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盡成舊感

出得噦鸞門,剛上肩輿就瞥見夾道那頭有人翩翩而來。皇帝凝眉看過去,宮人撐著綢面傘,那傘面明明是一片水色,若描上花瓣或柳葉還在情理之中,但她們的不同,忽然飄來說不清的幾筆,像《山海經》話本上鬼怪出場時的煙霧,鐵畫銀鉤、糾結纏繞,橫掃過傘骨的大半邊。

皇帝工書法,對美有獨到的見解,看到這種不倫不類的佈置如鯁在喉,讓太監們停下,待人走近瞭方道:“皇嫂的傘是哪裡出的?這佈局新穎得很,沒見過。”

榮安皇後撤開瞭傘面向上納福,微訝著笑道:“我還當我是頭一個來串門子的,沒想到皇上來得比我還早。”話鋒一轉又道,“前兒有興致,從造辦處要來的白傘面,自己信筆畫的。我可不及皇上妙筆生花,胡亂兩下子叫皇上取笑瞭。”

皇帝原以為是匠作處的手筆,少不得要罵上幾句,後來一問是榮安皇後巧思,不便再說什麼瞭,隻閑閑道:“皇嫂也來瞧端妃麼?”

照理稱呼當稱全,叫端妃,誰知道是現任還是前任!不過說起來皇帝冊封的妃嬪裡沒有設這個封號,所以應當算不上口誤,沒準兒已經下瞭決心要把那太字去掉瞭吧!

榮安皇後笑應瞭個是,“我和端太妃同是先帝後宮的人,如今住得又近,可不要來看看麼!不過於尊手腳倒是快,才一個月不到就把人迎回來瞭,皇上接下去打算怎麼辦呢?”

皇帝勾著唇角哂笑,“皇嫂聰明人兒,這種事就不必問明瞭吧!於尊辦事朕是放心的,這奴才抓得住,肚子裡多少彎彎繞朕都知道。不像別人,要重用,還得防一著。”

榮安皇後搖著團扇頷首,“皇上聖明,那些奴才原就是貓兒狗兒一樣的,悶瞭拿來消遣,用不上瞭就裝進籠子裡。連命都是主子給的,怎麼能不盡心伺候著!不過菜不放在一個籃子裡,皇上自然懂得制衡的道理。於尊這人……”她緩緩搖頭,“還是小傢兒氣。我聽說貪得厲害,皇上手底下人,臉面也要緊。”

皇帝看著她,笑容裡帶著悲憫的味道,高高在上嗯瞭聲,“朕怎麼用人就不勞皇嫂費心瞭,皇嫂去瞧端妃朕也不攔著,隻是她才從南邊回來,身子也不大好。皇嫂最體人意兒,替朕寬慰幾句,什麼話該說,皇嫂自有分寸的吧?”

榮安皇後咬著牙笑道:“那是自然,皇上這樣體恤,是端太妃上輩子的造化。”

皇帝轉過臉不再多說什麼,崇茂抬手擊掌,步輦穩穩往前去瞭。

“主子……”她身邊的女官低聲咕噥瞭句,“皇上怎麼有點翻臉不認人呢!”

她哼瞭聲道:“他要是重情義,也不會前腳上臺,後腳就把扶持他的人給打壓下去。肖鐸機關算盡有什麼用,棋差一招,搬起石頭砸瞭自己的腳,弄得現在丟盔棄甲,有意思麼?”一時緘默下來,提起裙裾邁進瞭噦鸞門。

那廂音樓送走瞭皇帝才要歇下,門上又進來通傳,說喈鳳宮榮安皇後到瞭。她一聽大皺其眉,卻也無法,隻得強打起精神應付。

榮安皇後自恃身份尊貴,沒有想象中的熱絡,在她面前依舊以大半個主子自居,就像那天夜裡送她回坤寧宮時一樣,她端著,淡淡的,坐在寶座上讓她伺候著喝茶,一面問她南下順利否,途中有什麼見聞。

音樓明白言多必失的道理,賠笑道:“娘娘知道的,東廠護送,番子人又多,我不方便拋頭露面。加上天兒熱,索性不出艙,吃穿都由曹春盎送進來,因此談見聞,還真是說不出來。”

榮安皇後掃瞭她一眼,“那多可惜的,外頭轉瞭這麼大一圈,什麼都沒見識到,還不如在紫禁城裡呢!”她把蔽膝鋪陳熨貼,又嗟嘆,“當初那麼多人,伴駕的伴駕,守陵的守陵,原以為這輩子也不能再有見面的一天瞭,沒曾想裡頭還能有人回來。要說你的運道,真是天底下最高的瞭,殉葬沒殉成,守陵也落瞭個半吊子,如今回宮來,不知道太後跟前是個什麼說頭。到底你是先皇的宮眷,冠著太妃的銜兒,還是我這邊的人。進廟拜菩薩,回宮也得見人,不單是為禮數,也為以後好走動。你捯飭捯飭,看時候皇太後的午覺該歇完瞭,我領你過慈寧宮去。萬一上頭要發作,有我在,也好替你打個圓場。”

先前閆蓀瑯傳瞭皇帝的口諭,說叫她見禮暫緩,誰知道榮安皇後來瞭,立馬要帶她過去。人在這兒坐等,她總不能推辭,橫豎伸頭一刀縮頭也是一刀,躲在皇帝後頭,顯得她怕死似的。既然遵旨回宮,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恐怕沒進順貞門,消息就已經傳遍東西六宮瞭吧!

彤雲站在一旁聽瞭,又不好出言阻止,上來對榮安皇後蹲瞭個安,笑道:“娘娘請稍待,我們主子中晌才到的,叫人熬的藥還沒來,奴婢去催一催,等吃過瞭藥再去,就是耽擱一會兒也不礙的。”

榮安皇後這才轉過臉來瞧音樓,“怎麼?身上不好?是什麼病癥吶?”音樓照原樣說瞭一遍,她長長唔瞭聲,“這種說不清來頭的病最難料理,隻有靠調息瞭。先帝在世時纏綿病榻,我也讀過兩天醫書,女人的身子屬陰,歸根結底還在經血上,隻要運行得順暢,沒有養不回來的。”對彤雲擺瞭擺手叫去,自己摘下鈕子上掛的十八子手串來盤弄。一眼看見她腕上的佳楠珠子,馨馨然笑起來,“妹妹也信佛?”

音樓低頭在珠串上撫瞭撫,這是那天逛夜市肖鐸送她的,不知道是哪個年代傳下來的,珠面包瞭漿,有些年頭的老物件瞭。她含笑應道:“傢裡人給的,當初開玩笑讓我念佛煞性兒,我原來也當是佛珠,後來叫人看瞭,沒有佛頭塔,隻能算手串子。再說念佛要心誠,說句打嘴的話,我對神佛那套本來就將信將疑,幾回想靜下心來也不成就,越性兒拋下瞭。”

榮安皇後聽她一口京片子,奇道:“我記得你祖籍是杭州的,這口官話是進京才學的麼?”

她說不是,“我娘是北京人,後來跟著我父親去瞭浙江,我自小是她帶的,所以進宮說官話也不顯得生疏。”

彤雲本想借著她主子身上不好搪塞過去,結果人傢榮安皇後不為所動,也沒辦法瞭,隻得把藥端瞭進來。

音樓想早早打發人,不像平時那樣嫌苦瞭,直著嗓子灌進去,底下人伺候漱瞭口,便起身道:“叫娘娘久等,不好意思的……咱們這會子就過去吧!我心裡也懸著,要是有哪裡不周全的,還請娘娘幫襯我。”

榮安皇後沒言聲,不過一笑,扭身離瞭座兒上廊下去瞭。

天熱,是幹幹的那種熱氣,前頭下的雨似乎沒起什麼作用,被太陽熾烤一陣兒風過無痕。本來以為沉悶的午後時光難捱,各宮娘娘們怕熱,都躲在寢宮裡不露頭瞭,其實不是。進慈寧宮門檻時聽見裡頭笑聲,說什麼大奶奶生孩子請宴、老姑奶奶六十大壽演《鎖麟囊》,全是傢長裡短的事兒,你一言我一語,人還不少。

音樓心裡倒沒什麼不自在的,她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做過最壞的打算,如果皇太後瞧她不順眼,申斥幾句罰進冷宮去倒是好出路,隻要不挨板子,她都認瞭。不過恐怕不遂人願,皇帝廢瞭周章弄進來的,打狗不得看主人嘛!太後不是皇帝的親娘,也怕母子鬧生分。

腦子裡亂哄哄琢磨著,慈寧宮管事的出來引路,她忙斂瞭神進明間,人都在配殿裡打茶圍,外間一掀膛簾子,裡邊立刻就沒瞭聲息。她低頭跟榮安皇後進去,分明覺得氣氛有點僵。怎麼說呢,面見太後倒沒什麼別扭,要緊是底下這群嬪妃。平輩兒,各自的男人都是做皇帝的,一個龍禦瞭,一個日正當空,不管是她還是榮安皇後,都有些寄人籬下的感覺。喈鳳宮和噦鸞宮的人,本來就是這怏怏大內的異類。

“給太後老佛爺請安。”榮安皇後納個福,往後一指道,“這就是上回我同您提起的步氏,今兒回宮的,帶來給老佛爺見見。”

音樓跪下來磕頭,隻聽見四圍坐著的人竊竊私語,無非是把她殉葬後的奇事兜底兒又翻炒瞭一遍。

皇太後上下打量瞭一通,忖著她顏色不很驚人,狐顏媚主這一條倒當不上瞭,便倚著肘墊道:“可憐見的,也算遭瞭大罪,上瞭吊又活過來,以前隻在大鼓書裡聽說過,沒見過真的。”想起來要沒皇帝看上這一出,死瞭就死瞭,哪兒能還陽呢!到底是爺們兒背手使瞭手段,大夥心裡知道,不過面上幫著掩一掩罷瞭。使眼色叫左右把她攙起來,“這麼福厚的人是當尊養,皇帝把人接回來,我看是對的。”又嘬嘴思量瞭下,“先帝殯天,我隻管傷心,也沒照料前頭的事兒。上回問裘安,說搬瞭謚號,論理不當的,誰也沒想到這出,就不做那麼多講究瞭。往後就按太妃的例兒,皇後那裡照應著點兒,總是先帝留下來的人,也不容易。”

太後這麼指派,大傢沒處可反駁,按著輩分說來還是嫂子,就是對現任的皇後也不需行磕頭的大禮。音樓謝瞭太後的恩又給皇後納福,太後賜瞭座,也就隨分入常瞭。

中秋將至,眾人的話題又轉到過節上來,皇後道:“照理說先帝才駕崩不久,宮裡擺宴不該大辦的,皇上的意思是老佛爺心神不好,為這事鬱結瞭好幾個月,借著中秋讓老佛爺高興高興。半月前傳令內務府叫購置菊花,昨兒全進京瞭,各式種類上萬盆,什麼湧泉、銀針、金繡球……好些名目我也叫不上來,到那天都佈置上,老佛爺和皇嫂賞月賞菊也開開懷。”

榮安皇後笑應瞭,慢條斯理道:“今年還請宮外至親進來聚麼?要是照往年的慣例,前後宮門有陣子得大開著,今年是不是忌諱些?人太多,叫錦衣衛謹慎辦差,來往的人要盤查清楚瞭,大夥兒圖個心安。咱們在深宮裡待著,不知道外頭局勢,四九城一到夜裡關門閉戶,都兩三個月瞭,鬧得人心惶惶的,節也過不踏實。”

皇太後起先歪著,聽瞭撐起身來,駭然道:“還是為瞭那個殺瞭幾十口子,連魚也掐死的的案子?這都多久瞭,到這會子還沒辦妥麼?刑部和都察院是幹什麼吃的?皇帝才登基,不能還百姓一個安穩,市井裡回頭看有話可說瞭!”

榮安皇後忙道:“這事不怨刑部和都察院,案子交給西廠辦的,是那頭辦事不得力。”

太後是有瞭歲數的人,說起這種精怪的事渾身寒毛乍立,當即虎著臉道:“我就曉得,才創立瞭幾個月的衙門,能靠得住才奇瞭!要論辦案子,還是東廠那幫老人兒好,手上經歷得多,是釘是鉚提溜起來一瞧就知道。皇帝是和誰置氣麼?把肖鐸派到外頭去談什麼綢緞買賣!這種事兒戶部調個人就成的,偏叫他!算算時候也有兩個月瞭,多早晚回來?還是他在叫人放心,皇後也勸諫皇帝,立威是一宗,太平才是最要緊的。西廠辦不瞭,何不交給東廠?趕在八月十五前拿住賊人,讓百姓痛快過個節,那才是造福萬民的大好事!”

太後發瞭話,皇後隻得喏喏答應。音樓在下面靜靜坐著,聽見他的名字從別人嘴裡說出來,有點恍如隔世的感覺。從那天登船起到現在,分開有二十多天瞭,不知道他差事辦得怎麼樣瞭、南苑王還有沒有威脅他、夜深人靜的時候他是否惦念她、會不會怨怪她心狠,再也不想見到她……她又隱隱燃起希望,聽太後的意思要急招他回京辦案子主持中秋宴,這樣真好,她也不再想著長相廝守瞭,遠遠看一眼就夠瞭。人到瞭沒有指望的時候果然懂得退而求其次,隻是這種頓悟是走投無路下的妥協,實在叫人難過。

“為什麼仵作驗不出傷呢,因為狐妖把蘆葦插/進人耳朵裡吸腦子,書上就是這麼說的。”

她胡思亂想的當口聽見邊上一個聲音說,轉過頭看,那是一張年輕秀美的臉,有海子一樣清澈透亮的眼睛,和她視線相撞,低聲笑道:“我見過你,那天夜市上,和他在一起的就是你。”

《浮圖塔(浮圖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