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高調門不一定是好事

美國人說他們選總統是「從兩個壞人當中選一個不是太壞的」。除去幽默,這是典型的低調。這當然是對美式民主的一種諷刺,也是自嘲,倒也是面對現實。

如果兩個候選人一個是聖賢,一個是痞子;一個是天才,一個是白癡;一個是救星,一個是魔鬼,那就可以進行高調選擇了。對於前者,我們應該不惜一切代價去支持、維護、服膺,乃至為之流血犧牲,肝腦塗地;對於後者,我們應該一腳踢開,全部乾淨徹底消除,乃至拉出手榴彈的弦,抱上他與之同歸於盡。

也就是說,當是非特別分明,鬥爭特別尖銳,選擇特別嚴峻的時候,該有多麼高的調子,不能含糊。例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的楊靖宇;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夏明翰;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劉胡蘭;還有在宗教裁判面前堅持地球仍在轉動的伽利略……世界上有許多偉大的革命家、仁人志士,具有獻身精神的科學家、藝術家,捨己救人的英雄,誓死不降的烈士直至宗教家苦行僧,他們的精神是高昂的,他們的事跡是壯烈的。有了他們,才有歷史的前進和社會與思想學問的進步,才有人類的今天。

但是世界上的選擇包括非常重大的選擇並非總是如此。比如斯大林與托洛茨基、布哈林的鬥爭,中國的「文化大革命」中「堅定的左派」與「走資派」的鬥爭,一些被我們內行地與驕傲地稱為「論戰」的高屋建瓴、勢如破竹的「大是大非」的理論,歷次政治運動中先行的大批判,包括一些文壇上的筆墨官司,都曾經派上了極高極高——最高最高的調門。很可惜,這種高調少有能經得住實踐和時間檢驗的。

毛主席論述人民內部矛盾,這就比一味強調階級鬥爭、繼續革命、敵人不投降就讓他滅亡的調子低了許多。我們現在處理內部矛盾又積累了許多的新經驗,例如不搞無謂的爭論,強調疏導和化解矛盾,淡化處理某些問題,等等,調門都不算高,但是很有效,保證了穩定,保證了經濟建設,有利於國泰民安。如此這般,真正建設社會主義、展示社會主義優越性的調門才能上得去。

中國傳統上也有講低調選擇的。如兩利相衡取其重,兩害相衡取其輕。這樣的命題承認了許多事物的相對性,而事實上也承認了兼利全利與絕對無害無虞的往往不大可能。這反映了中國人的成熟的智慧。愈是機會主義者,至少是某種幼稚病患者,愈要強調自己是「百分之百的馬克思主義者」,這已經被不止一次地證明了。有時候會出現自己也不打算實行的不近情理的超高調,這種超高調常常是幼稚者與野心家的合資公司製造出來的。毛主席反感的一種文風就是「裝腔作勢,藉以嚇人」。毛主席早就指出,共產黨靠實事求是吃飯,而不是靠嚇人吃飯。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是高調還是低調呢?欲行千里,其調不低。始於足下而不是始於九霄雲外,其調不高。水滴石穿、繩鋸木斷的俗語也是如此。以水穿石,以繩鋸木,顯然是低調。能穿石,能斷木,卻不妨看作壯志凌雲。

「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的命題也是如此。社會主義的理想是高的,初級階段的論斷又強調不能一味唱高調——例如「大躍進」時期的三年超英、五年超美或一步跨入共產主義之類。

影片《蘇菲的選擇》描寫波蘭女人蘇菲被送入集中營後,法西斯軍官強迫她在自己的一子一女中選一人留下,另一人則送去被消滅。與兩個孩子同時被殺相較,留下一個孩子,當然是兩害中的輕者。但在選擇究竟留哪個捨哪個的時候,這種選擇就太殘酷了。因為失去這一個孩子與那一個孩子的輕重是無法權衡的。

這當然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但它也能告訴我們,低調選擇常常是被迫的結果,是無奈的表現,不一定是被法西斯所迫,更多的是被客觀條件所限制。愈是看得出人的不自由,愈是看得出世界的無盡的缺陷,選擇的調門就會愈低。

而蘇菲的男友尼敦倒是調子極高的。他深深地痛恨法西斯屠殺猶太人的罪行,他恨烏及屋,除了死者,他懷疑一切活著從奧斯維辛集中營出來的人,因而對蘇菲污辱之、審察之、嫌憎之。是的,蘇菲確有弱點或者叫污點。那麼尼敦呢?影片告訴我們,以偏執、嚴厲、冷峻的面貌表現出來的尼敦,其實是一個不可救藥的精神分裂的瘋子。

看一個人或一件事,不能只看調門,尤其不能看他責備旁人時的調門,重要的是看他的行動,他的記錄。大德無名,大勇無功,大德大勇的人是不會為自己吹吹打打的。站著,所以不會腰疼的高調大話,是不算數的。「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的命題,看起來不如「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的調門高,實際上呢?這還需要討論嗎?離開了實際實效實情,有些高調其實是相當可疑的。

但是反過來說,如果只有壯烈犧牲了的人才有權要求別人在必要時壯烈,我們的哲學會不會變成膽小鬼乃至叛徒的哲學呢?這又是一個人生的悖論了。

我們設想一下另一種高調選擇之可能:就是說需要選擇的不是兩個壞人中的不更壞的一個,而是在兩個極好極好的人中選擇最最好的。也就是說是兩利中的選擇。這令人想起俄羅斯民歌《山楂樹》,樹下的姑娘面對的是「兩個一樣好」的青年人,但是二者不可得兼的形勢卻孕育著嚴重的後果。如果幸福的姑娘久久不能在兩個一樣好的青年人中做出應有的選擇,那麼她就很可能要遭遇道德上、輿論上,直至人身安全上的麻煩。這也是福兮禍之所伏;天下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兩利的結果產生了兩害,就是說,你必須考慮:選擇而有失誤與遲遲不做選擇的優柔寡斷相比,這兩害究竟哪個更輕呢?這值得三思。「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這個比喻既高調又低調。從人的本性來說,其實是想要既食魚又食熊掌的,但是人生在世並非什麼百分點都可以佔全了的——這又貌似低調了。孟子用這個二者不可得兼的比喻指向的卻是「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的驚天動地的大問題,要求的是做出「捨生而取義也」的壯烈選擇。這說明,低調與高調並非截然對立,低調地面對現實也會在必要時做出崇高壯烈的決定。

自然也有輕鬆的選擇,例如購物。購物是在諸多利當中的選擇。(也有害吧,起碼你得交錢。)做這樣的選擇時最容易發生的情況是猶豫不決與動搖反悔,反悔了再去退貨。購物的時候愈是猶豫不定、費盡心機的人,愈是容易在購後退貨。可歎的是,他或她忘記了本應在無盡的挑剔佔用了大量寶貴時間與為了節約時間寧可少挑剔一點、馬虎一點之間選擇。可惜的是人生中的許多選擇的改變遠遠不像購物退貨這樣方便。於是人們發明了口號,叫作無悔,叫作義無反顧。無悔無反顧是可以的,而且這精神常常是偉大的,當你從事一件崇高的事情的時候必須如此。當你回顧做得並不漂亮的某些事的時候怎麼樣呢?有時候也要強調一下至今不悔之類,因為有些事老是悔,老是反顧,老是口欲言而囁嚅、足欲行而趔趄,就會弄得十分糟糕,也就是說比硬著頭皮頂住有害多了。但把某種堅決與無奈變成高調,就可能有些愚蠢了。我們究竟是不是已經夠聰明乃至過分聰明了呢?其實人類是常常幹蠢事的,一件蠢事也許會幹幾十年幾百年,一種錯誤可以犯許多次。例如幾千年前的秦始皇就派人尋找不死藥,而至今人們仍在追求神秘的方術或在傳媒中做「准不死藥」的補藥廣告。

我看過一部法國影片,描寫一個資深警察與一個黑手黨頭子鬥爭,為了逮住尚無足夠犯罪證據的壞人,老警察採用了許多非法手段——從溜門撬鎖到肉刑逼供。這使我深有警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可以說是世界性的現象,是帶有規律性的現象,以之來說明人民對反動派的專政也許是非常貼切的表述。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在普通的人際關係中如果這樣做,你對我不仁所以我對你不義,你對我狡猾所以我就對你搞陰謀,會不會產生我們所不希望的後果呢?就是說,對人際的過分的鬥爭,我們是不是應該警惕鬥爭雙方的某種趨同的可能呢?在一個家庭裡,如果夫妻一方有點狹隘、自私、暴躁、瑣碎,動不動發歇斯底里,而另一方與之進行了針鋒相對、奉陪到底、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鬥爭,這一方會不會也變得至少是顯得同樣狹隘、自私、暴躁、瑣碎、歇斯底里起來呢?我看很有這種危險。以文壇而論,如果論戰雙方同樣尖酸刻薄,同樣意氣用事,同樣與人為惡,同樣強詞奪理,同樣攻其一點不計其餘……讀者會怎麼想呢?他能想像其中的一方是真理另一方是謬誤,一方是天使另一方是魔鬼,一方是玫瑰另一方是狗屎嗎?

在人際關係上,很多情況下鬥爭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值得警惕的是鬥爭中會出現雙方趨同的徵兆。如果耽於鬥爭,如果忽視了自己的主要任務、主要工作,如果發展到「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那一套,那麼你就應該以你的對手為鏡子照照你自己了。

在這個意義上,一定條件下的不爭論確是明智之舉,當然不是絕對的。設一個靶子,將之絕對化,再滔滔不絕地批評之,可笑也。我一定永遠反思、永遠警惕這種與之趨同的可能性。兩害相衡,我寧願選擇置之不理。

人會犯各式各樣的錯誤,從我個人和旁人的經驗看來,對自己估計過高,暗暗地自戀是最常犯的一種。你愛來愛去,常常是在愛自己。人也真是的,老是覺得自己聰明,自己善良,自己為別人做了好事,自己寫出了天下最好的文章,自己理應受到也確已受到了別人的擁護、贊同、跟隨直至愛戴,自己理應得到這個再得到那個,等等。人還多半覺得自己很重要,很有力量,覺得形勢對自己十分有利。人愛聽對自己有利的言語,慢慢也學會了講別人愛聽的言語,聽多了、說多了也就信以為真了;開始是喜歡什麼有什麼,要什麼來什麼;後來是有什麼信什麼,來什麼收下什麼;再發展到想什麼幹什麼,幹什麼信什麼;自己起動,自己運轉,自己反饋,自己論證——實際上是自我封閉循環。等到一旦發覺事物並非如此,還以為是別人騙了自己,還憤世嫉俗地以為自己是更偉大了。

而人常忘記了事物的另一面:你聰明,旁人也不是傻子;你愈聰明,也許人家愈不服你。如果你不敢打保票說自己從未有過嫉妒心,你又如何為旁人嫉妒你而暴跳如雷?你善良,你自以為是天使,人家不一定相信你當真是那麼純淨,也許人家從你的某些缺點當中得出了你作偽的結論。你清高,又有幾個人能與你一同彈起不食人間煙火的雅調?像我這樣身高不足一米七的人常常不理解馮驥才的一米九幾是怎麼長的。你的水平對低於這種水平的人來說是難以理解乃至難以信任的。你為了理想或原則或朋友放棄了許多東西,但是眾人看到你的放棄使你獲得了某些或更多的東西,或者你早已就獲得了太多的一切——雖然你從不像某些人那樣蠅營狗苟。你當了烈士,也還可能有人議論你沽名釣譽。你長得雪白,但是有人說你臉上有黑痣烏斑,而你說是旁人往你臉上抹了黑。況且你也有未能免俗處,你給自己立的標桿愈高,你的言行記錄愈是高妙,就愈容易被人發現你有心無心露出的某些破綻。你受到的指望愈大,也愈容易由於你的某些表現不盡如人意而引起失望直至怨恨。你以為人家多麼愛你,你知不知道又有多少人背後戳你的脊樑骨?人家擁護你?有人對你有意見而不願意講出來就是了。你知道有多少人能向你披肝瀝膽而不是投你所好或者對你虛與委蛇?你聲名大噪?好,秀出於林,風必摧之。毛主席都說過:「人怕出名豬怕壯。」壯了必然挨一刀。好吧,確有許多人真誠地維護你、讚美你、愛你、疼你、幫你,但另一些人卻認為你是在拉幫結派搞小圈子呢。你說你沒有這個動機,卻有了這樣的客觀效果,怎麼辦?自殺還是殺人?你寫的文章再好,也有人挑毛病或當真有缺點,有人硬是因了這些缺點或他自以為有的缺點而否定了你;甚至你的作品並無那麼大的毛病卻硬是有人不喜歡讀,不讀卻又要說你寫得不好。這既是悖論又是常情,不喜歡的不讀,不讀就更加無法喜歡起來,不讀也要發表議論,論述他為什麼不喜歡、為什麼不讀。不喜歡是不讀的足夠的理由,而不讀,又是不喜歡的足夠的理由。你氣急敗壞嗎?氣急敗壞的結果只能是更加跌份。你爭贏了嗎?贏了就更讓人不服,後患無窮。你輸了嗎?輸了自然慘。你以為你很瞭解情況,其實你只聽到某一種類型的意見,人以類聚,一夥一夥,這一夥人往往傳播著與另一夥人完全不同的信息。誰能無過?誰能全知?誰能免禍?誰能辨得清一切誤解?誰能防得住一切污水?

沒有別的辦法。但願人生有一二諍友,但願你講真話別人也對你講真話,但願人能擺脫抬轎子者,但願人能夠——這是關鍵——逐步做到把一己的私利置之度外。莫爭一日之短長,公道自在人心——這是說最後,這是說「終極」。在最後與終極沒有到來之前,還是豁達超脫一點的好。

謹以此自勉並與知我愛我也包括誤解我討厭我的人共勉。

《守住中國人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