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 何志銘不辱信使 康熙帝痛陳大志

為慶賀鰲拜被加封為一等公,鰲拜府張燈結彩,大擺筵席。觥籌交錯地鬧騰瞭大半夜,二更時分鰲拜推說身體不適,獨自折回鶴壽堂。班佈爾善、訥謨、穆裡瑪、濟世、葛褚哈幾個人都聚在這時議事,靜候泰必圖的佳音。

“真急煞人!”葛褚哈道,“派去的探馬一點消息也送不回來,九門提督封瞭一條街,誰也進不去,也不見一個人出來。”

“泰必圖必定得手瞭。”濟世道。

“那吳六一封街是什麼意思?”鰲拜沉思道,“吳鐵丐一向與我不睦,就怕這十萬銀子買不下他的心!”

濟世聽瞭笑道:“太師放心,十萬銀子,外加個兵部侍郎,足夠瞭。莫忘瞭他是個乞丐出身!這封街正說明他雙方都不介入。”

“也未見得,”坐在一旁久不作聲的班佈爾善開瞭口,“不見泰必圖回話,咱們的事一定要另作安排。”

葛褚哈漲紅著臉,將手一揮道:“將午門封瞭,元武門鎖死,讓他九門提督變成七門提督,咱們在裡頭幹事,他能礙著什麼?”

班佈爾善拊掌笑道:“此計甚好,真是士別三日,便當刮目相看!”他興奮地站起身來,“隻消在大內得手,莫說鐵丐,就是鋼丐也得掂量掂量!”

正說著,門官急匆匆地走瞭進來,也不行禮,徑直走到鰲拜身邊耳語幾句。鰲拜面露喜色,吩咐道:“叫他進來!”一邊轉臉對眾人道:“好瞭,泰必圖那邊有人送信兒來瞭!”大傢立時安靜下來。

須臾,何志銘身著青衣長衫,飄然而入,見瞭鰲拜忙躬身一揖道:“何志銘受人之托,來給公爺叩喜。”又從容對大傢團團一揖道,“眾位大人安好!”

鰲拜雙眼盯他足有半個時辰,方才問道:“是泰侍郎差你來的?”

“是。”何志銘道,說著將泰必圖的親筆條子雙手遞上。鰲拜拿在手上隻略過一眼便遞給班佈爾善,又問道:“你知道這條子是什麼意思麼?”何志銘黑豆眼眨瞭眨,狡黠地微笑道:“條子上意思極明,太師自己也懂得,何必叫我何某明說呢!”

“放肆!”訥謨見這個奴仆模樣的人竟敢如此無禮,“啪”地將案一拍,喝道,“不許你如此張狂!”

“呵呵呵呵……”何志銘仰天大笑,“這位大人,好無見識,大凡欲得天下的人,莫不禮賢下士,豈不聞士貴而諸侯王賤麼?何況在座的諸公都將有求於我!”

“眼生得很!”班佈爾善站起身來,覷著眼瞧瞭瞧何志銘道,“足下怕不是泰必圖府上的吧?”

“再說一遍,在下何志銘,鐵丐將軍帳下的幕僚。”說罷,復笑道,“怎麼,我便不能來送信麼?”

“何志銘?”班佈爾善翻著眼故作沉思。

“你不是班佈爾善大人麼?”何志銘道,“你好大的忘性!你派人送去的十萬兩銀子交給誰瞭?”

“哦,是交給你的!——”

“你以為那十萬兩銀子就可以打發一個討飯的麼?”

“唔?”班佈爾善打量一下何志銘,道:“打發不住又怎麼樣?”

“我將那十萬兩銀子,如果向小皇上那裡一送,那麼鰲太師再帶上你班大人,還有在座的諸公,一股腦兒就要上菜市口去赴宴瞭!”何志銘的黑豆眼睛滴溜溜一轉,用手比畫瞭一下脖子,“一聲破鼓響,兩片碎鑼敲……‘喳’地一刀!”

“也未見得!”鰲拜忽然冷冷說道,“這會兒我倒能先叫你試試刀!”說來斜睨瞭一眼眾人,穆裡瑪、訥謨、葛褚哈“嗖”地拔出刀來!惡狠狠盯著何志銘。班佈爾善壓低著嗓子問道:“你來此何意,難道是專為耍笑我們嗎?”

何志銘直盯著班佈爾善的眼睛,半晌方道:“你們既然這等不肯取信於我,我說瞭,又有何用!如若相信,當以禮相待;如不相信,殺瞭就是!”

“不能信你,推出去!”班佈爾善臉色一變說道。葛褚哈猛撲過來,架起何志銘便走。何志銘罵道:“豎子!我自己走!”站起身來,轉身便去。

“回來!”班佈爾善忽然叫住,幹笑一聲,“沒那麼便宜,快說,你來幹什麼?”

“討封!”

“討封?討什麼封?”

何志銘忽然松弛下來,嘻嘻一笑:“你的十萬銀子,我分送給吳大人帳下幾位得力的將軍。我現在倒一文莫名,你的泰必圖侍郎如今坐鎮提督府,吳六一成瞭階下囚。我何志銘內負叛主之情,外負背義之名,誰料你等竟是如此狗竊鼠偷的小人,成不瞭什麼大事!”

這番話說得眾人瞠目結舌。何志銘那筆銀子這樣使法,連鰲拜也沒有想到。來人可算得上是位膽識俱全的謀士。班佈爾善也不禁暗想:“當初倒不如將九門提督一職許瞭這人呢!”

鰲拜顯得異常激動,將班佈爾善手中的紙條取過來,又仔細地審視一遍,確認是泰必圖手跡無疑,口中贊道:“好樣的,倒看不出你真有兩下子!”他躊躇滿志地背手在地上踱瞭兩步道,“如今我隻能許願,事成之後,賜你做個吏部尚書,如何?”

“何某不過順天行事。”何志銘躬身施禮道,“志銘夜觀天象,熒惑星沖犯紫微星,帝星更位。這是天意所在,違之不祥——太師公當應在此兆。願事成後體恤百姓。我何某披發入山,得以終老也就足瞭。”

“為什麼呢?”鰲拜驚問。

“吳鐵丐是我舊主,如今義斷情絕,天下人將視我為何物?有何面顏再見故友?”何志銘說著,眼圈兒早已紅紅的瞭,“事至今日,我亦追悔莫及。但求事成之後,祈求鰲公寬免吳大人一死,我的心願也就足瞭!”他說得情真意切,十分動人,連穆裡瑪、葛褚哈也被打動。

“鐵丐這人,用之一方不失為好官。”鰲拜也嘆道,“我豈肯置他於死地?先生盡可放心。”

“如此,告辭瞭!”何志銘大功告成,眉見喜色,長揖到地說道,“那邊衙門並不安定,下頭兵士還不知衙中事變,上頭將佐們也難免有人不服。泰大人、李大人正全力防范,所以特命志銘隻身送信——我還得趕回去幫助料理。”

“有勞先生瞭!”鰲拜滿心狂喜,強自按捺著道,“告訴泰、李二位將午門、神武門封閉,叫他們一定要沿途戒嚴,千萬不能走漏消息。”

何志銘微微一怔,問道:“九門提督一職到手,滿北京都是太師的人,何必要封午門、神武門呢?豈不自斷策應之路。”

“午門內之事,餘自能料理。”鰲拜笑道,“何必興師動眾,弄得滿城風雨?”

“不然!”何志銘道,“泰、李等將軍,還有在下的身傢性命均系於此,我們哪能坐視不管?一旦有變,也可援救。萬全之外再加萬全,方是上策!”班佈爾善也忙道:“何先生說得對,萬全之外再加萬全!還是讓他們進入大內策應一下的好。”

屋內人的情緒頓時活躍起來。有的說應把兵帶進文華、武英二殿,有的說最好在上書房一帶作埋伏,有的則幹脆提議埋伏在乾清宮兩側的廂房裡。七嘴八舌莫衷一是。最後還是鰲拜說,應設在中、保和二殿,有居高臨下之勢,同時兩側朝房中也可藏伏一部分,議瞭小半個時辰才定瞭下來。

這一夜通宵不眠的人實在多。康熙半躺在養心殿的禦榻上,目光炯炯地盯著上頭的藻井。蘇麻喇姑和太監張萬強二人挨次坐在下首腳踏子上,也是沉思不語。殿內數十盞燭火照得通亮,殿外廊下侍立的宮女太監也都一聲不響。康熙、蘇麻喇姑和張萬強都十分清楚,一場急風暴雨即將在這數百年浮沉不定的宮廷裡爆發。

“兒皇不能做阿鬥,兒皇不能做漢獻帝,兒皇不能做後周柴宗訓!兒皇要自己主宰天下,做一代令主!”這是在慈寧宮,康熙屏退瞭所有的太監宮女之後,跪下對太皇太後說的話。“我要誅奸除兇擒拿鰲拜,已定在明日行事。”

“皇帝都準備好瞭?”太皇太後鎮定地說,“這事隻在早晚,是一定要辦的!”

“祖母,”康熙侃侃而言,“自我列祖列宗開創大清基業以來,從未聽說過有這麼膽大妄為的臣子。

“鰲拜身受先帝不次之恩,身為托孤重臣,近八年來欺凌同僚,殺害輔臣,踐踏朝綱,屢次咆哮金殿,中外臣工無不側目而視,若容這等亂臣賊子立於朝堂,我大清江山,遲早要落入鰲拜之手!”

見太皇太後頻頻點頭,康熙鼓足勇氣又道:“圈地一事,蠹國害民,原是先朝弊政,先帝粗定天下後,就曾有意廢止。兒皇秉承遺訓,多次下詔停禁。鰲拜膽敢依仗權勢,肆行無忌,竟將皇莊土地一並圈入鑲黃旗下。上三旗內常常因此屢生事端,下民百姓背井離鄉,四處流浪或為盜為賊,或為南明餘孽所誘,與我大清為敵。”

這番話說得痛心疾首,義正詞嚴,連太皇太後這樣久歷政治風險的人也聽得心搖神動。

陪跪在一旁的蘇麻喇姑也開口說道:“還有,鰲拜公然矯詔,搜查大臣府邸,圍剿民傢宅院,意在弒君自立!”

“且不說他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康熙又接口說道,“單就他不經詔命、擅搜大臣府邸來說,已是罪無可逭!”

說到這裡,康熙抬頭看看太皇太後,太皇太後此時十分激動,滿頭白發都在微微顫動,掃瞭一眼康熙,堅定地說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過茲事至大至重,皇帝要謹慎從事,周密安排。”

“是!”康熙道,“兒皇已作安排,沒有敢驚動老佛爺。今日事不得已,特預先告知。但勝負未決,恐遭不測。兒皇想請老佛爺暫時起駕奉天,回避幾日,待大局稍穩,兒皇再親迎鑾駕歸京!”

太皇太後搖瞭搖頭道:“皇帝,這是你的孝意,我很受用。但是我哪裡也不去!我已下瞭懿旨,密令駐熱河八旗,星夜入京勤王,兩三日內就可到京!”

康熙沒想到這位不動聲色的老祖母竟已密調軍隊來京,頓時精神大振:“兒皇謝太皇太後恩!”

太皇太後滿眼是淚,激動地說:“我十四歲進宮,服侍你祖父這些年,什麼大風大險都經過。”

康熙見老人如此決絕,想到明日一場背水之戰,不禁打瞭個寒戰:“老佛爺尊意如此,兒皇也不敢違拗,萬一事有不諧,請老人傢盡往兒皇身上推便瞭……”說罷嚶嚶啜泣,蘇麻喇姑也五內俱裂,隻是不敢哭出聲來。

……回想到這裡,康熙從榻上一躍而起,吩咐道:“啟駕奉先殿!”

於是蘇麻喇姑和張萬強二人執燈前導,康熙也換瞭一身太監服,混在裡邊跟著,自月華門穿日精門進慈寧宮。乾清宮後的禁軍還以為是守夜的太監,並未盤問就放他們過來。從慈寧宮到毓慶宮的北墻的一個角落,蘇麻喇姑捺瞭一下消息兒,半堵墻竟無聲無息地開瞭個縫,隻容一個人通過,等康熙幾個人進去,復又緩緩合住。

進入毓慶宮,康熙便命吹熄瞭燈。三人順著殿東墻悄悄向南,隻要跨出瞭南門,便可神不知鬼不覺來到奉先殿瞭。正走間忽然從殿角大銅鼎後頭閃出一個人來,蘇麻喇姑嚇得倒退一步,幾乎叫出聲來,張萬強身子一挺,向前跨出一步護在前頭。

“孫殿臣麼?”康熙低沉有力地問道。

“奴才孫殿臣在此迎駕!”

“這兒都準備好瞭嗎?”

“奴才不敢怠慢!”

“這可是機密大事!”

“是!謹遵聖諭。三名工匠各賞銀一千兩。現將他們關在大內酒窖內,並服瞭藥,三日內是醒不瞭的!”

“好!”康熙道,“你就守在這裡,朕去去就來!”黑地裡雖瞧不見面容,但聽聲氣,便知他極其鎮靜。三個人穿過靜悄悄的毓慶宮,踅向東,這裡便是奉先殿瞭。

這奉先殿原是清室祭奠用的,除非大祭大奠,平時隻有幾個老內侍守候,倒是一個冷清去處。剛走到門口,裡頭穆子煦早已迎瞭出來。康熙就在殿門口換瞭吉服,頭上端端正正戴瞭一頂天鵝絨紗臺冠,上身穿石青江綢夾褂,外套一身簇新的明黃緙絲夾金龍袍,單金龍褂下懸著一柄嵌金蟠龍寶劍,足蹬青緞涼裡皂靴,項掛菩提朝珠——一副禦朝大典的裝束。蘇麻喇姑和張萬強二人忙瞭好一陣子,才打扮停當,退後一步,請康熙進去。張萬強和幾個老內侍在殿角房內,蘇麻喇姑放心不下,徑自到奉先殿外望風去瞭。

康熙昂然按劍,大踏步上前推開殿門,一腳跨入,不禁愣住瞭。殿外看著鴉雀無聲,殿內竟是燈燭輝煌,凡窗欞透光之處均用夾被嚴密遮蓋。——更令人驚訝的是,太祖太宗的畫像下面,放瞭一張椅子,高高坐著盛裝服飾、神色肅穆的太皇太後。——底下以魏東亭為首,並排跪著穆子煦、犟驢子、郝老四。狼瞫等十六個毓慶宮侍衛跪在第二排,連同後來陸續選進宮裡的小侍衛共有六十餘人,整整齊齊跪瞭半個殿。

《康熙大帝1:奪宮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