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語音日志:SOL119

你瞧這破事!?我操!操這個氣閘室,操這個棲息艙,操他媽整顆星球!

說真的,認命吧!我完瞭!幾分鐘之後等空氣跑光,我也就死翹翹瞭。還跟火星玩什麼過傢傢,我就是在自尋死路。我真受夠瞭這該死的一切!

我所要做的就是坐在這裡等死,等空氣全部漏光。

我肯定會完蛋,再也沒有希望這回事,沒有自我欺騙,沒有問題要解決瞭。我他媽到頭瞭!

語音日志:SOL119(2)

嘆氣……好吧,脾氣發完瞭,現在得想想怎麼活下去。又來瞭。哎,讓我看看現在還能做些什麼……

我在氣閘室裡。我能透過窗戶看到棲息艙,大概在五十米開外。通常而言,氣閘室應該跟棲息艙連在一起。所以說,出大問題瞭。

氣閘室側面著地,我還能聽見穩定的嘶嘶聲。結論隻有兩個:要麼有地方漏氣,要麼這裡面有條蛇。無論哪個是正確的,我都有麻煩瞭。

此外,在那個……不管他媽發生瞭什麼事……我像個彈珠球似的被前後甩來甩去,面罩也給摔碎瞭。當你的EVA太空服上破瞭那麼多大洞,你就會發現空氣有多麼不配合瞭。

棲息艙的氣看上去全都漏光瞭,它癱成瞭一堆。所以,就算EVA太空服功能完好,我能離開氣閘室,也沒地方去瞭。這也太慘瞭。

我得好好想想。我必須脫掉這身太空服。它太重瞭,而且這間氣閘室也太小瞭。此外,它對我來說絕不是什麼好地方。

語音日志:SOL119(3)

情況並沒想象的那麼糟。

不過我還是身陷絕境,提醒你一句,隻是還沒那麼絕而已。

不知道棲息艙到底出瞭什麼毛病,但漫遊車多半沒事。它不是什麼理想的藏身處,但比起這個漏氣的電話亭還是好多瞭。

EVA太空服裡當然有補丁包,跟Sol6救瞭我命的那個一樣。但也別高興得太早。這回它沒法修補太空服。這個補丁包是個錐形閥門,大頭那兒有超級樹膠。但它的尺寸太小瞭,對付不瞭這麼大的洞。說句實話,如果你的太空服上有一個九厘米大的洞,你鐵定死翹翹,根本來不及伸手把補丁包掏出來。

但不管怎麼說,這也是件好工具,也許我能用它來封住氣閘室的泄漏。現在,這件事對我來說十萬火急。

漏洞不會很大。面罩破瞭,EVA太空服實際上在管理整個氣閘室的空氣。它不停地輸出空氣,以補償壓力下降,這麼幹肯定不能長久。

我必須找到漏洞。根據嘶嘶聲的位置來判斷,估計在腳附近。我已經脫掉太空服,可以轉身看看。

什麼也沒找到……我能聽到,但是……一定在下面什麼地方,就是不知道確切位置。

我隻能想到一個辦法來找到它:點火!

是的,我知道,我的許多主意都跟把什麼燒起來有關。沒錯,通常來說,在一個密閉的小空間裡有意點火是個可怕至極的想法。但我需要煙,一縷就好。

跟往常一樣,我現在能想到的東西,其設計初衷都是盡可能地防火。但是,無論NASA再怎麼小心設計,也對付不瞭一位意志堅定的宇航員,以及他身邊的一大罐純氧。

很不幸,EVA太空服完全是由不可燃材料制成的,氣閘室也是如此。我的貼身衣服也是防火的,連線頭都是。

我今天的原計劃是檢查太陽能電池板,修補昨晚的沙暴可能造成的損傷。所以,我身邊帶著工具箱。但是看瞭一眼之後,我發現裡面全都是金屬制品,或是不可燃塑料。

最後我發現,可燃物還是有的:我的毛發。它肯定可燃。工具箱裡有把鋒利的小刀,我從手臂上刮瞭一些毛,堆成一小堆。

下一步:氧氣。純氧流,這事再簡單不過瞭。我要做的就是操作EVA太空服,提高氣閘室裡的氧氣含量。我估摸著提高到40%就可以。

現在萬事俱備,隻缺一個火花。

EVA太空服裡有電子元件,但它們的運行電壓很低,我覺得不大可能從裡面生成電弧。另外,我也不想把太空服搞壞,從氣閘室到漫遊車我還得靠它。

氣閘室本身也有電子元件,但它的動力來源是棲息艙。我估計NASA也沒算計過要是氣閘室離棲息艙50米遠該怎麼辦,一幫懶鬼。

塑料也許燒不起來,不過,隻要你玩過氣球就知道,用這玩意產生靜電可是高效得很。我要做的就是讓它接觸金屬,靜電火花自然就來瞭。

搞笑的是,這也正巧是阿波羅1號船員犧牲的原因。祝我好運!

語音日志:SOL119(4)

我正待在一個充滿毛發焦味的小盒子裡,這味道絕不好聞。

第一次嘗試,火點著瞭,但煙很快四下散去。我自個兒的呼吸把它吹飛瞭。於是,我屏住呼吸再來一次。

第二次嘗試,EVA太空服又把煙吹得無影無蹤。從破碎的面罩中持續不斷地向外吹著一股清新的風,以補償咱們這兒不停泄漏的空氣。於是,我隻好先把太空服關掉,然後屏住呼吸再試一次。我動作必須快點,因為壓力下降得很快。

第三次嘗試,我點火的那隻手臂的快速移動又把事情搞砸瞭。兩下晃動在空氣裡造成的湍流把煙不知裹哪兒去瞭。

第四次嘗試,把太空服關掉,屏住呼吸,到瞭需要點火的時候,我盡量把動作放緩。然後,我就看到那縷青煙飄向氣閘室的地板,從一根發絲細的裂縫中消失瞭。

抓住你瞭,小漏氣口!

我喘著大氣,把EVA太空服打開。在我這個小小的實驗中,氣壓已經降到瞭0.9,但是空氣中還是有足夠多的氧氣供我呼吸,並且供毛發燃燒。太空服很快就將氣壓調節到正常水平。

我盯著那個裂縫,發現它極小,用太空服自帶的補丁包把它封上應該是小菜一碟,但是轉念一想,這個主意很蠢。

我接下來肯定要對面罩進行一些修補工作,雖然目前還不清楚該怎麼補,但補丁包以及它的抗壓樹膠肯定極其重要。況且,這東西又不能用一點留一點。一旦把補丁包的密封撕開,樹膠的成分就會開始混合,在它變硬前,我隻有60秒的操作時間。我沒法從裡面先摳一點出來補氣閘室。

如果有足夠多的時間,肯定能想出辦法來對付面罩問題。這樣的話,就能利用補面罩的時間,從裡面勻一點出來補氣閘室。但是我沒有時間。

我的氮氣儲量已下降到40%。我需要立即補上那個漏洞,而且還不能動用補丁包。

第一個主意:荷蘭小男孩。我舔瞭舔手掌,捂住那個漏洞。

好吧……我無法完美地密封,還是有空氣流動……開始變冷瞭……越來越不舒服……好吧,去他的。

第二個主意:膠帶!

我的工具箱裡有佈膠帶,撕一點下來貼上去,看能不能減緩泄漏。我很好奇在壓力把它沖飛之前,它能撐多久。

好瞭……還貼得住……

讓我再看看太空服……讀數顯示壓力很穩定,佈膠帶的密封本領還可以。

接下來看看它能不能繼續固定……

語音日志:SOL119(5)

已經15分鐘瞭,膠帶還牢牢地貼在那兒。這麼說,問題解決瞭。

還真有點反高潮的意味,說真的。我都已經在想是不是得用冰來封住那條裂縫瞭。太空服的“倉鼠進食器”裡有兩升水,我可以將它的加熱系統關閉,讓氣閘室裡的溫度降到冰點,然後就可以……好吧,得瞭。

我就是想說,用冰也能封住。

那麼,當前任務,怎麼補好EVA太空服?佈膠帶也許能完美地將發絲細的裂縫封好,但無論如何也承受不瞭破碎的空氣面罩上的一個大氣壓。

補丁包雖然很小,但還是有用。我可以將樹膠塗在面罩邊緣,然後用什麼東西把它包緊。問題在於,我能用什麼來包住這麼一個大洞呢?這東西必須能承受住相當大的壓力。

四下看看,在我眼前,唯一能扛住一個大氣壓的就是EVA太空服本身瞭。它有很多材料,我甚至可以割一部分下來。還記得我是怎麼把棲息艙帆佈割成帶子的嗎?這些剪刀現在就躺在我的工具箱裡。

把EVA太空服剪下來一塊意味著在上面留下另一個大洞,但我可以控制這個新洞的位置和大小。

沒錯……我大概想出瞭一個方案。我要把我的手臂切掉。

嗯,不是,不是我的手臂,是EVA太空服的手臂。我要從左肘下方開始剪,沿手臂整個剪下來,最後得到一塊長方形佈料。這個面積用來封面罩足夠瞭,當然,得用樹膠粘在上面。

佈料設計是否可以抵抗大氣壓?可以。

樹膠密封是否可以抵抗大氣壓?可以。

那麼,那條殘缺的手臂上的洞該怎麼辦呢?和面罩不一樣,太空服的材料要柔軟靈活得多。我可以把它揉緊,然後用樹膠封上。在太空服裡我的左手隻能貼著身體放瞭,但總體來說空間還算夠。

我隻能將樹膠塗得盡量薄,不過這東西是人類已知的最強黏合劑。話說回來,也不需要完美密封,隻要在我找到安全落腳點之前別漏氣就成。

不過,那個“安全落腳點”到底在哪兒呢?屁頭緒也沒有。

算瞭,一次解決一個問題。先修補EVA太空服。

語音日志:SOL119(6)

把手臂從太空服上剪下來很容易,再沿長邊把它剪成一個長方形也沒那麼難,這些剪刀鋒利得要命。

將面罩上殘留的玻璃剝掉的用時比我預計的要長。其實並不用太擔心它們會把蒙在上面的EVA太空服戳破,但還是小心為妙。除此之外,我也不想讓碎玻璃紮臉。

接下來就比較棘手瞭。一旦將補丁包的封口撕開,在樹膠凝固前,我隻有60秒。我用手指挖出樹膠,迅速塗到面罩的邊緣上,再用餘下的封住手臂上的大洞。

我用雙手把那塊長方形太空服佈料在面罩上壓緊,與此同時還得用膝蓋狠命頂住手臂上的封口。

保持這個姿勢120秒,確保密封。

看上去還不錯,封口相當牢靠,樹膠堅硬無比。此外,我還……怎麼說呢,把我的手牢牢粘在面罩上瞭。

別笑!

回想起來,用手指蘸樹膠確實不是最好的方案。還好我的左手還能活動。我不停地罵娘和嘮叨,終於夠到瞭工具箱。拿到螺絲刀後,我花瞭點時間把自己鑿瞭下來(心裡一直在抱怨自己怎麼這麼蠢)。這是一項需要高度集中註意力的工作,因為我不想把手上的皮給扒下來,必須把螺絲刀插在頭盔和樹膠之間。最終,我的右手解放瞭,而且沒流血,結果還不錯。唯一的遺憾是,我的手指上接下來好幾天都會殘留有又硬又厚的樹膠,跟那些玩萬能膠的小孩沒什麼區別。

利用臂上電腦,我讓太空服內增壓到1.2個大氣壓。面罩上的補丁雖然向外鼓出,但還算牢固。袖管也鼓瞭起來,看上去就要撐裂瞭,但結果還好,沒破。

然後我觀察讀數,分析氣密效果到底如何。

結論是:不是很好。

它肯定將空氣都尿出去瞭。60秒不到,它泄漏的空氣已足以將整個氣閘室提高到1.2個大氣壓瞭。

太空服的設計使用時間是8小時,這麼長時間需要消耗250毫升液氧。安全起見,通常帶足1升。其餘的空氣組分是氮氣,它的存在目的就是為瞭增壓。太空服泄漏時,就會用氮氣來回填。太空服另備有兩升液氮。

讓我們暫且把整個氣閘室的容積算作兩立方米。膨脹後的太空服大約占掉瞭一半空間。也就是說,它用5分鐘的時間為1立方米的空間增加瞭0.2個大氣壓,那相當於285克空氣(相信我的數學)。罐中的空氣密度大約是1克每立方厘米,也就是說,我剛剛損耗瞭285毫升。

三個罐子加起來,最初一共有3000毫升,大部分在氣閘室泄漏時就已經釋放出來維持壓力瞭。此外,我還在不停地呼吸,也將一部分氧氣轉化成瞭二氧化碳,它們已經被太空服的二氧化碳過濾器俘獲瞭。

再看看讀數,我發現目前還有410毫升氧氣、738毫升氮氣,總共大約1150毫升。如果每分鐘泄漏285毫升的話……

一旦走出氣閘室,這件EVA太空服隻能撐四分鐘。

靠。

語音日志:SOL119(7)

好吧,我又從頭想瞭想。

去漫遊車有什麼好處?也就是換個地牢待著。那兒的空間確實大一點,但最終我還是得死。沒有水循環裝置,沒有氧合器,沒有食物。你慢慢算吧,所有這些問題都是致命的。

我需要修好棲息艙。我知道該怎麼做,這是訓練的一部分。但這需要很長時間。首先,我必須在已經塌掉的帆佈裡裡外外找到備用物資。然後,得找到泄漏點,在那裡好好打個補丁。

整個過程要花好幾個小時,但我身上這件EVA太空服顯然撐不瞭那麼久。

我需要另一件太空服。馬丁尼茲那件原來一直放在漫遊車裡,我去探路者站點來回的路上都帶著它,以防萬一。但回來之後,我就把它搬回棲息艙瞭。

該死!

好吧,現在我的目的就是在去漫遊車之前,弄到另一件太空服。哪一件呢?約翰森的太小瞭(小丫頭片子,我們的約翰森)。劉易斯的裝滿瞭水,不過現在,裡面肯定都是正在慢慢升華的冰瞭。那麼,剩下的就隻有馬丁尼茲的、沃格爾的,還有貝克的。

馬丁尼茲的放在床頭,以防萬一急需。當然瞭,經歷瞭那場突然急速的減壓之後,它現在有可能在任何地方。不管怎麼說,從床頭找沒錯。

下一個問題,我當前的位置離棲息艙有50米遠。在0.4個g下,身穿厚重的太空服跑起來可沒那麼輕松,我最快也隻能每秒鐘連滾帶爬地跑兩米。這就已經占瞭寶貴的25秒,差不多是我4分鐘的1/8。得想辦法縮短這個時間。

怎麼辦呢?

語音日志:SOL119(8)

我要讓這該死的氣閘室滾起來。

它躺下來跟一個電話亭差不多,要讓它滾起來還真得練練。

我認為要讓它滾動起來,我必須以最大的氣力撞艙壁,撞擊時我必須凌空躍起,不能借力於氣閘室的任何其他地方,否則受力就會相互抵消,這傢夥將紋絲不動。

第一次,我從一面艙壁出發,撞上另一面。氣閘室隻是滑瞭滑,但它的確動瞭。

第二次,我來瞭個超級跳(0.4個g,耶!),用雙腳懸空踢向對面的艙壁。它還是滑瞭滑而已。

第三次,我成功瞭。方法是這樣:雙腳貼地靠墻站好,然後跳起來用後背撞擊對面的艙頂。我剛才這麼一試,產生的杠桿力就將氣閘室向著棲息艙的方向滾瞭一下。

氣閘室大約一米見寬,所以……唉……我必須再這麼幹大概五十次。

我的背一定會疼死。

語音日志:SOL120

我的背確實疼死瞭。

那個微妙的、經過實踐檢驗的“背撞墻”技術存在不少瑕疵,撞十次大概隻有一次真正起效,但每一次都很疼。我必須停下來休息,伸展伸展,然後再強迫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拿背去撞墻。

這個過程持續瞭一整夜,還好我挺住瞭。

現在離棲息艙隻有十米瞭,我已經沒法繼續往前滾瞭。減壓造成的大片混亂舉目可見,這又不是一個“全地形”氣閘室,這些狗屎我可滾不過去。

棲息艙爆掉時是早上,現在又是早上瞭。我已經在這個該死的盒子裡待瞭一整天瞭。但是我馬上就要離開啦。

我身穿EVA太空服,準備行動。

好的……沒問題……再把步驟過一遍:用手動閥門減壓氣閘室,出去後馬上前往棲息艙,在塌掉的帆佈下找到馬丁尼茲的太空服(沃格爾的也成,要是先找到的話),前往漫遊車,然後就安全瞭。

如果還沒找到太空服時間就不夠用瞭,那就趕緊奔向漫遊車。這樣的話麻煩就大瞭,但至少我還有時間和資源來想想下一步該怎麼辦。

深呼吸……出發!

日志:SOL120

我還活著!而且在漫遊車裡!

事情的發展跟計劃的不完全一樣,但是我沒死,這就是勝利。

給氣閘室減壓很順利,30秒後我就來到瞭地表。跳向棲息艙(在這種重力環境下,跳是最快的移動方式)的路上,我盡量避開殘骸。泄漏引發的爆炸還真是把什麼都炸飛瞭,包括我在內。

看東西非常困難,我的整個面罩都被那個臨時補丁蓋住瞭。幸運的是,我手臂上有臺攝像機。NASA發現,身穿EVA太空服時,轉動整個身體去看東西實在是一件極其費力且浪費時間的事,因此,他們在右臂上懸掛瞭一臺小型攝像機,視頻流直接投影在面罩內部。這樣一來,我們要看什麼東西的話,直接指著它們就行瞭。

面罩上的補丁沒那麼平滑,反射度也不夠好,我能看見的隻有混雜著各種幹擾的視頻圖像。不管怎麼說,也夠我搞清楚東西南北瞭。

我照直走向那個氣閘室原本所在的地方。我知道那裡肯定有一個超大的洞,能鉆進去。很容易就找到瞭。夥計,這洞也扯得太嚇人瞭!要把它補好非補到我吐血不可。

從這裡開始,我計劃裡的缺陷就顯現出來瞭:我隻有一隻手可以活動。我的左手跟身體擠在一起,那個圓鼓鼓的短袖蹦得正歡。結果就是,在帆佈下摸索時,我必須用僅存的一隻自由手撐起頭頂的帆佈,速度於是慢瞭下來。

從攝像機畫面看來,棲息艙內部簡直是一團糟,沒有一件東西還在原位。桌子和床鋪都被甩出瞭好幾米遠,小物件則撒得到處都是,大部分都躺在地面上,每一件東西上都覆蓋著泥土和支離破碎的土豆植株。

我蹣跚向前,終於到瞭放置馬丁尼茲太空服的地方。很不可思議的是,它居然還在那兒!

“耶!”我想得很天真,“問題解決瞭。”

不幸的是,這件太空服被死死地壓在一張桌子底下。如果我兩隻手都能騰出來,隻要將桌子移開就行瞭。但現在這種情況,肯定不成。

眼看時間就要用完瞭,我隻能把他的頭盔取下,放在一邊。然後,在手臂攝像機的幫助下,找到瞭桌子另一頭馬丁尼茲的補丁包,找到後馬上往頭盔裡一扔,趕緊挪屁股離開。

趕到漫遊車時情況已經很緊急瞭。在漫遊車的氣閘室恢復到美妙的一個大氣壓之前,我的耳朵裡一直因為壓力下降而嗡嗡作響。

爬進去後,我完全癱瞭下來,大口喘著氣。

就這樣,我回到瞭漫遊車。就跟那次偉大的探路者回歸探險一樣,呃,至少這次它聞起來沒那麼糟瞭。

NASA現在肯定很擔心我。他們很可能已經觀察到氣閘室又回到瞭棲息艙旁邊,所以,他們多半知道我還活著,但一定想知道具體情況如何。跟往常一樣,我還是隻能通過漫遊車跟探路者聯絡。

我發瞭一條消息,但探路者沒有反應。這一點也不奇怪,它的電源直接連在棲息艙上,而目前,棲息艙已經斷線瞭。我驚慌失措地在地表狂奔時,曾偶然瞥見探路者號還在原地,殘骸沒炸到那麼遠。隻要給它接上電,應該就能搞定。

對於我目前的狀況而言,最大的收獲就是這個頭盔瞭。我們之間的頭盔都是可以互換的,因此,馬丁尼茲的頭盔完全能用在我的太空服上。那個蹦躂的袖子仍是個問題,但有全新的補丁包在手,我也就有瞭更多的樹膠來對付那條手臂瞭。

不過,這些都可以等等再說。我已經24小時沒合眼瞭,當下沒有什麼致命威脅,還是先睡上一覺再說。

日志:SOL121

睡瞭一個好覺,今天的進展不錯。

頭等大事就是重補手臂。上次大部分樹膠都用來補面罩瞭,這一塊難免塗得太薄。眼下我有完整的補丁包來對付手臂,肯定能補得特完美。

沒錯,我確實還是隻能活動一隻手臂,但至少不用擔心另一隻會泄漏。

昨天的一系列活動讓我損失瞭大部分空氣,還餘留大概半小時的氧氣。就像我之前說的,人體其實並不需要太多氧氣,維持壓力的問題更緊急。

有這半小時時間,我就能利用上漫遊車的EVA再充罐。要是太空服還是泄漏狀態,我肯定幹不瞭這事。

再充罐本身是應急用的。對於駕駛漫遊車而言,EVA太空服應當滿載出發,回來後還會有空氣餘留。漫遊車不是為長途旅行設計的,連過夜都不在考慮范圍內。不過,出於應急考慮,它的外部還是架設瞭再充軟管。一方面,內部空間已極為有限;另一方面,NASA估計,絕大多數跟空氣有關的應急行動也都發生在戶外。

但是,再充速度遠跟不上我那件太空服的泄漏速度。所以,這個應急口在我更換頭盔之前一直用不上。現在,有瞭能穩定氣壓的太空服,再充那些氣罐簡直是小菜一碟。

再充完畢,並確保太空服沒有任何泄漏後,我得馬上處理幾件事。雖然單手幹活兒也不是不行,但我還是想穿上有兩隻手的太空服。

我再次回到棲息艙內。既然這次不用趕時間瞭,就可以用根桿子把壓住馬丁尼茲太空服的桌子給撬起來。拉出來後,我把它拖回瞭漫遊車。

經過一番精心檢查,我終於又有瞭一件功能完好的EVA太空服!雖然為此跑瞭兩趟,最終我還是拿到瞭。

明天,我要修好棲息艙。

日志:SOL122

今天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漫遊車附近用石頭堆出“一切都好”這幾個字,這多半能讓NASA高興一會兒。

我又回瞭趟棲息艙,檢查具體的受損情況。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是恢復主體結構以維持壓力。在此基礎上,才能繼續維修各種器件。

棲息艙的構造基本上就是一個穹頂,高韌性桿子在四周撐起拱梁,並起到將地板材料拉平的作用。內壓是維持整個結構的核心要素。一旦氣壓發生泄漏,整個結構就會立即崩塌。我檢查瞭那些桿子,全都完好無損,隻是都倒在瞭地上。有幾根我可能要重新連一下,問題不大。

1號氣閘室原先所在的位置現在是一個巨大無比的洞,但並沒有壞到無法修補的程度。

我手頭還有不少密封帶和帆佈,工作量肯定不會小,但我有信心讓棲息艙再立起來。這個工作一旦完成,我就能重建動力系統,並讓探路者重新連線。在此之後,對於我無從下手的維修工作,NASA可以指導我。

我對這些問題一點也不擔心,現在有比這大得多的麻煩橫在我面前。

農場全完瞭。

壓力全失,水分蒸發殆盡,同時,溫度也降到瞭冰點以下,即便是土壤裡的細菌,也挺不過這種災難環境。有些作物種在三角帳篷裡,但它們也都死瞭。我曾將帳篷和棲息艙用軟管直接相連以維持氣壓和溫度,棲息艙爆炸時,三角帳篷也一起減壓瞭。就算它們沒減壓,低溫也照樣會殺死所有作物。

土豆在火星上暫時是滅絕瞭。

與它一起滅絕的還有土壤裡的細菌。隻要我還困在這兒,就別想再種任何植物瞭。

我們曾有過完美的計劃。我的農場可以讓我撐到Sol900,一艘補給飛船將在Sol856到達,遠在我的食物耗盡之前。現在農場完瞭,這個計劃也徹底報廢瞭。

爆炸並沒有損壞原有的包裝食品。我種出來的那些土豆是死瞭沒錯,但死瞭也能吃。本來就快要收獲瞭,所以仔細想想,爆炸的時間點還不算太差。

包裝食品大概能讓我維持到Sol400。我還沒檢查到底還有多少土豆幸存,所以沒法具體說它們能吃多久。但是估算下來的話,我一共有400株植物,每株平均有5個土豆,一共就是2000個小土豆。如果每個能貢獻150卡路裡的話,我每天要吃10個才能活下去。也就是說,它們能讓我多活200個火星日。全部算上,我的食物隻能撐到Sol600。

等到Sol856我早死得透透。

《火星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