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最早構思於2013年年底,起初是因為一張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人物照。老舊的背景,服帖的西裝,主角端坐,唇角隱約彎起,試圖笑但並不明顯。具體拍攝時間在淞滬會戰之前,至於照片人物的名姓,已然難考,更遑論其之後的人生走向與結局——或許沒有熬過戰時,或許經歷萬難活到後來,但大概都失於記載瞭。
許多人有名有姓,然而人生一旦終結,名姓亦很快隨軀體一起消亡,仿佛從未存在過。身為後來人的我們清楚那時他們要面對的殘酷年代,而身處洪流中央的他們對此卻一無所知,1937年戰前坐下來拍照的那個人,或許根本未料到自己很快將聽見十裡洋場上空的炮聲。
上海的崛起始於近代,穿過昔日租界裡的濃密林蔭道,走兩步或可遇一舊址舊樓,簡單記著建造年份及其變遷。699號公寓便是其中之一——落成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因地處法租界,免於戰火毀損,完好迎來瞭和平時代。幾十年過去,公寓內部數次易主,卻真有一盞廊燈保存瞭下來,自第一任住戶到現在,它晝滅夜亮,看遍瞭更替。
涉及民國時期的故事,凡說起來,大多難避年代帶來的陌生與隔閡,但因為這樣一個時代裡的人物,這樣的一棟公寓樓,予故事以一種別樣的延續感,同樣也給瞭我探索這座城市及講述故事的動機。
文中兩個主角,因一座公寓結緣,一個在戰時上海為民族實業內遷辛苦奔走,一個在現代上海為疑案與疾病所累。盛先生在戰火紛飛時竭力保全傢人、堅持未竟的事業,宗瑛在當下時代面臨的紛爭與陰謀又何嘗不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戰爭”?
雙方遇見,在相識過程中互相救贖與支撐,仿如看到黯淡命途中的一顆星辰,夜幕愈黑,星辰愈亮,以至於他們最終握住瞭彼此的手。
時空交錯得來的奇妙緣分是虛構所賜的慷慨,更多的人,最後還是在歷史裡真的那樣悄無聲息地被淹沒瞭。
還記得下筆初始反復修改措辭定基調,試圖平衡兩個時空交錯帶來的年代跳躍感,後來到行文末,我再站到699公寓的門口,法國梧桐巨傘般撐在頭頂,蟬鳴聲起瞭,夏日將至,陳舊木門打開,好像下一秒,他們真的就走瞭出來。
感謝友人及編輯們對本文完稿、出版做出的幫助與努力,一晃又是五年過去,未料仍有讀者陸續讀到到這本書,促成瞭再版的達成,讓我有機會彌補初版付梓匆忙造成的一些遺憾,在此一並感謝。
趙熙之
辛醜年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