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講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03、清靜養神

在機體新陳代謝過程中,各種生理功能都需要神的調節。故神極易耗傷而受損。因而,養神就顯得尤為重要。《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中指出:「神太用則勞,其藏在心,靜以養之」。所謂「靜以養之」,主要是指靜神不思、養而不用,既便用神,也要防止用神太過而言。《素問·痺論》中說:「靜則神藏,躁則消亡」,也是這個意思。靜則百慮不思,神不過用,身心的清流有助於神氣的潛腔內守。反之,神氣的過用、躁動往往容易耗傷,會使身體健康受到影響。所以,《素問·上古天真論》中說:「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強調了清靜養神的養生保健意義。

清靜養神是以養神為目的,以清靜為大法。只有清靜,神氣方可內守。清靜養神原則的運用歸納起來,大要不外有三。一是以清靜為本,無憂無慮,靜神而不用,即所謂「恬淡虛無」之態,其氣即可綿綿而生;二是少思少慮,用神而有度,不過分勞耗心神,使神不過用,即《類修要訣》所謂:「少思慮以養其神」;三是常樂觀,和喜怒,無邪念妄想,用神而不躁動,專一而不雜、可安神定氣,即《內經》所謂:「以恬愉為務」。這些養生原則,在傳統養生法中均有所體現。如:調攝精神諸法中的少私寡慾,情志調節;休逸養生中的養性恬情;氣功、導引中的意守、調息、入靜;四時養生中的順四時而養五臟;起居養生中的慎起居、調睡眠等等,均有清靜養神的內容。

《中醫養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