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匪石

五月,一件離奇的消息震驚瞭瑯琊與金陵兩地。

久閉深閨的瑯琊郡主宣告失蹤,這位郡主以才情和儀容著稱,執意虛擲韶華閉守閨中,在世傢之中也曾引起各色紛議,年前與威寧侯的婚訊散出時,轟動不小,引起不少人感慨,然而在這場備受矚目的嫁娶即將來臨之時,郡主竟與隨身侍女在佛寺後廂神秘失蹤,僅留下粉壁上一筆清麗的簪花小楷。

我心匪石,不可轉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瑯琊王盡一切力量搜尋,人卻仿佛憑空消失瞭,逝去得毫無痕跡,紛紛揚揚的猜議沸騰多時,甚至傳至瞭深宮。

“我心匪石,不可轉也。宮中都說郡主心裡有一個人,所以才不願嫁給威寧侯,大哥覺得可是這般?”左晴衣倚窗托腮,嬌憨地思索,宛如春日一道明媚的風景。

左卿辭隻是微笑。“或許。”

不痛不癢的回應惹得晴衣抱怨:“大哥怎麼這般無趣,二哥說得可生動瞭,還說薄侯自出事以來茶飯不思,親赴瑯琊不眠不休地查找,府中侍衛傾出,連淑妃娘娘也為之噓嘆呢。”

左卿辭不予置評。“我怎的聽說薄侯已離開瞭瑯琊?”

“尋瞭月餘依然不見,再留下去又有何益?”貴為王侯卻落得一片深情空擲,左晴衣頗為同情,“此事鬧得沸沸揚揚,薄侯與阮傢均是顏面無光,聽聞侯爺依然不肯取消婚約,一心要將郡主尋回。”

左卿辭漫不經心的垂下眼,薄侯所為可不僅如此,他將所有行經之地封鎖攔查,懸重賞嚴緝飛寇兒,可惜對方從吐火羅深宮尚能弄出一個大活人,這次又是蓄謀數月,薄景煥的一切佈置全成瞭徒勞。

左晴衣搖瞭搖頭。“薄侯正妻之位空懸等瞭那麼多年,郡主怎麼就如此固執絕情?”

“襄王有夢,神女無心,有些事強求也是無用。”左卿辭輕飄飄道,眉梢有一絲藏得極好的輕諷。

宮中私下有傳言說郡主實是與人私奔,左晴衣對此滿是好奇,但畢竟未嫁,不太好問,明眸溜溜一轉。“大哥見過郡主,她是個什麼樣的人?”

左卿辭怎會不懂她在想什麼,莞爾道:“郡主端莊嫻靜,氣質如蘭,清雅非常。”

廊下懸的銀架驀動,鸚鵡伸開翅膀嗄嗄地叫起來:“娘娘金安!娘娘金安!”

從曲徑翩然行來,穿杏黃色宮裝的正是淑妃,身後還有一個娉婷的身影,隨著臨近越來越清晰。

左晴衣起身驚訝地自語:“娘娘身後是……沈小姐?”

左卿辭目光掃過,果然是沈曼青。

宮中所見的氣質與江湖時又有不同,沈曼青淡掃雙眉,白玉壓裙,一襲紫纈襦青裙襯得膚如凝脂,纖和秀美。連行走的步伐都較往日收窄,儀態更為嫻靜。

淑妃走入瞭雅軒,雖然年歲已長,行止依然儀態萬千,可想年輕時的風華。她本是左侯的長姐,膝下並無子息,早已將晴衣視為已出。左卿辭少時失蹤,及至入宮探望晴衣才見瞭這位姑母。因有血緣之系,又憐他命多坎坷,淑妃對他格外關懷,風姿猶存的臉龐和善而愉悅。“我本是請沈姑娘過來講一講經,正逢卿辭也來瞭,可真是趕巧。”

“姑母是在禦花園撞見瞭沈姐姐?我早想請姐姐過來坐坐,一直不得時機。”左晴衣拉著沈曼青言語親熱,絕不讓客人冷落,“上次姐姐送的香清冷出塵,我十分喜歡,金陵可有哪傢店鋪販售?”

沈曼青端雅親和。“那是正陽宮古方秘制,從不外傳,既然合左小姐心意,回頭我再送一些過來。”

左晴衣立時道謝,淑妃笑斥:“這丫頭真是被我寵壞瞭,一見面就討東西。”

晴衣愛嬌的攬住淑妃的手臂。“可不隻是我貪好,沈姐姐的東西格外別致,上次七公主得瞭一串山核雕的珠子,整日愛不釋手呢。”

淑妃嗔瞭她一眼,轉頭對左卿辭道:“別讓晴衣這丫頭吵暈瞭,左公子與沈姑娘是舊識,雖在宮中,也不必有太多避忌。”

“娘娘說得是。”左卿辭淺淺一笑,回話極有分寸,“隻是我與晴衣敘話多時,時辰也不早瞭,不宜再打擾娘娘聽經,該告辭瞭。”

淑妃明知左卿辭今日探訪,偕沈曼青來得這樣巧,晴衣如何會猜不出。私心裡她也不拒絕這樣一位長嫂,不過左卿辭既然有意退避,她拿不準情況,便不說話瞭。

淑妃一心撮和,豈容左卿辭輕易退走。“離宮門下鑰還早,卿辭若無急事,不妨稍待一陣,也好替本宮送沈姑娘一程。”

左卿辭也不堅持,隨語應瞭。

淑妃略為滿意,轉而與沈曼青敘談養生修性之道,晴衣在一旁湊趣。其間淑妃試瞭兩次,左卿辭僅是微笑,始終不怎麼回應談話,也不好再勉強,隻當他是內斂自守。三個女人又聊瞭好一陣,沈曼青終於尋機辭瞭出來。

不管是否知曉淑妃之意,沈曼青表現地落落大方,全無攀結之色。“淑妃娘娘一番好意,勞公子久候,沈府的馬車就在宮門外,我自行過去即可。”

左卿辭淺淡一笑。“我也要往那邊去,本是同路。”

兩人沿著長廊而行,左卿辭起瞭話頭:“一直未及恭賀沈姑娘重歸國公府,天倫得慰,朝野傳為佳話,如今一切可還習慣?”

沈曼青回答得十分圓融:“傢人都對我極好,隻是時常還是會思念山上。”

真要思念又豈會留在國公府,頻繁入宮與後妃交遊,左卿辭也不點破。“一邊是師恩,一邊是親長,的確是兩難之擇,沈姑娘也是重情,這一陣怎麼未見殷兄?”

沈曼青掠過一絲低晦的悵色。“師門不宜久離,他前一陣回山瞭。”

左卿辭似乎略帶憾意。“可惜瞭,此前正巧出行,也未及和殷兄聚上一聚。”

沈曼青心思一轉,試探地輕問:“蘇……雲落近來可好?”

左卿辭自然而然地流出微詫,神色全無破綻。“她例來行蹤飄忽,唯有借助掮商才能雇請,我還以為沈姑娘既是同門,應當更為瞭解。”

沈曼青一滯,有些許不自在地解釋:“她是師叔的弟子,離山早,我們來往不多,再見時她也從未透過身份,大概……我也不配做她師姐。”話到尾音,她輕輕一嘆,仿佛有無窮的未盡之意。

左卿辭不動聲色。“沈姑娘性情好,當年必是諸多包容。”

紫纈襦青的裙擺如細波盈動,沈曼青緩步而行,仿若遺憾地嘆惋。“她自小不愛近人,有時想想,或許是我們這些師兄師姐專註練功,對她關懷太少。”

左卿辭笑瞭笑,也不再多說。

行至宮門邊,一個侍衛過來躬身相請。“左公子,威寧侯有請,請借一步說話。”

抬眼瞥見十餘丈外遙遙一輛馬車,左卿辭知來者不善,辭瞭沈曼青自行過去。

馬車內正是薄景煥,傳言說得不錯,他確實消瘦瞭一些,或許是遍尋不著的挫折,他的眉宇較過去更為陰沉,隱隱透出戾氣,車也未下隔窗單刀直問:“數月前,左公子在瑯琊山明昧閣做客,可是帶瞭一位胡姬?”

左卿辭全不受對方質詢的語氣影響,神色不變。“確有此事。”

薄景煥額間聚起厲紋。“與涪州試劍大會奪寶的可是同一人?”

左卿辭並未急於回答,這位侯爺既然此時才尋來質問,顯然已經查得足夠詳盡。

薄景煥冷笑,目光銳如鷹隼。“想來不會錯,敢一劍擊暈崔傢九妹的胡姬,天下間不會有第二個。”

左卿辭既不承認也不否定,薄侯的神情越發冷硬。“我與令尊可有仇怨?可有得罪左公子之處?”

左卿辭的態度極是客氣。“侯爺何出此言?讓在下汗顏難安。”

薄侯一拍車窗,聲色俱厲。“既然從無得罪,公子為何執意與本侯作對,甚至指使她掠走瞭郡主!”

“侯爺之責,請恕我不敢當。”左卿辭長身而立,不卑不亢地應對,“我既不知郡主為何人所掠,更不知此事與她有何關聯,還請侯爺示下。”

薄侯冷惻道:“是不是她,你心中有數,我隻問你為何將她帶去瑯琊,如今她又在何處?”

左卿辭的話語始終不疾不徐:“侯爺不知就裡,難免生出誤會。昔時我離開涪州之時,郡主專程請托,言及我同行的胡姬似一位故人,囑我務必讓她再見一面,其後還為此事數度修書。”

左卿辭略一躬身,仿佛避人耳目般壓低瞭聲音。“郡主尊貴清和,如此懇切地請托,我豈敢不應?是以才有年前的瑯琊之行。至於郡主其後失蹤,遠非我所能預料,侯爺實是疑錯瞭人,若不信,我手中還留有郡主的數封信闌,可為證鑒。”

薄侯滯瞭一瞬,面色越發青厲,卻是半晌不語。

左卿辭心底通明,又道:“侯爺對郡主關心情切,心急也是在所難免,若執意認定郡主的失蹤與她相關,不如追索郡主為何執於見她,或可探出些許端倪。”

“無論如何,她終是難脫幹系,你請下聖命赦瞭她的罪,卻縱得她膽大妄為,公然劫掠貴人。”薄景煥沉默良久,顏面板得似鐵一般,字字剛硬,“如果左公子能有消息,人情我自會記下,若仍耽於美色與賊牽連,必受其咎,勿謂本侯言之不預。”

縱然這般赤裸的威脅,清俊的臉龐依然水波不興,左卿辭淡淡一笑。“多謝侯爺提醒,唯願侯爺早日得遂心願,尋回郡主。”

《一寸相思(少年遊之一寸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