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梁左,一般人知道他慣於搞笑,從前些年的相聲到近幾年的情景喜劇都很有影響。你可以品頭論足說他搞得未必都好,但離了他,只怕更不像話。相聲,由於他的介入,曾經有一番中興跡象;情景喜劇,說他是第一人略嫌肉麻卻也基本屬實。現在,梁左出“幽默小說集”了,說起來也是順理成章,只是“幽默”二字不可妄稱。我們自認為是有幽默感的民族,甚至曾為什麼是“幽默”打架,認真得可敬。一般俗論,魯迅那樣的文字為上品;林語堂錢鍾書那樣賣學問抖機靈的也是正宗;北京話,除了老捨侯寶林老二位還合適,其餘大都失之油滑,叫貧嘴,跟“幽默”不搭界的。有這樣的分等,我也替梁左擔心,有那一干閒人,懶得翻書,先跟你的書名糾纏一番,公然以“幽默”打頭,將來就要架得住閒言碎語。
這小說集收的是梁左近二十年間的零碎作品。一個人光寫東西就寫了二十年,聽上去夠老的,但你也可以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只有這樣跨度才能看清一種新語言的發育過程,從粗獷到圓熟。就算我給梁左戴高帽,我以為老梁的語言在“新北京話寫作”各路人馬中是自立門戶的(這在電視情景喜劇《我愛我家》中可說是達到頂點)。
“新北京話”的共性我就不說了——都有些滿嘴跑舌頭,喜拿政治時事打察,拿人不當人,不那麼厚道——這裡單說梁左的特性,他和那些街頭混起來的痞子的區別。這人受過教育,是北京一所名聲在外的學校科班出身,這也沒什麼了不起,那所學校出來的也有很多廢物,我強調這一點的是,這個教育背景給梁左其人熏出了一股文人味。按他自吹,他還研究過“紅學”,在教育部當過小官僚,修訂過“中專”教材,在語言學院給大舌頭老外正過口,這些閱歷使他運筆時趨於雅馴。同樣也是那些狂亂不羈的口語,經他手一過,都戴上了嚼子。我注意過他文中的“用典”,那和痞子完全不是一個出處,痞子之說大都出於牌桌和公共汽車,梁先生之說基本來自典籍野史,不得已“個兒攢”,也樂用經過整理的民歌民諺再整理。梁先生筆致的另一個補充來自傳統相聲,這麼說也不完全,應該說得益於中國傳統文化。說他對中國傳統曲藝說唱藝術入了門不是瞎說。他更正了我認為那是一堆垃圾的錯誤觀念。那些段子經過幾百年的錘煉,看似信口開河,其實裡面講究大了去了,一句咳嗽都不是瞎使的,動一個字說出來就不是那意思了,而且沒有“髒口”。梁先生很正經地對我讚歎過,有一類有水平的老相聲演員,腦子裡都有一根弦始終繃著,一到褲襠往下的話口,立刻打住,說不出來(大意)。依我之見,梁先生腦子裡也是有這根弦的。誰都知道,笑話兩種最好使,一是政治口,一是葷段子,放著明擺的癢癢肉不撓,這就是不庸俗。說了這麼多,也不知道說清楚沒有,我現在的表達能力也是成問題。簡言之,梁左的語言比之我輩更工整,句子內裡更有一番勾結,而且都讀得出聲,也好意思讀——這也是他素為吃“開口飯”的演員導演所倚重,逢年過節便忙,淨看戲開鑼,正經小說集這還是上大街聽見有人喊——頭一回。
該怎麼說怎麼說,我以為梁左這個集子的小說不是都好,早年間的東西還是單薄,句子有今天的模樣,讀起來也覺得話說得巧,只是通篇看下來似嫌無動於衷。我以為梁左這些小說有一個弱項,感情投放量不夠,技術成分過於突出。這也是看到其中他最新完成的《懷舊》才有的這個感想。我在看這篇小說時突然感到被滿足了,因為這小說中作者傾注進去了大量情感,顯見梁左並非無情之人,除了逗笑心裡也裝事兒也經事兒。這就可怕了。我覺得最有讀者緣的小說便是那悲喜交加的東西,我一向自得旁人只使得一副好拳腳,全中國只有我會左右開弓,最怕平地又生出個對手。知道這一天早晚要到,只盼著晚一天拖一天,多混幾日。聽說這篇《懷舊》原本是他準備寫的新長篇的一部分,因為卻不過朋友面子又被人拉去寫情景喜劇掙錢去了,倉促間就將這幾萬字剪裁一下,發了出來。很為世間還有很多聰明人為俗事所累慶幸,都那麼好說話,好脾氣,唯恐做不成好人,就這麼下去吧——我這飯碗算是捧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