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杏仁的功效與作用

苦杏仁-原態

苦杏仁-藥材

苦杏仁-飲片

苦杏仁-原態

苦杏仁-藥材

苦杏仁-飲片

為薔薇科植物山杏Prunues armeniaca L. var. ansu Maxim.西伯利亞杏P.sibirica L.東北杏 P. mandshurica (Maxim.)Koehne或杏 P. armeniaca L.的成熟種子。主產我國東北、內蒙古、華北、西北、新疆及長江流域。夏季采收成熟果實,除去果肉及核殼,晾乾,生用或炒用。

【藥性】苦,微溫。有小毒。歸肺、大腸經。

【功效】止咳平喘,潤腸通便。

【應用】

1.咳嗽氣喘。本品主入肺經,味苦降洩,肅降兼宣發肺氣而能止咳平喘,為治咳喘之要藥,隨證配伍可治多種咳喘病證。如風寒咳喘,胸悶氣逆,配麻黃、甘草,以散風寒宣肺平喘,如三拗湯(《傷寒論》);若風熱咳嗽,發熱汗出,配桑葉、菊花,以散風熱宣肺止咳,如桑菊飲(《溫病條辨》);若燥熱咳嗽,痰少難咯,配桑葉、貝母、沙參,以清肺潤燥止咳,如桑杏湯(《溫病條辨》)、清燥救肺湯(《醫門法律》);肺熱咳喘,配石膏等以清肺洩熱宣肺平喘,如麻杏石甘湯(《傷寒論》)。

2.腸燥便秘。本品質潤多脂,味苦而下氣,故能潤腸通便。常配柏子仁、郁李仁等同用,如五仁丸(《世醫得效方》)。

此外,本品外用,可治蟯蟲病、外陰瘙癢。

【用法用量】煎服,3~10g,宜打碎入煎,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陰虛咳喘及大便溏瀉者忌用。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過大;嬰兒慎用。

【古籍摘要】

l.《本草拾遺》:「殺蟲。以利喉咽,去喉痺、痰唾、咳嗽、喉中熱結生瘡。」

2.《珍珠囊藥性賦》:「除肺熱,治上焦風燥,利胸膈氣逆,潤大腸氣秘。」

3.《本草便讀》;「功專降氣,氣降則痰消嗽止。能潤大腸,故大腸氣秘者可用之。」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苦杏仁甘及脂肪油、蛋白質、各種游離氨基酸。尚含苦杏仁酶、苦杏仁甘酶、綠原酸、肌醇、苯甲醛、芳樟醇。

2.藥理作用:所含苦杏仁甘口服後,在下消化道分解後產生少量氫氰酸,能抑制咳嗽中樞而起鎮咳平喘作用。在生成氫氰酸的同時,也產生苯甲醛,後者可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從而影響消化功能。苦杏仁甘及其水解生成的氫氰酸和苯甲酸體外試驗均證明有微弱抗癌作用。苦杏仁油對蛔蟲、鉤蟲及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有抑製作用,且有潤滑性通便作用。此外,苦杏仁甘有抗突變作用,所含蛋白質成分還有明顯的抗炎及鎮痛作用。

3.臨床研究:杏仁炒干粉碎,加紅糖攪勻服,治療氣滯痰郁的慢性咽炎效果良好。(四川中醫,1991,10:48);苦杏仁甘,口服或靜脈滴注,治療晚期肺癌、食道癌,腫瘤病灶未見明顯縮小,但大部患者的症狀均有不同程度的緩解(腫瘤,1984,6:273);苦杏仁甘還用於何傑金氏病、支氣管癌、梭狀細胞肉瘤、精母細胞瘤、慢性髓性白血病、胸膜癌、惡性淋巴瘤、多發性直腸癌、乳癌並發骨轉移等的治療;以杏仁為主治療上消化道潰瘍,效果滿意(河南中醫,1997,1:56);苦杏仁火炙或焙後研末,香油調敷,分治小兒膿瘡、黃水瘡多例均痊癒。(山東中醫學院學報,1980,3:66;中醫外治雜誌,1987,5:45);本品和豬脂共搗為泥,用布包擦患處,治老年性皮膚瘙癢症,效佳(山東中醫雜誌,1995,10:470);苦杏仁與醋合煎,塗患處,治療足癬療佳(廣西中醫藥,1985,5:45)。

4.不良反應:苦杏仁的主要成分苦杏仁甘水解後的產物氫氰酸,為有效成分,也是中毒成分,誤服過量杏仁可產生氫氰酸中毒,使延髓各生命中樞先抑制後麻痺,並抑制細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而引起組織窒息。臨床表現為眩暈、心悸、噁心、嘔吐等中毒反應,重者出現昏迷,驚厥、瞳孔散大、對光反應消失,最後因呼吸麻痺而死亡。中毒的處理:早期可用高錳酸鉀或過氧化氫或10%硫代硫酸鈉洗胃,然後大量飲糖水,或靜脈注射葡萄糖液。嚴重者立即給氧,靜注3%亞硝酸鈉溶液10mL。如病情危急時,吸入亞硝酸異戊酯,每隔2分鐘吸30秒,反覆吸入3次,以代替亞硝酸鈉。對於輕症,民間用杏樹皮(去粗皮)60g,加水500mL,煮沸20分鐘,取汁溫服。

附藥甜杏仁Tanxingren

為薔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的的部分栽培種而其味甘甜的成熟種子。性味甘平,功效與苦杏仁類似,藥力較緩,且偏於潤肺止咳。主要用於虛勞咳嗽或津傷便秘。煎服,5~10g。

《中藥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