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出這人有什麼追求

讀張弛的小說《北京病人》有一個很強的感受,就是小說和散文的界限越來越小了。比如他的散文集子《像草一樣不能自拔》和《北京病人》就可以互相參照著看,其中很多小故事是交叉的,似乎可以看出他的態度,這人不太在乎真實和虛構的界限,或者說他有意把這兩個東西混淆在一起。

照過去的路子,凡小說一定要有一個完整的故事和至少一個貫穿人物。那樣的寫法往往需要戲劇性的情節,可是現在城市中,沒有什麼完整的戲劇性的故事,都是老故事沒結束,新故事又開始——此起彼伏,很多事情都在同時發生,又根本看不到結局。從忠實生活這點說,確實需要一種新的形式才能寫准現在這種新的狀態。張弛他們這一茬作家寫的小說好像都呈現這樣一種平面化的——就好像千頭萬緒都同時發生的這樣一種描述形式。這種形式起碼對描寫當下這種生活狀態,是最簡潔的。它能夠直接、迅速而且不走樣地把每個瞬間表現出來。過去的好多小說好像都不太重視瞬間,好像瞬間只是為整個故事服務的,而在張弛的小說中瞬間等於一切,也許這跟現代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是吻合的。我寫情感小說那時候好像還有一種要有一個古典的愛情故事在裡頭的拘束,現在似乎不必那麼累了,倒不是說現在沒有浪漫和古典愛情故事發生了,也有——就是不一定要把它整合成一個有頭有尾的故事。

張弛的文字和他字裡行間帶出的生活態度當然我是比較喜歡的,就是說看不出這個人討厭什麼,也看不出這個人追求什麼——我覺得現在很多人是這樣的,儘管還有很多人假裝有追求,假裝倍兒有信仰——當然也不能說讓大家都毫無追求,但是那種追求已經到了羞於出口的程度,或者說已經沒必要再說了,誰都知道活著是為什麼,所以在小說中不必過分承載這種追問生命、追問意義的東西,這麼偉大的東西似乎擱在小說裡有點多餘。

張弛的小說是我最近看過的最漫不經心的,狗子的小說中痛苦還比較多,當然我要說張弛毫無痛苦,他肯定也不承認,我說他不痛苦也不過是相對於那種所謂有意義的生活——其實現在我看不出來誰的生活比別人更有意義,就這一點上說,張弛也不見得就沒意義,可以說他的痛苦掩藏得很好,很小心,用有些無恥的態度來迴避痛苦。

我也不知道這種文字怎麼會造成這麼一種任意的態度,他可能就無意渲染任何東西。過去的古典小說,包括我自己的小說,涉及情感部分總是有意無意地渲染,用一些相對華麗的辭藻,誇大個人感受。而現在這種城市小說的寫法中就有了一種樸素的態度,有些情節的描寫,在古典小說中都是應該非常痛苦的地方,他們全沒渲染。

北京這批新起的男作家的小說作者和上海那撥新起的女作家的小說作者態度差別還是挺明顯的,上海的個別女生就特別愛誇大個人感受,以一種諂媚的態度追隨時尚,甘做物質的奴隸,還挺美。這在北京是沒法想像的,忒丟份。

說實在的,泡泡酒吧,睡幾個看上去優秀的人,也沒什麼了不起。過過那種日子的人都知道,人在其中無聊的時候是大多的,是無趣的,這種生活,除非你惡意自我欣賞,實際上也沒有什麼可標榜的。張弛的態度相對正確——不幸過上這種放蕩的生活,就別再吹了,其實也沒什麼可吹的——我倒不是指張弛他書裡寫的他和他的朋友這種生活是消極,他的小說中實際上迴避了他們生活中一個很重的內容,這些人據我所知其實都在創作,不管搞文學還是搞什麼。他們每天每年是有大部分時間在創作,而創作本身是沒辦法寫的,所以寫出來你會覺得這些人天天在混,在玩兒,這是這種小說在自我描述中很難避免的一種偏差,讓人覺得他們一點正經沒有,其實顯然不是。

張弛的小說裡有一股無賴勁兒,在生活中當然單說,這種無賴在小說中就可愛了。無賴我覺得在文學中是一個特別典型的形象,不管怎麼說,這樣的人和生活都是我們偉大時代的一部分。

《知道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