我的一個發明」,這可不是一句隨便的話,這是中國文化更是總結近百年中國近代史、革命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的結晶之語。
口是厲害的,俗話說眾口鑠金,然而那說的是眾口,一隻口就未必有那麼大力量。一隻口這樣說,另幾隻口很可能是另一樣說。眾口也得看是真眾口還是起哄或被迫的眾口。例如「文革」當中,眾口齊聲打倒劉少奇,眾口一聲誓死保衛這個、誓死保衛那個,收效如何呢?只有真正代表民心的眾口才有鑠金的力量。再說,眾口鑠金,這是事物的一個方面,並非全部,另一面則是真金不怕火煉,是淘盡黃沙才是金。另一面還有眾口的隨風倒,還有所謂「沉默的大多數」。需知世上除了「叱吒則風雲變色」以外,也還有「喑嗚則山嶽崩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