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那些否定

空,是一盞神奇的燈。被它一照,世間很多看起來很有價值的東西,都顯出了虛假的原形,都應該被排除。

空,是一個偉大的坐標。由它一比,世間很多重大的物態、心態、生態,都由重變輕,由大變小,甚至變得沒有意義了。

因此,要闡釋空,仰望空,逼近空,觸及空,必須運用一系列的減除之法、拉平之法、斷滅之法、否定之法。

《心經》雖然簡短卻用了大量的否定詞,例如「不」和「無」的整齊排列。不錯,只有經過「不」和「無」的大掃除,才能真正開拓出「空」的空間。

先說「不」。

《心經》說,在空相中,「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我把這幾個「不」,都翻譯成了「無所謂」,即:無所謂誕生和滅亡,無所謂污垢和潔淨,無所謂增加和減少。這裡的「無所謂」,不是沒有。事實上,生和滅、垢和淨、增和減還是存在的,但沒有絕對意義,也沒有固定差異。

生是滅的開始,因此生中隱含著滅。反之,滅中又包含著生,或啟動著另一番生。因此,這裡不存在純粹的生,也不存在純粹的滅。它們之間,並不是徹底對立。

垢和淨也是一樣。「水至清則無魚」,淨和垢歷來並存,只是比例變動而已。而且,大淨中很可能潛伏著大垢,「含劇毒而無跡」;大垢中也可能隱藏著大淨,「出淤泥而不染」。

增和減更難判定。似增實減、似減實增的情形,比比皆是。結果,增也無所謂增,減也無所謂減,非增非減,不增不減,歸之於空。

把生和滅之間的門打通,把垢和淨之間的門打通,把增和減之間的門打通,這就進入了「空門」。空的最常見障礙,是一扇扇門都關著,因此,《心經》對這些門,說了那麼多「不」。

《心經》用得最多的否定字,是「無」。

在空的世界,各種障礙都要接受很多「無」的蕩滌。大致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蕩滌感覺障礙。這就是說,從受、想、行、識、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等感覺系統所帶來的不同心理感受,都不可信賴,都不要在乎,都視之為無。這也說明,「看破」之「看」與一般的視覺,並不相同。

第二種,蕩滌界限障礙。《心經》裡所說的「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也就是指從最初的視覺到最後的意識,人們劃出了很多界限,作出了各種界定,都應該撤除。世上很多學者和行政官員一直以「劃界」作為自己的行為主軸,而在佛教看來,所有的劃界都是在設置障礙。因此,也要視界為無。

第三種,蕩滌生存障礙。《心經》所說的「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都是人類生存的大課題。明黯老死,看似嚴重關及生存等級,《心經》認為沒有這種等級,因此也不應期待這些問題的解決。隨之而來,自身的解脫也沒有太大意義,自認的機智和收穫更沒有著眼的必要。當這些人人都很看重的大課題也可以歸之於無時,空的境界才能真正出現。

那麼多「無」,概括起來也就是「無常」。「無常」二字,對世界的種種固定性、規律性、必然性、週期性、邏輯性、逆反性提出了根本的懷疑。因此,正是「無常」,可以排除一系列障礙。

如果這一系列障礙都得以排除,那麼,由這些障礙帶來的精神惡果也可以避免了。這就是《心經》所說的「心無掛礙」、「無有恐怖」。正是這兩個「無」,可以使人「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只可惜,以上一系列「無」所否定的東西,世人常常不捨得丟棄,那麼,隨之也就無法丟棄那些掛礙、恐怖、顛倒夢想了。

一連串的否定,組成了一場「空門大掃除」,為的是擺脫種種相狀,達到沒有障礙的「如來」境界。

《君子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