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綿陽老鄉阿及其部分家庭成員合影,肩披長髮的綿陽老鄉曾經是一位邊防軍戰士。
我挎著相機走出空蕩蕩的木樓,今天我要獨自走進門巴族人的家園。在遠山深處,依稀可辨出幾個孤零零的木樓,這些古老的木樓搭建在遠離墨脫縣中心的荒坡上。我決定去那裡看看。
不覺中來到孤寂的荒坡,我驚奇地發現,懸空木樓的四周用樹枝圍織了一個大圈,圈內的黑土上躺著無數個約十斤重的大瓜。這些叫不出名的黑皮膚瓜,瀟瀟灑灑地躺在鬆軟舒適的黑土上,正享受著陽光的晨浴。
木樓內不知啥時候走出了一個約十歲的男孩,頭上歪斜地戴了一頂軍帽,他用一雙非常驚奇的目光看著我。我朝他點點頭,又朝他招招手。男孩轉身迅速跑進木樓,我緊跟著他朝木屋走去。木樓內又跑出五個瞪著大眼、肩背弓箭的男孩。我朝他們招招手,連聲說,你們好。
木屋內的地板上放著一個切開的黑皮大瓜。我用手指著切開的瓜,又指指我的嘴。一個小男孩從屋內拿出一把鋒利的匕首,切了一塊瓜給我。我把那塊瓜放在鼻前聞了聞,一股淡淡的幽香,我咬了一大口,又酸又澀。
這時,一男一女兩個背著大背兜的門巴族人朝木樓走來,背兜內裝滿了黃澄澄的玉米棒子。這一男一女個子很小,背在背上的背兜卻很大,他倆吃力地背著大背兜走上木樓來。
我明白這是木樓的主人,忙讓出一條道。他倆背著大背兜走到木樓盡頭,傾斜著身子,嘩啦啦地將玉米棒子傾倒在地板上。男主人長長地舒了一口大氣,望著玉米發愣。女主人跪在木板上,將玉米棒子攤開,五個男孩跑過去坐在玉米棒子堆上,熟練地剝著玉米粒。
精瘦的男主人滿臉憔悴,長髮披肩,面容約五十歲;小個子女主人約二十七八歲。從面相上看,兩人的年齡相差很大。
一會兒,男主人用手抹去滾出額頭的熱汗,友善地問我從哪裡來?什麼時間來墨脫的?令人吃驚的是,這位男主人不但會說漢語,而且說的是標準四川話。
我告訴他,他的四川話說得很流利,我還是第一次聽門巴族人說四川話說得那麼好。他卻望著木板上那些被陽光照映得金光閃閃的玉米棒子,喃喃地說:「墨脫這個地方怪得很,玉米棒子年年豐收,每年都有很多玉米爛在地裡。」
我問他收穫這麼多玉米怎麼吃?他說用來釀酒喝。
由於男主人能說流利的四川話,我向他詢問了很多風俗方面的事情,他都認真地向我介紹。當我提到黑皮瓜時,他告訴我那些黑皮大瓜就是漢人說的黃瓜。我真不敢相信,這些滾圓肥碩的大瓜就是黃瓜。
談話間,女主人又背著一大背兜玉米棒子沿山路回來,她的身後跟著兩個背小背兜的女兒,約十一二歲,她們光著腳丫,埋著頭,一步一步地朝木樓走來。
中午時分,男主人叫我在他家吃午飯,並說他將親自為我煮一個大黃瓜。我朝佈滿煙灰的黑屋看看,兩個大黑石鍋放在無火的灶旁,一大堆碗盆放置在屋角落,木屋內兩代人的家產財物一覽無餘。角落邊,還有一個很小的木門,門內是一個糧倉,未脫粒的稻穀已堆滿倉。
我問男主人,中午煮飯還得將稻穀脫粒嗎?他說已經脫粒了一些,中午夠吃了。他指著那兩個氣喘吁吁的女孩說,脫粒是她倆的事。男主人轉身對女主人和他的兩個女兒說著什麼,女主人和她的女兒們就忙碌起來。
削去黑皮的黃瓜白生生的,灶上的火苗正忽左忽右地舔著石鍋底。很快地,木屋內溢滿了瓜香和米飯香。
吃完飯,同所有的門巴族人一樣,大家又坐在一起喝黃酒。女主人和她的兩個女兒坐在門外曬太陽。我對男主人很感興趣,雖然他面容憔悴消瘦,但他在與我交談時思路非常清晰,他那一口流利的四川話令我費解。
突然,我腦海中出現一個閃念,眼前這位瘦弱的男人不是本地人,而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四川人,和我一樣,是從遠方到這裡來的異地人!
在我的一再詢問下,男主人終於道出了實情。
男主人姓陳,真實年齡僅36歲,不是門巴族人,而是一個真正的四川人,老家在四川綿陽。
1985年的初秋,墨脫縣靠近印度邊境的邊防站復員了一批老兵。這批復員的老兵自穿上軍裝站在邊防哨所的崗位上到脫下軍裝復員離開崗位,幾乎就沒有去過墨脫縣。在歸途中,大家都想去墨脫縣城看看。這位綿陽老鄉揣著自己的檔案,隨大家一起走進了四面環山的墨脫縣城。
墨脫縣縣長是位地地道道的門巴族人,他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話代表全縣人民感謝子弟兵為墨脫縣的發展做出的努力。據說縣長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強,把墨脫縣城的未來發展遠景描述成了「花果山」。縣長那特別激動人心的話語中有一段是說,在幾年內國家將修築一條廣闊的公路,橫貫墨脫縣城的東西,東起波密縣,西至素有西藏江南美稱的林芝地區。當然,縣長也沒有忘記提出,希望這批正值美好年華的復員軍人繼續留在墨脫,為墨脫的繁榮昌盛貢獻力量。
復員老兵們在縣城呆了兩天後,終因如院壩似的縣城太小,沒有想像的空間,而三三兩兩地離開了墨脫。偏偏23歲的綿陽老鄉在會後多問了縣長一些有關墨脫髮展的問題,墨脫縣縣長很留意這位血氣方剛的綿陽小伙子,並希望這位四川小伙子多住幾天,以便對墨脫進行更深入細緻的瞭解。
站在高高的山脊上朝下望,綠瑩瑩的河水向遠方流去,遠處朦朦朧朧的山脈連綿起伏,縣城的木樓群就簇擁在群山中間。又黑又瘦的縣長右手拍著綿陽小伙子的肩,左手指著太陽升起的方向,告訴綿陽小伙,一條跑汽車的大路將從那個方向鋪過來,公路將經過縣城,穿過原始森林,鋪向多雄拉山,到時候墨脫縣城就是汽車來往的中心站。
綿陽小伙的心被眼前的金光大道所照亮。縣長接著說,墨脫這個地方就是文化生活差些,今後有了公路,我們也要像山外的人們一樣,有自己的電影院、自己的歌舞團,墨脫縣也和山外的縣城一樣真正地熱鬧起來。
又黑又瘦的縣長比較忙,不能長時間陪綿陽小伙。臨別時,專門安排了一位縣級幹部、一個會說漢語的門巴族人繼續帶著綿陽小伙去更遠的地方轉轉。縣長握住小伙的手說,如果考慮好了,要留在縣城,手續很簡便,只需把隨身揣著的那份檔案交給縣辦公室就行了,下面的工作就由縣政府根據具體情況來安排。
縣長走了。縣長留下的話使這位綿陽小伙激動了很久很久。
綿陽小伙和縣幹部兩個人手拉手登上了一個高坡,迎著西南方向的陣風朝遠處眺望,綿陽小伙指著遠處那座有點像猴子的山,感慨地說他當新兵來時就是攀越的那座山,又陡又險,差點摔了下去。縣幹部瞇著雙眼看了好一會兒,最後對綿陽小伙說那座山要剷除,修一個足球場,今後我們縣城還要組織足球比賽。
兩人邊走邊說,對縣城的發展前景、縣城的建設規劃推心置腹地談了很多。在太陽緩緩西墜時,他倆又手拉手來到了一個離縣城較遠的門巴族村落,也就是他現在生活的這個村落。縣幹部指著一個老木屋說今天就在這家吃飯,吃真正的門巴族人煮的飯,並說這家人是縣府工作組的積極分子。
他們倆進入了這年邁的老木屋,屋內的一切令綿陽小伙感到新奇。木屋的主人是一位極其熱情、善良的老人,他和他那未滿十八歲的小女兒接待了他們倆。
這是一次令人回味的聚會。酒足飯飽後,大家還趁著酒性唱起了歌,這是漢族人和門巴族人合唱的歌聲,是對美好未來充滿嚮往的激越之聲。
白日的歌聲格外嘹亮,引人注意,其他村落木樓裡的人也被歌聲所吸引,來到老木屋前看熱鬧。也就在這一天,老村落的男男女女都認識了綿陽小伙。大家都希望這位與眾不同的漢族青年能留在墨脫,留在門巴族世代居住的老村落,最好是留在眼前這間老木屋裡。
這就是門巴族式的留客方式,也是墨脫式的留客方式。善良的人們心是誠的,他們是真心實意地希望能留住這位漢族青年。
夜晚大家又接著喝酒,綿陽小伙終於幸福地醉了。陪同的縣幹部只得將大醉不醒的綿陽小伙子留在這間老木屋內,並再三吩咐一定要照顧好這位漢族青年。
不知是無意、有意,還是天意,這位綿陽老鄉沒有想到,很快他就成了這間老木屋的新主人。
幾天後,縣長和縣幹部一同去那個老村落,去看看這位綿陽小伙子怎麼啦,幾碗玉米酒會醉幾天?
當縣長和縣幹部來到老木屋前,看見綿陽小伙正和嬌小的女兒一起,親暱地坐在玉米堆上剝玉米粒,似乎已經把縣長和縣幹部忘了。
第二天,綿陽小伙就在縣政府報了到,將自己的一生交給了墨脫,並堅信,通過艱苦的努力,墨脫的未來會變成幸福的樂園。
這位曾為祖國的邊境安全站過崗的復員戰士綿陽小伙子,又為祖國的邊境縣城繁榮昌盛而將自己的青春年華留在了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