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太後讓權

范雎入秦

俗話說,墻倒眾人推,破鼓萬人捶,齊國衰敗後,秦國決定再接再厲,繼續攻打齊國,防止這隻老虎“死而復生”。

這不,在秦國國相魏冉的攛掇下,秦國決定跨越韓、魏兩國,出兵攻打定陶,先搶瞭這座富庶的城市再說。

而就在這個時候,秦昭襄王卻看見瞭一封書信,一封足以改變秦國命運的書信。

為瞭吸引眼球,這封信的內容,那真是異常“火爆”,它的大概意思是:

“我在您這裡已經一年瞭,但是秦王一直不肯召見我。如果再不召見我,我就走瞭。不過在我走之前,我要先說一件事,秦王您已經犯下瞭一個極大的錯誤,因為事關重大,我需要面談,如果面談後您認為我講得不對,可以立刻用斧頭劈瞭我。”

落款人,魏國大夫范雎。

這封雲裡霧裡、欲言又止、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書信,立刻吸引瞭秦昭襄王的註意,他急切地想知道,這封信的作者,他到底想說什麼?

那麼,這個范雎何許人也,這個魏國的大夫,又是怎麼逃到秦國的呢?

這個故事,還得從頭說起:

咱們前面講過,五國伐齊後,齊國被打得大敗,失掉瞭七十餘座城池,齊國也險些亡國。後來,齊國大將田單用火牛陣擊敗瞭燕軍,這才保住瞭差點亡國的齊。

後來,齊國復興後,魏國害怕齊國報復自己,魏王就與自己的相國魏齊商量,派大夫須賈出使齊國,以通友好。

須賈知道此行事關重大,為瞭增加遊說的成功率,他就帶上自己最得意的門客——范雎。

范雎,土生土長的魏國人,年輕的他想憑借一腔熱血,為祖國幹出一番大事,但是由於魏國“等級森嚴”,傢境貧寒的范雎,隻能先投靠在須賈的門下,成為他的一位門客。

此次出行,范雎認為這是出人頭地的好機會,在遊說齊王的過程中,他異常賣力。雖然范雎很努力,但是他的主人須賈,不僅無所作為,還老扯他的後腿。這麼一來,他們在齊國逗留瞭幾個月,和談的事情也沒有結果。

就在這個時候,須賈驚訝地發現,齊國出現瞭一件“怪事”。對自己異常冷淡的齊王,居然送給自己門客范雎一份大禮,整整十斤黃金和一些牛肉美酒。

原來,齊王看見范雎很有謀略,認為他是一個奇才,所以就想拉攏他,送這些禮物的意思很明確,就是要結交他,讓范雎為齊國服務。

看見齊王給自己送禮,清醒的范雎立刻意識到,大事不好。自己的主人受齊王的白眼,自己反而受到齊王的嘉獎。這不是挑唆他們主仆之間的矛盾,陷自己於難堪嗎?

於是,對於齊王的禮物,范雎一再推辭,死活不敢要,並且將這件事情,告訴瞭自己的主人須賈。殊不知,須賈這個人,自己沒有什麼本事,卻是一個心胸狹窄的小人。

當知道這件事情後,須賈大為惱火,他認為,肯定是范雎透露瞭魏國的國傢機密,這才受到瞭齊王的嘉獎。為此,他心中耿耿於懷,回到魏國後,在匯報出使工作的時候,須賈對相國魏齊說道:

“此次出使之所以失敗,原因是范雎私下通齊,泄露瞭魏國的機密。而范雎裡通外國的證據,就是齊王送給瞭他十斤黃金,還有無數的牛肉美酒。”

魏齊也是一個糊塗蛋,一聽怎麼著,我這裡有內鬼!他立刻逮捕瞭范雎,並且嚴刑逼供,讓范雎招認通齊之罪。

對於這件事情,范雎連連喊冤,以口相辯。魏齊理屈詞窮,見辯不過范雎,反而更加憤怒,他就命令自己的傢臣:“往死瞭打,務必讓這廝招供!”

命令一出,這些傢臣立刻玩命地揍范雎,他們打掉瞭范雎的牙齒,不僅讓他血濺滿面,還打折他身上好幾根肋骨。

范雎看見自己無處伸冤,眼看就要被活活打死,隻能大叫一聲,隨後口吐鮮血裝死。魏齊信以為真,真的以為范雎死瞭,就命人用涼席卷起瞭范雎的屍體,扔在瞭廁所中。這還不算,魏齊還告誡自己的賓客,這就是通敵者的下場。為瞭殺一儆百、引以為戒,這些賓客就在魏齊的授權下,輪番在范雎身上撒尿,故意踐踏、侮辱范雎,以警示後人。

過瞭很長一段時間,范雎偷偷向周圍望去,隻看見一個看守在旁。范雎便這麼對看守說道:“你若放我出去,日後一定重金酬謝。”看守貪利,就動瞭心,他對范雎說道:“你繼續裝死,我來想辦法。”

又過瞭一段時間,這名看守對魏齊說道:“這個死屍腥臭熏天,應該處理掉瞭。”此時的魏齊,他正喝得酩酊大醉,就糊裡糊塗地答應瞭。就這樣,范雎在這位看守的幫助下,終於死裡逃生,逃過瞭這一劫。

幸存下來的范雎,為防止耳目,他就改名為張祿。就在這個時候,秦昭襄王派遣的使者出使魏國,張祿為瞭向魏齊報仇,他就主動去找這名使者求職,一番面試後,秦國使者認為張祿是一個天下的奇才,就帶著這個張祿離開瞭魏國,來到瞭秦國。

來到秦國後,秦昭襄王沒有接見范雎,但是也沒有轟他走,隻是讓他留瞭下來,讓他住很差的賓館,吃很差的飯。而范雎報仇心切,他知道普天之下,隻有秦國能替他報仇,即使這樣的生活,范雎還是堅持留瞭下來。

這一留,范雎就整整等瞭一年。雖然生活窘迫,但是范雎的視線,始終關註著秦國的一舉一動。而且在他的心中,正在醞釀著一條計謀,一個秦國吞並六國的通天大計。

就在這個時候,秦昭襄王命令部隊攻齊,范雎終於等來瞭自己的機會。他知道,這次軍事行動,存在著一個致命的漏洞,而這個時候上書,秦昭襄王一定會接見自己。

果不其然,范雎的書信立刻引起瞭秦昭襄王的註意,他立刻召見瞭范雎。

史料記載,在這次見面時,范雎除瞭敬獻計謀外,他還給秦王下瞭一劑猛藥,並導致羋太後下崗瞭。

那麼,這是一劑什麼猛藥呢?

強公室,杜私門

根據《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記載,秦朝的宮殿內,有一條長長的巷子,這是秦朝國王的專用道,稱“永巷”。結果,范雎來到秦朝宮殿後,這個愣頭青二話不說,直接就往永巷裡跑。

這一下子,負責引路的太監們就急瞭,說你瘋瞭不成,這是大王的專用道,你怎麼能走呢?於是,這些太監就要驅逐范雎。結果,范雎毫無懼色,他反而大喊道:“秦國哪裡有大王?秦國隻有羋太後和魏冉!”

范雎謬為曰:秦安得王?秦獨有太後、穣侯耳!

而范雎的這番言論,正好讓路過的秦昭襄王聽見瞭,他立刻喝退瞭左右的太監,對范雎說道:“先生所言,深得寡人心意,我早就應該向您請教瞭。”說完,秦昭襄王畢恭畢敬地把范雎請到王宮,大傢開始正式會晤。

這次會見,是在友好的氛圍下進行的,雙方行過君臣禮後,范雎慢慢說道:

“大王要去攻打齊國,這絕不是一個好計策。攻打齊國,必然要跨越韓、魏兩國,如果出兵少瞭,不足以敗齊,如果出兵多瞭,又會耗損秦國的力量。如果打敗瞭,會讓秦國蒙羞;如果打勝瞭,所占的地秦國根本無法管理,隻能讓韓、魏兩國從中漁利,因此,伐齊於秦,有百害而無一利。

“此外,出兵齊國,完全是魏冉的主意,這個人私心非常重,秦國打下瞭定陶,不過是增加他的封地罷瞭,跟秦國一點關系也沒有,而且他的封地遠離秦國,秦國根本管理不瞭他,要是任由魏冉增加自己的實力,恐怕對秦國相當不利。”

范雎的這番話,說得秦昭襄王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這個皇帝終於明白瞭,原來自己“中計”瞭,完全被這個舅舅牽著鼻子走,竟是給他人做瞭嫁衣。秦昭襄王憤怒的心情,可想而知。

而就在此時,范雎繼續加大瞭火力,他說瞭一番狠話,徹底讓秦王“開悟”瞭。

范雎告訴秦王:

“臣在魏國時,隻聽說秦國有宣太後、魏穣侯、華陽君、高陵君,根本沒聽過秦王。如今,你的母親宣太後執掌朝政,你的舅舅魏冉是秦國的宰相,你的七大姑、八大姨們掌管軍國大權,個個富得流油,再這樣下去,估計大王百年之後,秦國的大王,就不是你的子孫瞭(有秦國者,非王子孫也)!”

這番話,太猛瞭。

這一下子,不用范雎繼續說下去,秦昭襄王就知道該幹什麼瞭。

史料記載,聽完范雎這番話後,秦昭襄王立刻開始行動,他以“年老孝養”為由,讓母親羋太後歸居後宮,不再過問政事,隨後,秦昭襄王收回瞭舅舅的相國大印,並把他驅逐出瞭秦國。

至此,秦昭襄王收回瞭秦國所有的權力,他開始大權獨攬,成為這個國傢唯一的掌門人瞭。

這件事情,被稱為“強公室,杜私門”,並永遠記錄在瞭史書裡。

那麼,這裡有一個問題,說秦昭襄王要收回權力,羋太後不可能輕易答應呀,這個女人可以反抗、可以抗爭呀,她為什麼乖乖認輸、束手就擒呢?

實際上,這裡有一個天大的誤區,羋太後也想抗爭,但是,這個女人已經沒有力氣瞭。

根據時間推算,此時此刻的這個羋太後,已經是一個垂暮的老者瞭。假設她三十歲成為太後,這時也已經走過瞭四十個春夏秋冬瞭,這麼一個“從心所欲”的老人,即使她再有雄心壯志,再想從頭再來,也要明白“歲月不饒人”這個道理,所以經過瞭這次打擊後,羋太後徹底地輸瞭,並且輸得一敗塗地,永無翻身之日瞭。

最後的輝煌

回到後宮的羋太後,雖然不再過問朝政,但仍然過著“隨心所欲、風流成性”的日子。

沒有辦法,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傢馬斯洛說過:人這一生,總共有“五種需求”,即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以及最原始的生理需求。

對於羋太後而言,既然前四種需要已經沒有瞭,保留這最後一種需要,也不是什麼過分的要求瞭。

歷史中的羋太後,曾經有過無數的“情人”,這裡面最著名、最大牌的人,可能是義渠王,但是,這些情人中最出色、服侍她時間最久的人,非這個“魏醜夫”莫屬。

“魏醜夫”——這個名字聽著有點怪。因為,既然能當上太後的“甜心”,肯定是個大帥哥瞭,怎麼會叫“醜夫”?

實際上,可能就是因為這個傢夥太帥瞭,羋太後怕別人搶走他,所以起瞭這麼一個名字,就是要告訴世人,這個人很“醜”,別跟老娘搶。其本質的意義,估計跟“此地無銀三百兩”差不多。

後來,秦昭王四十二年,七十多歲的宣太後病倒瞭。在住院期間,老太太一琢磨,說自知時日無多,我跟小情郎還“意猶未盡”,我怎麼能甘心離世呢?

於是,思來想去,羋太後頒佈瞭一道懿旨:“為我葬,必以魏子殉。”這個意思是說:“將來安葬我的時候,一定要讓魏公子殉葬。”

羋太後此言一出,除瞭要殉葬的魏醜夫惶惶不可終日外,秦國其他的大臣,他們也徹底瘋瞭。

大臣庸芮聽說此事後,立刻去面見太後,希望太後收回成命,不要再這麼“胡作非為”瞭。

史料記載,庸芮面見羋太後,在一番“您老一定健康長壽,別瞎想”的例行慰問後,庸芮馬上切入正題,他開門見山地說道:

“聽說太後要魏醜夫為您殉葬,微臣認為不可。如果人死後無知,為何要白白犧牲心上人的性命?如果人死後有知,先皇(秦惠文王)已經在地下吃瞭四十多年醋瞭,太後您去瞭以後,怕贖罪都來不及呢,哪還有機會跟魏醜夫繼續尋歡作樂?萬一讓先王看見瞭這個小白臉,到時候雙方大打出手,您準備幫助誰?”

聽完這番言論後,宣太後覺得有道理啊,於是打消瞭帶小情人去黃泉的念頭,終於饒瞭這個魏醜夫一命。

至此,這個垂暮老者終於安排好瞭所有的後事,羋太後大願已瞭,終於迎來那最後的時刻瞭。

秦昭襄王四十二年,即公元前265年,在文武百官的“祝福”聲中,羋太後駕鶴西去,她終於跟那個死鬼老公碰頭去瞭。

當然瞭,秦惠文王和她見面後,他們是把酒言歡、再續前緣;還是清算舊賬,讓羋太後天天跪搓衣板(畢竟四十幾年的綠帽子呀),我們就不得而知瞭。

也許,就算秦惠文王有這個心,也沒有那個賊膽瞭。

據說,羋太後臨死前,曾經頒佈瞭一道懿旨,讓自己的兒子秦昭襄王制作大批的真人泥俑,搞出一個超大的軍隊,替自己陪葬。

可見,有這一批“打手”跟著,想來秦惠文王面對宣太後,也隻能“幹吹胡子白瞪眼”瞭。

這個女人,真是至死不渝,一直要不走尋常路呀……

《羋月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