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愁

親愛的朋友:

又是青年節的月份了。對於這一個節日其實好似已經不再屬於我,可是想到那麼多封來信——青年朋友的,仍想寫幾句話。

最不喜歡一般社會上的中年人或老年人,講起少年或青年人時,總常引用的兩句詩——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好似只有經歷過了大半人生的人才有資格自己嘗過那愁的滋味。然後在詩句後半段,說:噯——看穿啦,秋天真涼爽。

其實,少年有少年人的心事,青年有青年人的迷茫,在這種初初面對社會、生活、學業和前途的一個斷層階段,那種懼慌和壓力,絕對是勝過中年的。中年和老年,其實才叫安然,因為這條愁路大半已經走過來了,於是當然可以說風涼話了——對青年人。

收到許多封青年人的來信,好似總也不受瞭解,心裡那份對生的掙扎,充滿著刀割一般尖銳的痛和委屈,當然,也有很深的寂寞和悲哀。而一般人,是看不見的。總以為青年人有本錢,一些生活小事上的不能快樂,叫做自尋煩惱而已。

我認為,青年人的確有本錢,那份所講本錢,在於身體的健康以及來日方長的時間,這是一個角度。青年人事實上又真苦,因為實在沒有本錢。就從最直接的來說,沒有本錢就是口袋裡根本沒有錢。除了青春之外,本身的能力、社會經驗、人際關係,都欠缺太多;以上的欠缺,造成必須「自力更生」時種種十二分實際的苦痛,那有如一場戰役。自力更生這四個字,表示再不能吃父母的飯了,也表示學校時代「子宮時期」的一種結束。青年人乍一下突然面對社會,發覺孑然一身不算,還得養活自己,那份驚慌失措,比一個嬰兒的初初面對生命,還要來得巨大。而青年人不可能餓了便哭,因為要找奶瓶活下去的就是自己,哪有時間去哭呢?所以說,青年人又是沒有太多本錢的,這又是一個角度了。

在人的一生裡,我認為青年時代最有可為,也是最艱難的。

有一年,去年,偶爾聽見曾經教過的一班學生,畢業了開始找事時的對話。一個說:「喂!我發覺社會上將大學畢業文憑這回事,不當什麼吔!」另一個說:「怎麼會?我們是大學生吔!」聽見這樣可愛又純潔的對話,幾乎令我大笑起來。天之高,地之厚,這些孩子要拿文憑去抵,是不可能的,而他們並不知曉。這也是青年人的可悲之處。

很多的人,分不清理想與夢想的不相同。理想,是一種可能實現也可能不實現的觀念,這要天時,地利、加上人和三大條件才能略知成功與否的一二。而夢想,可以想得天花亂墜,隨人怎麼想,要實現起來,大半是不成的。青年人對於社會的要求也高,失望也快,卻很少注意到,一個成功的中年人或老年人的背後,往往有著許多辛酸血淚的故事。這尚不夠,那份持續的認真與努力,也是一個成功者必然的付出。這以上說得又不完全,智慧才是一個人成功最大的條件之一,缺了它,什麼也不成。

而智慧,是可以培養的,它和「小聰明」這三個字,十分不同。一個肯於虛心吸收觀察一切,經常反省、審查自己缺點和優點的人,在求智慧上,就比那些不懂得自省加觀察的人來得快速了。不但如此,如果也能平心靜氣的去細看分析社會現象,體諒他人做事的苦心,就更圓滿些了。

許多的青年朋友,將理想與夢想混為一談,等到必須自求生路時,邁出了步子,踏入社會,方知連要安然的吃一口好飯都不簡單的時候,便將理想、夢想,一起立即推倒,從此消沉下去,甚而又問出「人生何來?」那樣悲傷的句子來。

看見這一個又一個青年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顛三倒四,我的內心總生出許多感觸和愛莫能助的無力之感。

常常聽見身邊的青年朋友怨歎人生,說是懷才不遇,社會不公平等等。而我總以為,一分才情,或三分才情都成不了大事,那七分認真和努力如果不肯持續的投進生活中去,便算不得大才。如果想快速的成功或乾脆說白,叫它——有錢,豈是一朝一夕便能達到目的的?而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所追求的人生,又豈只在錢財之事上呢?當然,這麼枝枝節節往外扯,就太遠了。

覺得中國小部分青年人,在這一代的,刻苦忍耐的精神和觀念都太不夠。眼光淺,心氣浮躁,批評起他人來頭頭是道,而很少苛責自己。行為和思想上的不能配合,往往造成一生中大好時光的浪擲,是十分可惜的事。

又因為中國的學生教育——無論在家庭或學校中,和生活如此的脫節,使得我們的青年人在行為上有如少年,在思想上一片僵化,除了書和文憑之外,對於一切社會人情,比起一個自小做學徒長大的工匠來說,那差得遠了。這是因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造成的不能平衡,也當然是教育的失敗之一。

社會本來是一個競爭的地方,我叫它「鬥獸場」。弱肉強食是自然界的一種現象,所謂「人吃人」這句話,細想起來,實在有它某種程度的真理在。這不可悲,可悲的在於,那些自甘被吃的人,往往都只因為年輕,如果人人都做強者,那麼誰也吃不了誰,大家都保全了性命,不是更好嗎?

也有人問:如何才能做個強者,不被吞滅?問的來信不是上文這麼直接,其實意思是一樣的。

看見年輕人初出社會,心裡總是同情、瞭解又心疼的。覺得做年輕人真是苦,那個苦,不是過來人所說的一種輕愁或強愁,那種愁,是又真、又切、又實在而又一時突不破的。

說到這裡,覺得自己不能突破的事情尚有好幾件,又如何能再說什麼話呢。可是話仍是要說的,明知不太可能管用,總比不說的好。

最不喜歡用克服困難、努力向上這種字眼。人生沒有那麼簡單;困難,有時也不是一個人的力量所能「克」「服」的。想說的是,無論哪一種個性的青年朋友,我們要培養本身,學習A血型人的冷靜,B血型人的有彈性和開朗,加上O型的擇善固執和AB型的雙重人格,將這些看上去矛盾的不可能,耐心的放在每日的行事為人上去做實驗。我們不克不服困難,可是心平氣和的去學著化解自己。這絕對和虛偽、狡猾又不同,做一個有彈性的人,是多麼重要的功課。我們看,大自然裡,剛硬的樹枝必然脆弱,而它們的表相,往往粗大而引人注目。細柔的籐條可能強韌,可是乍一看去,又那麼不顯眼而渺小。青年人急於成為大樹,而內在本質的堅硬與否便來不及去顧及,一刀砍下去,便是斷了。

苦痛和挫敗,在一般人眼裡看去,都是壞字,可是我卻認為,如果白白苦痛一場,的確是敗兵敗將的唯一收穫。一個有智慧的人,一旦懂得「利用苦痛」和「分析挫敗」使得自己因而更上層樓,這些看來不順的事情,就被化解為另一種有用的工具,使我們在日後的路上,用來當拐扶,走起來愁不愁但看本身境界,可是再跌倒的可能性絕對會減少一些。年輕人心氣高傲又自卑,這兩種心事,進入社會之後,沒有人管你太多死活,便要當心自我的調配,不要因而走上太決裂的路上去。而看見許多好青年,只因在分寸之間沒能掌握得準確,失之千里,又令人扼腕。

又有一種心態的大孩子,總將人世看得過分黑暗,卻因此忘記了,黑暗是光明襯托之下,才產生的一種比較。過分天真,將一切人看成善類,的確危險。但是,如果將一切的眾生全看成是惡的、壞的,那麼這雙眼睛不如早早閉上,不看也罷。眼睛的可貴,在於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不要山水顛倒,或是將它們混成一團稀泥,那樣上蒼給我們眼睛的好意,就被辜負了。

也有年輕孩子,說在進入社會之後處處仰人鼻息,內心痛苦不堪。我想,這在於如何觀察事情。忍耐,是很難很難的功課,不然這個「忍」字不會如此造法的。基本上我反對「忍耐論調」,而事實上我個人每日也在忍耐又忍耐這場人生,這都是因為化解自己的功力不夠,做人彈性不足,才有的結果。忍耐是傷害健康的,因為壓力如山,擔久了必會生病。更有青年朋友跟我說,詩人中最欣賞陶淵明,這個人,不為五斗米折腰,是個了不起的人——采菊東籬下而去,多麼淡泊。陶淵明不為五斗米,因為他家裡還有人替他種田,讓他悠然望南山啊。這個「不折」,也是有條件的一種灑脫,並非全無條件的。青年孩子,我們沒有田的人,這個腰可以不折,但肚子餓了你能有氣力去採菊花嗎?

青年人的真苦,就在於條件的不足,只有靠時間和持續的成長來開啟哀樂中年之門,這豈是一時便熬得出來的?而大半孩子,急於找尋時光隧道,恨不能一點付出都不必,便來了天涼好個秋。這,哪有那麼容易?

說了很多,都是紙面上誠誠懇懇的一些感想,要是青年朋友不要性急,慢慢的去看,目前也許不會有任何答案,可是十年後,也許感受到的比這篇文章會更深更明白許多人生的必經之路。畢竟在這條路上,我個人走得也十分不安穩和艱辛,也是一個不算有智慧的人,只是一份真誠罷了。題目叫它《少年愁》,也是因為那首說少年人無愁的詩句感懷而起。少年、青年是真愁的。人生第一境: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這個情景剛剛才由心裡生出,是非常迷惘又無助的。青年節,願與朋友共勉,我們一步一步走下去,踏踏實實的去走,永不抗拒生命交給我們的重負,才是一個勇者。到了驀然回首的那一瞬間,生命必然給我們公平的答案和又一次乍喜的心情,那時的山和水,又回復了是山是水,而人生已然走過,是多麼美好的一個秋天。三毛

《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