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夷:利艱貞。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利艱貞」,晦其明也。內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蒞眾(1),用晦而明(2)。 【註釋】(1)蒞眾顯明,蔽偽百姓者也。故以蒙養正,以「明夷」蒞眾。(2)藏明於內,乃得明也。顯明於外,巧所辟也。 初九: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子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1)。 《象》曰:「君子於行」,義不食也。 【註釋】(1)明夷之主,在於上六。上六為至暗者也。初處卦之始,最遠於難也。遠難過甚,「明夷」遠遯,絕跡匿形,不由軌路,故曰「明夷于飛」。懷懼而行,行不敢顯,故曰「垂其翼」也。尚義而行,故曰「君子於行」也。志急於行,饑不遑食,故曰「三日不食」也。殊類過甚,以斯適人,人心疑之,故曰「有攸往,主人有言」。 六二:明夷,夷於左股,用拯馬壯,吉(1)。 《象》曰:六二之「吉」,順以則也(2)。 【註釋】(1)「夷於左股」,是行不能壯也。以柔居中,用夷其明,進不殊類,退不近難,不見疑憚,「順以則」也,故可用拯馬而壯吉也。不垂其翼,然後乃免也。(2)順之以則,故不見疑。 九三:明夷於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貞(1)。 《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2)。 【註釋】(1)處下體之上,居文明之極,上為至晦,入地之物也。故夷其明,以獲南狩,得大首也。「南狩」者,發其明也。既誅其主,將正其民。民之迷也,其日固已久矣。化宜以漸,不可速正,故曰「不可疾貞」。(2)去暗主也。 六四:入於左腹,獲明夷之心,於出門庭(1)。 《象》曰:「入於左腹」,獲心意也。 【註釋】(1)左者,取其順也。入於左腹,得其心意,故雖近不危。隨時辟難,門庭而已,能不逆忤也。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貞(1)。 《象》曰:箕子之貞,明不可息也。 【註釋】(1)最近於晦,與難為比,險莫如茲。而在斯中,猶暗不能沒,明不可息,正不憂危,故「利貞」也。 上六:不明晦,初登於天,後入於地(1)。 《象》曰:「初登於天」,照四國也。後入於地,失則也。 【註釋】(1)處明夷之極,是至晦者也。本其初也,在乎光照,轉至於晦,遂入於地。 上壹篇←《周易注》→下壹篇
初九: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子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1)。
《象》曰:「君子於行」,義不食也。
六二:明夷,夷於左股,用拯馬壯,吉(1)。
《象》曰:六二之「吉」,順以則也(2)。
九三:明夷於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貞(1)。
《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2)。
六四:入於左腹,獲明夷之心,於出門庭(1)。
《象》曰:「入於左腹」,獲心意也。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貞(1)。
《象》曰:箕子之貞,明不可息也。
上六:不明晦,初登於天,後入於地(1)。
《象》曰:「初登於天」,照四國也。後入於地,失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