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鴒和《大校的女兒》

我和王海鴒1987年在海南一個筆會認識,1991年寫《愛你沒商量》有一次合作。我們都是寫東西的,很多觀點一致,很多觀點不一致。我們是電話裡的朋友,對對方有了看法就在電話裡開展互相表揚和互相批評。王海鴒有分析別人、一廂情願猜測進而將自己的武斷判定強加給別人的嗜好。我有死不認賬、強詞奪理、用一種傾向掩蓋另一種傾向最後把水攪渾的本事。我們的談話經常由小說到為人,由契合到分歧,由不服到激辯,進而互指狹隘,進而相持不下。

我們都認為自己是有底線的人,如果不是一般高,那就是她的底線比我高。

我們都認為這個世界還是有很多東西是值得尊重的,但沒有一樣東西真的像人家要我們尊重所說的那個樣子。涉及特別不值得尊重的人,我的名單比她要長一些。對有些人,我比她寬容,另一些人,她比我寬容,大致規律,她寬容的我就不寬容,我寬容的她就不寬容。

我們都認為小說要好看,但她說小說要好看,我就會問她什麼叫好看,誰覺得好看。我說的一些好看的書,她說太自戀。她說咱們都是寫小說的,難道不知訴諸內心其實很好寫,你過去不是也認為內心要靠行為呈現,要給讀者搭座橋。

我問她什麼叫自戀,自戀怎麼了,誰不自戀,這個詞根本反義詞就是媚外。我過去認為內心不重要,只是為了對外部世界做出反應而存在,因為可以由外反觀,那是因為我沒內心,我的內心在休眠。現在我的內心覺醒了,我當然不那麼認為了。

她說你不要否定自己。

我說我不是否定自己,我是忽然看到一個廣大陌生的世界不知所措。

她說我老是在變,今是昨非。

我說您始終如一,一直進步。

她說她的《牽手》很好看,書出版時連夜給我打電話,笑著說,你應該學習學習,這就叫好看。

我翻了翻書,給她回電話,說你這個還是為了電視劇營造的,把感情糾葛一概推向外部環境,婦女解放獲得社會地位就能避免感情困惑嗎?這是兩回事,本來無解,你給出解決方案你就是誤導。你談戀愛太少,所以只好將其戲劇化和道德化,在我們這種老手看來,一股婦聯味兒。

她說你是天生反對派,兒童反抗期心理,像我兒子一樣。你不懂女人,我這樣的女人,很多東西對你是唾手可得的,我就要掙扎一番,社會承認很重要,這對我是一回事,但你說的無解,我同意。

我說大家都一樣,都在掙扎,這個就不要分彼此了。好了,你有過觀眾,社會承認解決了,下一步該老實了,該給自己寫一本書了,人一輩子總該為自己寫本書,讓自己覺得好看。你同意好看的標準首先要自己覺得行,然後再找自己那撥讀者,鑒於讀者無名無姓無跡可查互相之間也不代表,想媚他們從操作層面也不可為,所以只能不伺候——嗎?

她說不同意。

兩年當中,此人抗洪,視察攻台部隊,寫話劇《送你一枝玫瑰花》,寫電影《走過嚴冬》,養兒子。去年冒出來,給我打電話,說寫了一長篇,你應該看看,看過的編輯評價說,寫得太好了,這幾年少有的好小說。有年輕人還用了“偉大”這個詞。

我先問是你為你自己寫的還是為好看編的。

為自己寫的,不編,也不是自傳,還好看。她說。

我專門去她家拿了趟校樣。繃了幾天,她給我打電話。

看了沒有,是不是好?

讓說實話嗎?我問。

說,但也不要人家好一定要挑毛病,顯得自己高明。

好。這個不用多講。勇敢,這書寫得勇敢。就說是自傳怎麼了,誰寫的不是自傳?別聽他們瞎吹有想像力有虛構能力,呸。誰寫的又不是自傳?誰能把發生過的一切都鋪回紙上,那也是修辭。

片段組合,她說,這個我早講過,都是片段組合。

因為都是片段組合,你這個理論不說也罷。我說。我接著說,你為什麼老用驚歎號,為什麼老分析別人動機,為什麼把相愛過程一帶而過,為什麼不寫性呢?

我說,你還是利用了敘述者的特權在行文中有一種自以為是的腔調,居高臨下,枉斷他人。你有優越感,越往後越明顯。是,你也分析了自己的功利目的,對自己也很誠實,但可能你這人太好了,像盧梭那樣清白,再怎麼嚴厲地對待自己,也揭發不出什麼,反倒多添了一個勇於面對自己的優良品質,像自誇。

我說,你不瞭解男人,你把男人分了類,你是從女人的立場看男人,你沒把男人當人,你其實是個女權主義者,你認為男人天性有缺點。

她說,你是都知道的,除了技術上的迴避,難道我瞎編一句了嗎?當然我有顧慮,要尊重別人,兩個人當中最隱私的事我沒有寫,也不想寫。涉及第三人,別人都知道的,我才寫。

我說,這正跟我的原則相反,我只寫兩個人之間的,別人不知道的。涉及無辜者,我才不寫,我認為這是尊重,尊重跟自己無關的人。

她說,你沒看懂,你應該再仔細看看,你不覺得我寫得很真誠嗎?

我說,你一定是真誠的,我覺得了,那又怎麼樣,這不是我們的底線嗎?不用再提的,咱們的一切對話都是建立在此之上的。當然我也不瞭解男人,男人確實有類型,你總要有一個立場看人。人是什麼人自己也說不清楚,不當女權主義者你也變不成男人。人肯定不是完美的,有缺陷也是事實,你對了,我這都是廢話,你堅持自己的看法吧。

她說,這就是你,一受到反駁,說不過了,就採取虛無主義的立場,取消爭議。

我說,對別人的小說,我確實無法表達“藝術正確”的看法。我認為你也不需要別人對你的正確意見。《大校的女兒》這本書,你用你認為正確的方法寫出來,那就是唯一的正確。我作為讀者,有自己的看法,你也不必非要我來跟你認同。現在你知道人和人多不一樣了,即便咱們互相抱有最真摯的願望,我也不是你。

她說,這個我早就知道,我從來沒幻想過人人一樣,但人有高有低,這個你應該承認。

我說,我承認人有不同,但無高下,骨子裡都一樣,表現程度不一。

她說,程度就是高下!我不明白你為什麼反對我,這麼簡單的區別你都不能分辨嗎?你的理解力呢!

我說,我也不明白你為什麼跟我抬槓,明明有本質,你一定要在表面上做文章。

你就是魯迅說的那種人,躺在地上做畜生,拉著別人喊爹爹。

你就是那種文化種族主義分子,在你的書中都給別人塗上膚色。

王海鴒一定要我講出對她這本書的中肯看法,我就是不說。我不認為自己有權用自己的觀念來影響其他讀者,我不知道有多少讀者期待引導,我認為今天大家都該不為他人的趣味決定自己的。另外,更主要的,我無話可說,我想說正確的話,但想要“正確”就無話可講,每一個正確的對面都還有一個正確或一堆正確,大家都正確,又沒一個完全正確。明知不正確又講,等於廢話。交流這個東西是一個多餘的功能。

背後講一句,王海鴒是一個古典意義上的理想主義者。這種理想主義者總希望自己的影子投在大地上,也可叫超現實主義者。她希望別人也是這樣,據我所知,很多人不是了。

我能猜到她看到我對她的私下命名會怎麼說。

她會說,你這是自以為是、一廂情願的猜測、把自己的武斷強加給他人。

《知道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