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皇權在手明斷難

遏必隆府上房正院鐘美堂內,嫡福晉遏夫人正在用早膳。

按照遏府的規矩,遏必隆兩位庶妻和兒媳們都應一早前來請安,並在嫡福晉用早膳時站在一旁侍候,但是今天,卻偏少瞭舒舒覺羅氏和女兒納敏。

遏夫人因為東珠的事情心裡正是憂慮忡忡,所以對著滿桌精致的食物半點興致也沒有,在庶福晉巴雅氏再三勸說下,才勉強喝瞭一小碗消火去暑的荷葉蓮子貢米綠豆粥。剛吩咐下人撤席的時候,隻見二格格納敏急匆匆地進瞭來。

納敏對著嫡母遏夫人恭敬請安,並為今日來遲而告罪。遏夫人心中有事並未多問隻是讓納敏坐下一同用膳,卻見納敏眼圈紅腫,想是為什麼事哭過瞭,不由對著站在一旁侍候的舒舒覺羅氏道:“這一大清早的,是什麼事情惹著咱們納敏瞭,怎麼連眼睛都哭腫瞭。”

舒舒覺羅往前傾瞭傾,回道:“回夫人的話,納敏貪睡起得遲瞭,奴才便斥責瞭幾句,她便覺得委屈瞭。”

納敏聽瞭似乎更加難過,小嘴一撇,眼淚又落瞭下來。

遏夫人看瞭便沉下瞭臉:“也不是我說你,這納敏雖是你生養的,可好歹是咱們府裡的二格格,是正經的主子,也不是你想訓就訓的。往日我也常聽人說,你總盯著納敏練琴習字跳舞。她才多大?知道你盼女成才心切,可是孩子並不是這樣教的。小小年紀弄得老氣橫秋,隻知道用功守規矩,一點子生氣都沒有。你怎不想想當年咱們大格格在府裡的時候,我何曾盯著她用功、學這學那瞭?”

“納敏天姿愚鈍,哪裡敢同大格格相比。”舒舒覺羅氏聞言立即低頭以示恭敬。

“什麼比得比不得的,咱們滿人傢裡,這未出閣的格格是何等的尊貴,性情天然才是最好,往後,你別再拘著她瞭。納敏雖小,可是還能留她幾年?左右也就再隔三年,總要入宮應選,一入瞭宮,咱們就是想管也管不瞭瞭……”遏夫人說著眼圈也紅瞭,自是想起瞭東珠。

“額娘。”納敏的眼淚刷地流瞭下來,騰地一下跪在瞭地上,“求額娘想法子救救長姐吧。”

“納敏!”舒舒覺羅面色大變,上前就把納敏的嘴給捂上瞭。

遏夫人吃瞭一驚,又看屋裡的眾人,表情大都不自在,自知府中有大事瞞著自己,不由又急又悲,指著舒舒覺羅斥道:“你快放開納敏。納敏,你知道些什麼快告訴額娘!”

此時舒舒覺羅也唯有松開手,納敏立時哭瞭起來:“聽說長姐在宮裡被人尋瞭錯處,又說是交由宮正司查辦,還說今早便要接受刑罰,這次怕是要丟瞭性命呢!”

“什麼?”遏夫人大驚失色,“何處聽來的?老爺可曾知道?”

“阿瑪知道,阿瑪昨夜書房的燈亮瞭一夜,想來也是為這件事犯愁,可是今早我攔瞭阿瑪身邊的人問瞭,他們說阿瑪一早直接上朝去瞭,並沒打算去替長姐求情。”納敏已然泣不成聲。

遏夫人隻覺得天旋地轉,再看屋裡眾人自舒舒覺羅以下全都跪瞭下來,自知所言非虛。

慈寧宮中,皇後以下,仁妃、福貴人、賢貴人,甚至是已懷有身孕的榮常在都在太皇太後座前跪瞭下去,太皇太後的目光在眾人面上掃過,未說一語,隻是搖頭。

仁憲皇太後坐在下首,也不敢多言。

端敏格格幾次想開口,無奈卻被仁憲皇太後再三暗示,也隻得暗暗忍下。

“蘇麻喇姑,去把榮常在扶起來。”太皇太後許久之後才說瞭這樣一句。

蘇麻喇姑還未走到榮常在身邊,仁妃和皇後已然先扶住瞭她。

“太皇太後。”自殿外跌跌撞撞闖進來的正是長公主翠花,她身後跟著的嬤嬤與宮女皆面色慘白。

蘇麻看到翠花公主入內,心中暗暗發緊,攔在前頭一面給公主請安,一面拿眼色暗示她不要多說,可是翠花公主仍是撲通一聲跪在當場。“太皇太後,都是翠花不好,此事前因後果太皇太後是最清楚不過的,一切皆因翠花而起,昭妃娘娘隻是為瞭讓翠花安心,她實在沒有別的心思,實在不該受如此重罰。”

“你當然有錯。可如今你已經是出嫁的人,是訥爾杜的媳婦。你的錯也自有他瓜爾佳氏的傢規、族規管著,再不濟也有宗人府。哀傢不願多說,你起來吧。”太皇太後沉瞭臉,口氣也甚重。

“長公主,快起來吧。”蘇麻伸手去扶,卻被翠花公主掙脫:“太皇太後,您且看看這屋裡跪著的人吧,都是為瞭給昭妃娘娘求情的。您就網開一面吧!翠花求求您!”

翠花公主一面說,一面拜,神情悲痛急切。

“蘇麻喇姑,這就是你調教出來的大清朝的長公主啊!”太皇太後面色由怒轉悲,卻讓人更加心驚。

蘇麻喇姑卻不敢說上半個字,隻是對著翠花公主拜瞭下去。長公主當即嚇呆瞭,隻叫瞭句“嬤嬤”便泣不成聲。

“皇後,你也跟她們一個心思?”太皇太後轉瞭話鋒,隻把凌厲的目光對上瞭赫舍裡。

赫舍裡微一頷首:“回太皇太後的話,臣妾今日與仁妃等人前來為昭妃求情,那是因為念著昔日姐妹情分。所以這情一定是要來求的。然而諸事不能因情廢理,昭妃毆傷聖駕是事實,與外臣私相傳遞也是事實,不管其初衷如何無辜,卻著實犯瞭宮規。臣妾知道,不管是平民之傢,還是天子廟堂,有錯必罰,有功必賞,賞罰分明,才能服眾。”

皇後的一番話講完,眾人皆面面相覷,雖然鴉雀無聲,但目光中閃過的何止萬語千言。

仁妃低垂著頭,用帕子輕輕擦拭著眼角,強忍著才不讓自己哭出來。

賢貴人的眼中含著莫名的輕蔑,冰冷如劍,顯然十分不屑皇後的說辭。

福貴人面上十分淡然,隻是唇邊悄悄露出一抹笑意。

端敏則瞪大眼睛瞧著赫舍裡,仿佛這個人自己從來都不認識一樣。

“還是皇後識大體。你們都去吧。莫說今日之事已由宮正司出面,就是哀傢真能做主,又怎能因情廢理、徇私枉縱呢!”太皇太後仿佛很是疲倦,她揮瞭揮手,讓眾人退下。

皇後與眾人跪安退下,出瞭慈寧宮,便一同往宮正司方向去瞭。

因還在七月間,晨起的陽光雖沒有正午時分那樣耀眼但照在人身上也是暖暖的,沒走出幾步榮常在便掏出帕子來拭汗。

皇後看在眼裡,沒有說話。賢貴人便向身邊的太監問詢為何沒有備肩輦?福貴人聽瞭不禁狠狠瞪瞭她一眼:“好個沒心肝的,你難不成還想快點到那宮正司去看昭妃受死?那可是‘貼加官’,你就這麼想看?”

賢貴人似乎對“貼加官”不甚明瞭,而榮常在卻在聽到“貼加官”三個字之後面色大變,仁妃趕緊扶住她,並向皇後說道:“皇後娘娘,是否讓榮常在先回去?她如今月份大瞭,從這裡走到宮正司已是很辛苦瞭,若再看到那樣的場面,怕是支撐不住。”

皇後看瞭看仁妃,又看瞭看榮常在:“說得是,是本宮考慮不周,你快回去歇著吧。”

“謝皇後娘娘恩典!”榮常在扶著肚子略福瞭福身,身後的宮女上前扶瞭,便折回頭朝自己宮裡去瞭。

皇後看著她行動不便的樣子,心中不知是個什麼滋味。

“咱們也走吧。”皇後拉過仁妃的手,兩人執手而行。皇後低語道:“我們三人從小幾乎是一起長大的,我知你與她一向親厚,如今心裡定是難過極瞭。”

仁妃心中酸楚難耐:“錦珍心裡是很難過,誰能想到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平日你們都怪我謹肅刻板,如今卻知道在這宮裡,若是走錯一步,便是萬劫不復瞭。”皇後的語氣也極為低沉,她雖不喜歡東珠,但也從沒想過東珠會這樣早早地離開。回想兒時一起玩耍的種種,心頭也難免酸澀感傷,又想起自己的奶娘桂嬤嬤,突然覺得身上有瞭些寒意。

終於,大傢都不再說話,宮徑上的太監與宮女遠遠地看到後妃們過來,便各自乖巧地跪在道邊。

整個宮苑仿佛隻有錦衣華服在行動間摩挲的細微聲響,還夾雜著落花紛紛和飛鳥蟲鳴。

不管大傢走得有多慢,終於還是到瞭。

宮正司。

這個地方,原來真的存在,以往隻是在秀女大挑前聽教養嬤嬤們講規矩的時候說起的地方,原本以為那不過是嬤嬤們用來嚇唬人的,原來真的存在,不僅存在,還真的有這樣的權力。

乾清宮,聖上正在禦門聽政。

此時,朝堂之上一片安靜,經歷瞭前幾日蘇克薩哈的事情以後,朝堂之上便越發安靜瞭。官員們都不敢隨意上奏議事,所奏之事也皆是先送到鰲拜府上,討瞭他的示下以後才在朝堂之後由他一錘定音地公佈。

皇上也越發沉默瞭,更多的時候,康熙隻是看一遍折子,然後淡淡說出兩個字“照準”,而後便由掌印太監用璽。

今日早朝,官員們隻議瞭兩件事,一是工部尚書瑪邇賽所提重修乾清宮一事,皇上當即駁回。瑪邇賽則辯駁道:“皇上已然親政,乾清宮作為大清天子理政議事接見八方使臣朝賀的國之大典之處所,必當大修,如不能富麗堂皇,必不能顯我大清之威儀。”禮部、吏部等六部官員及議政王們對此提議都很是贊成,康熙不好再辯,隻得說先擱一擱。

第二樁,便是河道總督楊茂勛題報,說今年黃河雨水大,希望朝廷能速撥銀兩築提防洪。康熙還未及表態,鰲拜則先怒瞭:“依本輔看來,你這就是杞人憂天,去年前年連著大旱,今年好容易雨水充足,正可好好灌溉田畝,你卻急著要錢去修什麼堤岸,真真是個無事忙。”

鰲拜一通兒咆哮,眾人皆緘默不語。

此事,也暫時擱置。

皇上坐在龍椅上,一直靜靜地看著遏必隆,他很想看出他的情緒與往常有何異同,也很想參透此時此刻遏必隆在想些什麼,甚至在假設一會兒遏必隆會如何開口向自己講情,然而從始至終,遏必隆都一語未發。

“都說完瞭?”當朝堂上再次陷入一片安靜時,皇上又問瞭一次。

“臣有本要奏!”遏必隆在最後一刻出班啟奏。

康熙深深吸瞭口氣:“卿輔請說。”

“據黑龍江總督密報,達斡爾索倫部佐領根特木兒率其子女親屬及部眾三百人向北叛逃至俄境阿穆爾河畔,此事事關國體,臣等不敢擅專,特請皇上示下。”

遏必隆說完,朝堂之上便引起瞭騷亂。

“這還瞭得,這是叛逃,別說是管著三個佐領的酋長,就是普通旗下奴才要是敢叛逃,還能活命?”

“這還用議嗎?叫黑龍江總督出兵去剿,別說三百個人,就是三千人,既然是我大清的人,死瞭也要拖回來做大清的鬼。”

“這個根特木兒果然是個軟蛋,順治十年帶著十幾個人從沙俄越過額爾古納河向南來到咱的索倫部,現在又跑回去瞭!真不知道他在折騰什麼!”

康熙對這個根特木兒並無印象,於是便問遏必隆:“卿輔可將此人過往與朕說說明白。”

“臣遵旨!”遏必隆說道,“根特木兒原是達呼爾族的一個酋長,駐牧在尼佈楚附近,俄國人進入貝加爾湖和額爾古納河上遊地區時,根特木兒不堪俄國人的劫掠,遂率族人於順治十年越過額爾古納河向南進入我朝索倫部居住下來。先皇當年對根特木兒非常重視,對他進行過恩賜,將他部族與當地部族進行混編成為三個佐領,授他權力及金銀牛馬,原是為瞭推恩。”

康熙點瞭點頭,當下便明白父皇的初衷,這些生活在黑龍江流域的小部族如索倫、赫哲、費牙喀等,夾在大清與沙俄間,如果能夠歸附大清,自然可以成為大清北方疆域的一道天然屏障。

“先皇當時就不該給他恩賜,逃人就是逃人,若不以最嚴厲之法處置,就會一而再再而三滋事!”

“皇上應當立斷,即刻派兵將根特木兒等人擒回。”

眾人皆看著皇上,也有人陰晴不定地看著鰲拜。一向尚武並以鐵腕決斷的鰲拜遲遲未作表態,不禁有些奇怪。

“鰲卿的意思呢?”皇上問。

“此乃關系江山社稷國傢疆域的大事,況且又涉及先皇之恩典,臣自不敢妄言。”鰲拜出人意料地謙虛起來,讓所有人又是一驚。

皇上也很是疑惑,他把目光投向安親王,安親王並沒有任何的表態。

於是又把目光投向康親王:“叔王的意思呢?”

康親王回道:“這不是一個根特木兒的問題,他的出逃,意味著他所轄的三個佐領的人全部隨他而去,咱們如果不追究,必給其他部族樹立一個壞榜樣,隻要稍加不滿便叛逃,這樣咱們大清北部疆域的安定就不保瞭。所以,臣是贊同出兵征伐的。”

皇上的目光掠過眾人:“眾卿的意思呢?”

朝臣中有人附議,有人反對,一時間,皇上也難決斷。

“皇上,微臣有話要講。”秘書院侍讀熊賜履出班啟奏。

一班滿臣對他立即表示出十分不屑,因為漢官一向是反對逃人法的。而漢官們也為熊賜履捏瞭一把汗,他前些日子所上的《萬言疏》雖受皇上賞識,卻也遭到瞭鰲拜的痛恨,曾多次要以妄言罪論處,幸而皇上力保,才壓瞭下來。如今關於北部疆域大事又涉及先皇,如有一語說得不當,怕會當即惹來殺身之禍。

然而,熊賜履對滿漢諸臣的反應恍然不覺,依舊朗朗說道:“若說‘逃人’必先劃界,此二者是密切相關的,如果邊界不能予以劃定,則逃人及越界問題就根本無從定性,若無從定性貿然出兵便是師出無名,如此一來兩國的外交糾紛自然而起。故微臣建議,可先遣使節分別給沙皇和察哈爾汗致信,雙方約談劃清邊界,樹立界標,簽訂協約,定約之後再有逃亡者,兩國各不收納並應械系遣之。”

熊賜履話音剛落,立即遭到滿大臣口誅。

“喀爾喀,額爾古納,世世代代都是我大清的屬地,你卻說什麼邊界不能劃定?何須再重新劃定?”

“南蠻子的心總歸是最為叵測的,不知你安的是什麼心?”

“打過去,駐瞭兵,就是邊境。若等著講和劃界,那現如今這裡還是前明的天下呢!”

“就是,照你的意思,咱們南明也不打瞭?臺灣也不征瞭?”

朝堂上一片混亂,唯有鰲拜與遏必隆仿佛置身事外。康熙心中這才明白,原來一樁看似不太重要的小事,其實想要明斷也非易事,誰能想到這小事的背後關聯有如此厲害重要的關節呢?

他們這是給自己出瞭一個難題。

正如熊賜履所言,眼下最恰當的就是兩國使節談和,可是因為他的出身,這個提議恐怕很難被客觀看待,當下就是皇上本人也無更好的理由說服群臣。可若是依瞭眾臣之意,這個決策便是有失。

果然是,朝堂之上,無小事。而事事更不能掉以輕心,正才是差之毫厘失之千裡,康熙帝眉頭微皺,心思沉重。

《清宮謀(少帝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