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的功效與作用

鹿茸-藥材

鹿茸-藥材

為脊椎動物鹿科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 或馬鹿Crvus elaphus L.等雄鹿頭上尚未骨化而帶茸毛的幼角。主產於吉林、黑龍江、遼寧、內蒙、新疆、青海等地。其它地區也有人工飼養。夏秋兩季雄鹿長出的新角尚未骨化時,將角鋸下或用刀砍下,用時燎去毛,切片後陰乾或烘乾入藥。

【藥性】甘、鹹,溫。歸腎、肝經。

【功效】補腎陽,益精血,強筋骨,調沖任,托瘡毒。

【應用】

1.腎陽虛衰,精血不足證。本品甘溫補陽,甘鹹滋腎,稟純陽之性,具生發之氣,故能壯腎陽,益精血。若腎陽虛,精血不足,而見畏寒肢冷、陽痿早洩、宮冷不孕、小便頻數、腰膝酸痛、頭暈耳鳴、精神疲乏等,均可以本品單用或配入復方。如鹿茸酒,與山藥浸酒服,治陽痿不舉,小便頻數;或與當歸、烏梅膏為丸,治精血耗竭,面色黧黑,耳聾目昏等(《濟生方》);亦常與人參、黃芪、當歸同用治療諸虛百損,五勞七傷,元氣不足,畏寒肢冷、陽痿早洩、宮冷不孕、小便頻數等證,如參茸固本丸(《中國醫學大辭典》)。

2.腎虛骨弱,腰膝無力或小兒五遲。常以本品補腎陽,益精血,強筋骨多與五加皮、熟地、山萸肉等同用,如加味地黃丸(《醫宗金鑒》);亦可與骨碎補、川斷、自然銅等同用,治骨折後期,癒合不良。

3.婦女沖任虛寒,崩漏帶下。本品補腎陽,益精血而兼能固沖任,止帶下。與烏賊骨、龍骨、川斷等同用,可治崩漏不止,虛損贏瘦,如鹿茸散(《證治準繩》)。若配狗脊、白蘞,可治白帶過多,如白斂丸(《濟生方》)。

4.瘡瘍久潰不斂,陰疽瘡腫內陷不起。本品補陽氣、益精血而達到溫補內托的目的。治療瘡瘍久潰不斂,陰疽瘡腫內陷不起,常與當歸、肉桂等配伍,如陽和湯(《外科全生集》)。

【用法用量】研末吞服,1~2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服用本品宜從小量開始,緩緩增加,不可驟用用大量,以免陽升風動,頭暈目赤,或傷陰動血。凡發熱者均當忌服。

【古籍摘要】

1.《神農本草經》:「主漏下惡血,寒熱驚癇,益氣強志,生齒不老。」

2.《別錄》:「療虛勞灑灑如瘧,贏瘦,四肢酸痛,腰脊痛,小便利,洩精溺血。」

3.《本草綱目》:「生精補髓,養血益陽,強筋健骨。治一切虛損,耳聾目暗,眩暈虛痢。」

附藥 鹿角鹿角膠鹿角霜

1.鹿角 為梅花鹿和各種雄鹿已成長骨化的角。味鹹,性溫。歸肝、腎經。功能補腎助陽,強筋健骨。可做鹿茸之代用品,惟效力較弱。兼活血散瘀消腫。臨床多用於瘡瘍腫毒、乳癰、產後瘀血腹痛、腰痛、胞衣不下等。內服或外敷均可。用量5~15g,水煎服或研末服。外用磨汁塗或銼末敷。陰虛火旺者忌服。

2.鹿角膠 為鹿角煎熬濃縮而成的膠狀物。味甘鹹,性溫。歸肝、腎經。功能補肝腎,益精血。功效雖不如鹿茸之峻猛,但比鹿角為佳,並有良好的止血作用。適用於腎陽不足,精血虧虛,虛勞贏瘦,吐衄便血、崩漏之偏於虛寒者,以及陰疽內陷等。用量 5~15g。用開水或黃酒加溫烊化服,或入丸、散膏劑。陰虛火旺者忌服。

3.鹿角霜 為鹿角熬膏所存殘渣。味鹹性溫,歸肝、腎經。功能補腎助陽,似鹿角而力較弱,但具收斂之性,而有澀精、止血、斂瘡之功。內服治崩漏、遺精,外用治創傷出血及瘡瘍久潰不斂。用量10~25g。外用適量。陰虛火旺者忌服。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從鹿茸的脂溶性成分中分離出雌二醇、膽固醇等,其中雌二醇及其在體內的代謝產物—雌酮為鹿茸雌激素樣作用的主要成分。鹿茸中的氨基酸,以甘氨酸含量最豐富,還含有中性糖、葡萄糖胺,鹿茸灰分中含有鈣、磷、鎂等,水浸出物中含多量膠質。

2.藥理作用:大劑量鹿茸精使心縮幅度縮小,心率減慢,並使外周血管擴張,血壓降低。中等劑量鹿茸精引起離體心臟活動明顯增強,心縮幅度增大,心率加快,結果使心脈搏輸出量和百分輸出量都增加。鹿茸具有明顯的抗脂質過氧化作用及抗應激作用。

3.臨床研究:鹿茸精穴位注射治療陽痿有效(國醫論壇1995,10(5):28);鹿茸精注射液肌內注射可治療腎虛洩瀉(吉林中醫藥,1985,(2):22);海龍、鹿茸等口服對人體有氧功能和無氧功能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可以加快大強度運動後疲勞的恢復,有很強的抗疲勞作用(中國海洋藥物,1995,14(2):41)。

《中藥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