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的功效與作用

珍珠-原態

珍珠-藥材

珍珠-飲片

珍珠-原態

珍珠-藥材

珍珠-飲片

為珍珠貝科動物馬氏珍珠貝Pteria martensii (Dunker)、蚌科動物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Lea) 或褶紋冠蚌Cristaria plicata (Leach) 等雙殼類動物受刺激形成的珍珠。前一種海產珍珠,主產於廣東、海南、廣西等沿海地區,以廣東合蒲產者最佳;後兩種淡水珍珠主產於安徽、江蘇、黑龍江等地。全年可采,自動物體內取出,洗淨,乾燥。水飛或研成極細粉用。

【藥性】甘、鹹,寒。歸心、肝經。

【功效】安神定驚,明目消翳,解毒生肌。

【應用】

1.心神不寧,心悸失眠。本品甘寒,質重沉降,入心、肝經,重可鎮怯,故有安神定驚之效。主治心神不寧,心悸失眠等症,單用即效,如《肘後方》用本品研末與蜜和服。性寒清熱,甘寒益陰,故更適用於心虛有熱之心煩不眠、多夢健忘、心神不寧等症,每與酸棗仁、柏子仁、五味子等養心安神藥同用。

2.驚風,癲癇。本品性寒質重,清心、肝之熱而定驚止痙。治療小兒痰熱之急驚風,高熱神昏,痙攣抽搐者,可與牛黃、膽南星、天竺黃等清熱化痰藥配伍,如金箔鎮心丸(《雜病源流犀燭》);用治小兒驚癇,驚惕不安,吐舌抽搐等症,可與硃砂、牛黃、黃連等配伍,如鎮驚丸(《醫宗金鑒》);用本品與硃砂、麝香、伏龍肝同用,可治小兒驚啼及夜啼不止,如真珠丸(《聖惠方》)。

3.目赤翳障,視物不清。本品性寒清熱,入肝經,善於清肝明目,消翳,故可用治多種眼疾。用治肝經風熱或肝火上攻之目赤澀痛,眼生翳膜,常與青葙子、菊花、石決明等清肝明目之品配伍,如真珠散(《證治準繩》);若治眼目翳障初起,可與琥珀、熊膽、麝香、黃連等配伍,研極細,點眼,如珍珠散(《醫學心悟》)。

4.口內諸瘡,瘡瘍腫毒,潰久不斂。本品有清熱解毒,生肌斂瘡之功,用治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咽喉潰爛等症,多與硼砂、青黛、冰片、黃連、人中白合用,共為細末,吹入患處,如珍寶散(《丹台玉案》);亦可用珍珠與牛黃共為末,如珠黃散(《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若治瘡瘍潰爛,久不收口者,可用本品配爐甘石、黃連、血竭、鐘乳石等,令極細,調勻,外敷,如珍珠散(《張氏醫通》)。

此外,本品亦可用治皮膚色斑。現多將本品用於化妝品中,以防治皮膚色素沉著,有潤膚養顏之效。

【用法用量】內服入丸、散用,0.1~0.3g。外用適量。

【鑒別用藥】珍珠與珍珠母來源同一動物體,均有鎮心安神、清肝明目、退翳、斂瘡之功效,均可用治心悸失眠、心神不寧及肝火上攻之目赤、翳障及濕瘡潰爛等患。然珍珠重在鎮驚安神,多用治心悸失眠、心神不寧、驚風、癲癇等證,且斂瘡生肌力好;珍珠母重在平肝潛陽,多用治肝陽上亢、肝火上攻之眩暈,其安神、斂瘡作用均不如珍珠,且無生肌之功。

【古籍摘要】

1.《日華子本草》:「安心、明目。」

2.《本草衍義》:「除小兒驚熱。」

3.《本草匯言》:「鎮心,定志,安魂,解結毒,化惡瘡,收內潰破爛。」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主含碳酸鈣,多種氨基酸,無機元素有鋅、錳、銅、鐵、鎂、硒、鍺等。尚含維生素B族、核酸等。

2.藥理作用:珍珠水解液可抑制小鼠自主活動,並有抑制脂褐素和清除自由基作用;珍珠粉提取物對小鼠肉瘤細胞、肺癌細胞均有顯著的抑製作用;珍珠膏有促進創面愈合作用;珍珠粉有抗衰老、抗心律失常、及抗輻射等作用。

3.臨床研究:據報道,用珍珠粉外敷,治療腫瘤病人化療過程中導致口腔糜爛者20例,10天內全部治癒(四川中醫,1988,4:封三);口服速效珍珠粉膠囊,有一定的降壓及改善症狀作用(湖南中醫雜誌,1995,3:8);用珍珠粉治療手部軟組織缺損,50例外傷皮膚缺損經換藥,游離植皮後全部治癒(河北中醫,1991,5:20)。另有用珍珠等治療糖尿病、十二指腸潰瘍、子宮頸糜爛、梅核氣等。

《中藥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