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從長夜到黎明

我們前面在論述古代歐洲文藝時曾以賀拉斯以後的羅馬作家塞內加作結。被豪華淫逸之風侵蝕得疲軟空虛的羅馬帝國從公元三世紀開始全面走向衰亡。作為一度繁榮富庶象徵的大批雄偉建築依然猶存,靡費驚人的遊藝宴樂、大圓劇場中的大型演出還在不斷舉行,但在它們的旁側,經濟凋敝,戰亂不息,帝國終於在公元五世紀滅亡。當人民起義和北方「蠻族」入侵的烈火把西羅馬帝國焚為灰燼,歐洲開始建立封建制度,此後千餘年,史家稱為中世紀。

蠻族統治者掃蕩和廢棄了一切古代文明,只從古代繼承了兩件東西:被戰火洗劫得滿目瘡痍的城市和基督教。其他一切意識形態都被合併到宗教神學之中,成了它的內部科目。對於異教徒,他們或者用「十字軍遠征」的辦法殺得血流成河,或者通過「宗教裁判所」的大門把他們送向刑房和烈火。

歷史的車輪固然還在向前輾動,但卻是在那麼濃重的黑暗中、那麼崎嶇的小道上,那麼緩慢地輾動,緩慢得常常使人感到是停滯、是倒退。出現過那麼驚人的思想巨人的歐洲大地沉陷在長期的愚昧之中。

希臘語已經很少有人懂了,高級僧侶的私人藏書室或修道院圖書館裡可能還藏著一些希臘、羅馬時期的學術著作,一些有著高等文化素養的僧人可能還會偶爾提到那些給人類歷史增光添色的名字。

到了十三、十四世紀,一度是人們信仰所歸的宗教集團本身發生了嚴重的分裂,其他各政治勢力和民族派別也發生了激烈的明爭暗鬥。在狼煙血污中,也有一些新芽露頭,意大利沿海西北部和法國南部一些大手工業中心在形成,市民階層隨之出現和壯大。終於,在工商業發展特別迅速的城市——意大利北部的佛羅倫薩,詩人但丁應運而生。他的長詩《神曲》以強烈而神秘的色彩、夢幻和隱喻的手法,上天入地,深入而全面地反映了中世紀後期的意大利社會,以響亮的聲音呵斥教會的醜行惡德,並開始為「人」呼籲。但丁站到了文化發展的一座界碑上,在他身後,中世紀奄奄一息,在他前面,新時代初露曙光。

在工商業蓬勃繁榮的情況下,探險家們又發現了海外新大陸。比地理發現更開眼界的是,哥白尼學說取代了托勒密學說,對浩淼的宇宙作出了新的解釋。古希臘、羅馬的手抄本和藝術品從歷史的灰燼中重新發現,又在驚訝的歐洲面前展示了另外一個新世界。

各個領域的天地一下子變得那麼廣闊、那麼明亮,讓人活動馳騁的場所一下子變得那麼多、那麼大,於是就有一大批精力旺盛的巨人來舒展筋骨、施展才能了。這些作為當然完全超越了中世紀的傳統,幾乎是一種瀆神行為,於是他們又理直氣壯地為自己辯解,宣稱真正偉大、優美的是人、是自然、是現實人世。古代的優秀藝術作品就是人本身偉大無比的明證,因此應該認真向它們學習,向人類已經達到過的美與力的王國挺進。

中世紀戲劇的主體是宗教戲劇,是教會文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其中包括:以耶穌誕生、受難、復活為主要內容的「神秘劇」、以描寫聖經故事中聖母、聖徒行跡為主的「奇跡劇」和表現抽像道德觀念的寓意性「道德劇」。

宗教劇的觀眾仍然是人民群眾,因此日子一久,日常生活的世俗內容漸漸摻入,或者在宗教劇演出中間穿插、夾襯一些風俗性場面,或者讓劇中的聖人和魔鬼出現凡人化傾向。最後,宗教劇發生了使教會很頭痛、又無可奈何的異化。

在文化生活相當單調的中世紀,人民看戲的熱情異樣地高,有人記載:

在一個中古時代的城市裡演戲是一件萬人空巷的盛事。地方官告示各商店關門停業,一切有噪音的工作全部停止,家家戶戶都鎖上門,街上一片靜悄悄,只有巡哨來回巡邏著——所有的人都到公共場所看戲去了。(卡爾·曼切尤斯)

正是這些熱心的觀眾,無情地篩選了劇壇。從成就不高的中世紀戲劇裡,我們也能隱隱聽到市民在社會生活中邁進的腳步。

在中世紀戲劇還遠沒有消泯的時候,一批人文主義的戲劇家已在積極地活動了。直到莎士比亞寫作《哈姆萊特》的時候,《節儉與浪費之爭》之類的道德劇還在他近旁上演。但是,這終究是兩個完全不可比擬的戲劇現象。

舞台,越來越成為文藝復興的一個見證,成為人文主義思想的重要輸出口。希臘戲劇的光榮,又回到了歐洲。戲劇舞台上的慷慨陳詞,與歷史車輪的隆隆轉動,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呼應得如此緊密、搭配得如此和諧。

理論是開拓者的斧鉞。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各國的戲劇學也呈現出一派生氣盎然的繁榮景象。

《世界戲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