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書說到馬殿臣打山東回到關外,到了地方一看,當地已被老毛子劫掠一空,只好憑身上的本領給大戶人家當炮手。東家聽馬殿臣說話口氣不小,命下人傳來一眾炮手、棒子手,讓馬殿臣在前邊的場院一試槍法。一眾人等來到場院,有人給東家搬過一把椅子,東家坐好了,點手叫過一個炮手來。這個炮手和別人不一樣,其餘三五個人各背一桿土炮,那是改制而成的單發步槍。這位腰上別了兩支十連發手槍,這在當時來說了不得,一支十連發能換三匹好馬,可見這是個炮手頭兒。東家吩咐炮手頭兒考較馬殿臣的槍法。這位也是有心賣弄本領,先在牆頭上並排插了三根秫秸稈,又背對院牆大步流星邁出去十步,回過頭一甩手「啪啪啪」打了三槍,三根秫秸稈應聲而斷。這一手兒露得漂亮,在場的人紛紛起哄叫好。炮手頭兒打完之後重新插上三根秫秸稈,嘴角掛著笑意,將十連發手槍遞給馬殿臣,那意思是讓他也來來,我們也開開眼,看看你有什麼本事。
馬殿臣接過槍在手中掂了掂,舉到眼前瞄了瞄,他一不慌二不忙,按炮手頭兒的樣子,背對院牆走出十步開外,轉過身看也不看「啪啪啪」也是三槍。圍觀眾人一看,驚了個目瞪口呆,這槍法太高了,把這三根秫秸稈打得一般齊,如同剃頭一樣,可不是剛才那位炮手頭兒的槍法能比,當下一陣嘩然。
馬殿臣打完秫秸稈,心說:你試完了我,我也得試試你。他找東家要了三枚銅子兒,讓一個下人用彈弓把銅子兒射到半空,他站在當場抬手「啪啪啪」又是三槍,彈無虛發,只聽半空發出三聲脆響,三枚銅子兒全部打個正著。炮手們知道這手絕活叫「打飛錢」,比「甩手打雁」可難得多了,銅子兒才多大個東西,射在空中也停留不住,打得准與不准都在電光石火之間,這可不是一時半會兒可以練成的。馬殿臣打落三枚銅錢,也不說話,面無表情把槍還給炮手頭兒。炮手頭兒自知沒這個槍法,揣上槍臊眉耷眼往旁邊一站,沒敢接馬殿臣這招兒。
東家可高興壞了,這樣的炮手一個頂十個,這是讓我趕上了,該著了我家門平安啊!來多少鬍子也不怕了。當即讓馬殿臣當了炮手頭兒,大院裡的一眾炮手、棒子手都得聽他的命令,那兩支十連發手槍也給馬殿臣用了,又告訴馬殿臣不用跟這班兄弟一起擠在前院住,往後住單間,東家吃什麼他吃什麼,有什麼要求儘管提。馬殿臣從此在地主大院當上了炮手,別的炮手也都對他心服口服,沒法子,人家要把式有把式、要準頭有準頭,吃香的喝辣的理所應當,沒什麼不服氣的,誰讓自己沒這本事呢!
這個大院的東家姓紀,過去習慣以東家的姓氏當地名,所以他們這兒叫紀家大院,在土匪口中稱為「紀家窯」。怎麼叫法還不一樣呢?因為山上的鬍子說黑話,將搶劫富戶叫「砸窯」。土匪當中專有下山尋找目標的人,到處打聽哪家有錢、哪家沒錢,哪家的棒子手多、哪家的炮頭硬,都知道紀家窯趁澇兒,裡面的糧食、銀錢堆得頂蓋兒肥,各路土匪覬覦已久,早就垂涎三尺、哈喇子流一地了。但是紀家大院前前後後好幾進,是座「連環窯」,院牆一丈多高,牆頂上帶垛頭子,都是用草辮子裹大泥壘起來的,堅實無比。院子裡除了五六名炮手,還有十幾個棒子手,加上長工、短工、牲口把式,不下三四十人,是一座極不好砸的「硬窯」。
馬殿臣當炮手以來,前前後後來過幾股土匪要砸窯。大多只在周圍轉一轉,覺得無從下手知難而退,怎麼來的怎麼回去了。唯獨有一次,來了一夥兒「砸黑窯」的鬍子,所謂「砸黑窯」,是指趁夜偷襲,大半夜裡來打你。當天晚上月黑風高,馬殿臣得知土匪來襲,急忙帶領炮手們登上牆頭,大院外邊黑燈瞎火什麼也看不見,土匪皆穿黑衣,根本不知道該打哪兒。好在馬殿臣早有防備,平時備了不少磚頭,一直泡在煤油裡,此時點上火往牆外邊扔,摸黑來襲的土匪在火光之下無所遁形,沒處躲沒處藏,讓牆頭上的馬殿臣一槍一個,放倒了七八個,其餘的土匪嚇破了膽,紛紛抱頭逃竄,馬殿臣一戰成名!從此之後,周圍的土匪再也不敢打「紀家窯」的主意了。
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馬殿臣在紀家大院當炮手頭兒,一轉眼過去好幾年,大清朝亡了國,時局動盪,關外的土匪越來越多,幾乎遍地是匪。土匪這個行當極為複雜,各種規矩、講究,包括穿著打扮、挑的字號、說的黑話,這都有說道。比如說落草為寇,一般是聚齊了一眾「志向相投」的兄弟,挑旗造反、佔山為王,按土匪的說法,這叫「起局」。土匪的團伙叫「綹子」,一報字號都是說「我是哪個哪個綹子的」,都得這麼說,這是規矩。起局要有「局底」,也就是家當,什麼意思呢?雖是湊齊了人手,可要錢沒錢、要槍沒槍也起不了局,走投無路上山為匪的有多少有錢人?有錢就不當土匪了,所以說只能靠哥兒幾個東拼西湊,有小偷小摸的,也有出去劫道的,還有的人用木頭削成槍,裹上紅布去搶別人手中的真槍,出什麼招兒的都有,因此說大部分土匪乃是烏合之眾。
書要簡言,甭管山上的土匪多麼兇惡,「紀家窯」有馬殿臣在,一般的綹子真不敢近前,這就叫「人的名,樹的影」,知道來了也討不到便宜,搞不好還得折損人馬。但是樹大招風,真有大綹子不信這個邪,你本領再高不也是一個人嗎?渾身是鐵你能打幾顆釘?有這麼一天早晨,馬殿臣正在院子裡洗漱,一個手下慌手慌腳跑進來,讓馬殿臣快去門口瞧瞧,鬍子借糧來了!什麼叫借糧啊?借了你還嗎?那是說得好聽,就是要來了,你不給就搶。
馬殿臣一聽,心想:還真有這不要命的!也沒顧上拿毛巾,兩隻手在衣襟上抹了抹,跟隨手下匆匆趕到大門口。只見地上齊齊整整並排插著三根高粱稈子,這是什麼意思?關外的人都知道,這是土匪來抖威風,一根稈子表示一百擔糧食,門前插三根高粱稈子,是告訴主家準備好三百擔糧食。三百擔這是有數的,老老實實把糧食交出來,拿了糧食我就走,兩下裡相安無事,如果膽敢不給,那可就別怪我心黑手狠了,打進來燒殺搶掠,到時候有什麼是什麼全部搶走,不分良賤一刀一個,都不得活命,你後悔都來不及。東家聽見門口這麼一鬧,也跑出來看,一見這陣勢,明白這是讓大綹子盯上了。雖說紀家大院牆高壕深,又有馬殿臣和一眾炮手護衛,但是敢在門前插高粱稈子借糧的鬍子,只怕不是好惹的,萬一打進來,定然雞犬不留,不如息事寧人,給他們預備下三百擔糧食,打發走得了。東家將這個念頭跟馬殿臣一說,馬殿臣不以為然:「這個章程可開不得,否則永無寧日,今天拿了三百擔糧食,吃著甜頭了,過不了幾天又得來,又是三百擔,咱糧食再多也養不起土匪啊!再者說,這個口子一開,周周圍圍的大綹子都來要,給還是不給?那就是無底洞,到時候不用鬍子來搶,咱也是盆干碗淨了。您且放寬心,用不上三百擔糧食,我倒要會會這些土匪,是不是真有三頭六臂!」東家一聽是這個道理,馬殿臣說得挺對,不過萬一讓綹子打進來,這一家老小性命不保,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眼下只能指望馬殿臣了。
轉天一早,馬殿臣將兩支十連發手槍揣在腰上,讓人搬來一把太師椅,手托茶壺往太師椅上一坐,蹺起二郎腿等借糧的鬍子上門。不到晌午,遠遠過來五六個人,趕了幾輛大車,前邊打頭的還挺有樣兒,胯下一匹高頭駿馬,端坐馬上有如半截子黑塔,頭包青巾身穿黑袍,腰裡一巴掌寬的銅疙瘩皮帶,一左一右插了兩支二十響盒子炮,槍柄底部各有一個鐵環,上系二尺多長的紅綢子。馬殿臣一瞧,這伙土匪太狂了,不帶人馬,只來三輛大車,瞧這意思手拿把攥料定了我們得交糧食,想到此處不怒反笑,心說:今天讓你借走一粒糧,往後我隨了你的姓!
黑大個兒騎馬來到近前,見大門緊閉,門口不僅沒有糧食,反倒坐了一個挎雙槍的,不用問這是不想借糧,不由得暗暗動怒。不過土匪有土匪的規矩,也講究先禮後兵,於是雙手抱拳往左肩一舉,問了一聲:「兄弟,糧食給咱備好了嗎?」
馬殿臣見人來了,站起身形,單腳踏在太師椅上,擺了一個踏虎登山式,也是雙手抱拳舉過左肩,向後一伸。書中暗表,這叫「匪禮」,跟一般的見面客氣行禮可不一樣,因為土匪忌諱在身前抱拳拱手,土匪最怕官兵,那樣如同犯人戴枷不吉利。二人行罷了匪禮,按規矩接下來要說黑話盤道。馬殿臣右手叉腰,左手伸出大拇指,橫打鼻樑說道:「腳踩虎牢關!」
騎在馬上的黑大個兒聞言一愣,右手抬起馬鞭點指馬殿臣說道:「馬踏三江口!」言罷左手一兜韁繩,坐下馬抬起前蹄打了一個響哨兒,心說:行啊!開口便是「朋友話」。咱們說什麼叫「朋友話」呢?馬殿臣從過軍打過仗,軍隊之中龍蛇混雜,一多半是落過草的賊寇、滾過馬的強盜。這些人在軍中拉幫結派,滿口的黑話。因此馬殿臣耳濡目染,也是非常熟悉。黑話也叫「朋友話」,土匪們最早發明黑話是為了作案方便,比如上哪家大戶砸窯,其中一個土匪高喊一聲:「倒陽料水的有噴子,碼前去了他的靶子!」這意思是告訴同夥「東南邊放哨的手裡有槍,趕快把他弄死」,如果不說黑話,不僅同夥聽得見,放哨的也能聽見,不等你上來,對方已經有了防備,那還怎麼打?馬殿臣是行伍出身,在舊軍隊中混過,黑話也是張嘴就來,見什麼人說什麼話,這土匪來了,必然得說「朋友話」。
按照土匪的規矩,只要對方會說「朋友話」,便不可輕易動手,大家都是吃這碗飯的,多個朋友多條道,先互相摸摸底,盡量避免火並,因此黑大個兒就應了這麼一句。
馬殿臣見此人氣勢勇猛,不怒自威,不像是一般的土匪,尤其是斜挎兩支二十響鏡面匣子槍,那可是好東西,比自己這兩把十連發可強得太多了,普通人不是你說花多少錢就能弄得著的,沖這架勢在山上必定是四梁八柱之一,於是說了句:「左右掛拐子,大小是道梁?」
黑大個兒冷笑一聲,答道:「單開天王殿,跨海紫金梁!」相當於告訴馬殿臣「我在山上坐頭一把交椅」,說白了這是「大當家的」,是匪首!
話說馬殿臣瞧黑大個兒,黑大個兒也打量馬殿臣,見此人身高體闊,不怒自威,一個人擋在門前凜然不懼,也是有些佩服,反問道:「熟脈子,報報迎頭什麼蔓兒?」這意思是問馬殿臣既然是一條道兒上的,不妨報個名姓上來。
馬殿臣對答如流:「壓腳蔓,指噴子啃富。」意思是我姓馬,指著槍桿子吃飯。他擺明了想開打,一點兒不含糊,因此這話裡話外,多少有點兒嚇唬對方的意思。
黑大個兒聽見「壓腳蔓」三個字,當場愣了一愣,上上下下打量馬殿臣。馬殿臣心說:這位不動手,怎麼改相面了?莫不如我先下手為強,一槍把這為首的去了,土匪來得再多,群龍無首便不足為懼。怎知還沒等馬殿臣拔槍,黑大個兒突然翻身下了馬,上前叫道:「你是馬殿臣!」
馬殿臣心說:我這名號可以啊!深山老林的鬍子也知道?他見黑大個兒到了近前,頗覺有幾分面熟,仔細一打量,不由得大吃一驚:「你是遲黑子?!」
書中代言,來的這個匪首名叫遲黑子,手底下有一百多人,長槍短槍加起來夠個百十來條,憑借人多勢眾裝備好,多次下山洗劫地主大戶,無往不利,從沒吃過虧。他怎麼會認識馬殿臣呢?當年馬殿臣從軍打仗,遲黑子也在軍中,他是受了招安的山東響馬,比馬殿臣大不了幾歲,二人都有一身的把式,又是同鄉,也挺對脾氣,這就叫「好漢敬好漢,英雄惜英雄」。馬殿臣的黑話和土匪規矩,有一多半是跟遲黑子學的。遲黑子佩服馬殿臣槍法如神、驍勇善戰,為人耿直仗義,馬殿臣敬重遲黑子英雄俠義、直來直去,哥兒倆拜過把子,槍林彈雨死人堆裡滾出來的交情,好得恨不能穿一條褲子。後來隊伍打散了,馬殿臣隨軍入關,回到山東老家,遲黑子留在關外當了鬍子。
兄弟二人在此相遇,不由得感慨萬千。遲黑子說:「兄弟,以你的身手,何必給地主看家護院當炮手,東家再抬舉你,也不過把你當一條看門狗,真到了事兒上,為了幾頓飽飯就得替他拚命、給他擋槍子兒,哪來的情義?不如跟哥哥我上山當鬍子,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論秤分金銀,豈不快活?」
馬殿臣聽罷半晌無語:「如今天下大亂,上山為匪的人不在少數,只不過不到萬不得已,誰願意落草為寇?禍害老百姓的事兒,更是決不可為。」
遲黑子對馬殿臣的脾氣一清二楚,告訴馬殿臣:當今天下,四海分崩、八方播亂,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與其任人宰割,不如上山當響馬,禍害老百姓的勾當咱們決計不做,只是替天行道、劫富濟貧,勸他不可遲疑,回紀家窯準備準備,等到山上的人馬下來,裡應外合先砸了這個窯,得來的錢糧布匹,都給馬殿臣當見面禮。
馬殿臣一聽這可不行,當不當土匪擱一邊兒,這個窯可不能砸,東家雖說是個大地主,卻並非為富不仁,對待家中的長工、佃戶都還不錯,這些年吃人家喝人家,沒少受人家恩惠,大丈夫知恩圖報,不能幹吃裡扒外的勾當。
遲黑子一挑大拇指:「這是兄弟你仁義,咱不砸這個窯了,你快去收拾收拾,立即隨我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