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還君故衫(二)

鄧瑛撩起袍子重新在楊婉面前坐下,膝上仍然放著那本書。

楊婉有的時候會思考,這天地之間,男人與女人所行的第一次雲雨事,究竟是女人牽引著男人,還是男人引導著女人?或者換一個命題——在沒有文明給性愛強加“羞恥”和“愛”的時代,性別的哪一方更享受這種純粹身理性的快感?

她想著不禁朝鄧瑛看去。

鄧瑛顯然不可能回答歷史學和社會學都難以追溯的問題。他沉默地坐在楊婉面前,窗外的椅影落瞭他一身,這一刻楊婉在他身上看到瞭觀念性的“純粹。”她不自覺地問出瞭口。

“鄧瑛。”

“嗯。”

“你說男人和女人在一起的時候,誰更開心一些。”

鄧瑛的手指在膝上握瞭握。

“你說的在一起是……”

“雲雨之事。”

鄧瑛遲疑瞭一陣,低頭看著自己捏在膝上的手,應道:“男子。”

“為什麼。”

“因為男子不會覺得疼。”

他說這句話的時候,眉心悄悄地蹙瞭蹙。

楊婉的心臟猛地一糾,“鄧瑛……”

鄧瑛沒有應聲。

楊婉又提高聲音換瞭他一聲,他這才抬頭看向楊婉。

“怎麼瞭。”

“鄧瑛你會疼嗎?”

“什麼?”

“你會覺得疼嗎?”

鄧瑛錯愕地看著楊婉,她抱著膝坐在榻上,半偏著頭,蹙著眉頭,等待他回答。

“會。”

他吐出這個字之後,下意識地將頭垂瞭下去。

那種疼痛是創口遺留下來的傷疤帶來的,那裡疤肉增生,滋生快感的同時,也附加上瞭一異常敏銳的痛覺。沒有哪一個正常的男人,會在性A中體感受到這種如若針紮般的痛。鄧瑛回想著自己的感受,膝上的手悄悄地垂瞭下去。

楊婉看著鄧瑛垂下的手,喉嚨發緊。

他很簡單直接地回答瞭在楊婉眼中難以追溯的問題,但他卻不屬於性別的任何一方。

楊婉自認為,過去她對鄧瑛研究已經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突破瞭。但如今,她才從對這個人的身體認知上發現瞭另外的切入口。

他自悲,自罪,自毀根源,在於性別的毀滅。

“過來躺著。”

她說著,朝裡面挪瞭挪。

鄧瑛依言脫瞭鞋,仰面在楊婉身邊躺下。

楊婉看著頭頂梁木上發潮的痕跡,輕輕抓住瞭鄧瑛的手臂。

鄧瑛側頭看向楊婉,順從地將自己的手臂朝她伸過去,“婉婉,讓我去凈手……”

“別去。”

楊婉握住鄧瑛的手,“不想做別的,就想跟你躺一會兒。”

鄧瑛沒有再違逆楊婉,伸直腿安靜地躺著。

楊婉靠在鄧瑛的肩上,沉默地閉上眼睛。

風搖曳著窗上的枯木影,滿室繡秋影,窗欞上傳來“沙沙”的葉聲。

“睡瞭。”

“你不想吃點東西嗎?李魚給瞭我一顆雞蛋。”

“不吃。”

楊婉翻瞭個身,整個人都縮進瞭被子,“鄧瑛。”

“在。”

“那本書我不看瞭。”

“為什麼。”

楊婉蜷起身子,“那本書可以教你怎麼做,但卻不能教我。”

鄧瑛看著楊婉露在外面的頭發輕聲道:“你什麼都不用做。”

他說著翻瞭個身,面朝楊婉的背脊,“我服侍……”

“你”字未出口,手背卻被楊婉狠狠的掐瞭一把,鄧瑛蹙瞭蹙眉,吞回瞭後面的話。

“睡覺不要說話。”

她說完松開手,將自己蜷成瞭一團。

鄧瑛將被子挪瞭一大半給楊婉,輕聲應瞭句“好。”

——

鄧瑛重掌東廠,內閣隨即交遞瞭由文華殿講官起草,內閣聯名,奏請立定太子的奏章。

司禮監內衙正堂,何怡賢並幾位秉筆太監正代君批紅。

貞寧帝病得時常混沌,朝政幾乎全部落在瞭內閣和司禮監兩衙。

養心殿不用印瞭,何怡賢便直接將禦印直請到瞭司禮監。

這日,胡襄立在書按前,蘸著水翻遞奏章,伺候何怡賢用印。

何怡賢拂瞭一把腰,暫放瞭印笑道:“老咯。”

胡襄陪笑道:“老祖宗還得硬朗起來,不然這些大事,誰擔得住啊。”

正說著這,門忽然被推開,李秉筆疾步匆匆地走進來。

胡襄抬起頭,“怎麼瞭,搞得這樣狼狽。”。”

李秉筆正瞭正巾帽,對何怡賢道:“老祖宗,兵部的奏折,不能再留中瞭。”

何怡賢停手直起腰,“讓你跟兵部尚書說的話,你說瞭麼。”

“說瞭。”

李秉筆走到何怡賢面前,接過內侍端來的茶水喝瞭一口,“兵部尚書劉顯和侍郎宋戈都是白煥門下,老祖宗要他們在奏立太子的奏章上刪自個的聯名,談何容易啊。”

何怡賢笑瞭一聲,示意胡襄翻折,“那就繼續留中。”

“老祖宗,聽兒子一句,留不得瞭!”

李秉筆有些心急,撲通一聲跪倒在何怡賢面前,“再留下去,北疆那邊,怕是要殺咱們留在軍中的人瞭。”

何怡賢示意胡襄繼續遞折子過來,平聲道:“你心疼你的子孫?”

“老祖宗……”

何怡賢抬起另外一隻手,止住瞭李秉筆後面的話,提起印身,直腰道,“我何嘗不心疼他們,這麼些年,守在黃沙場裡,替我聽著北面的消息,銀錢沒幾個,苦受不少,但是……”

他彎腰湊近李秉筆,“若我們這些老骨頭都不能保全,如何保全咱們在外面的子孫。”

李秉筆喉嚨一哽,手在地上捏成瞭拳頭。

何怡賢嘆瞭一聲,“你這幾年,對底下孩子們好,我都看在眼裡,他們也孝敬你,你眼看著這日子順順當當的,就忘瞭我們的處境。”

“奴婢慚愧……”

何怡賢搖瞭搖頭,“一旦長子登基,我們立即要脫瞭冠帶,被楊倫這些人拖上刑場,人頭落地都是輕的,怕就怕成一堆碎肉,屍都收不起來。”

這話說完,連站在一旁的胡襄都顫瞭顫。

李秉筆道:“陛下不會這樣對老祖宗。”

“誰說得準。”

何怡賢笑瞭一聲,“主子他老人傢再怎麼心疼我們,這天下也是他本傢的。我們若想活著,隻能討主子的歡喜,但若後來的主子恨咱們,一萬道免死令,都不中用。”

李秉筆道:“可是老祖宗,立儲終歸是要看陛下的意思,我們如何能……”

“慌什麼。主子一直不議立儲是為什麼?內閣隻知道在禦門上講大道,什麼時候體諒過主子的心,主子能不恨他們?你也看清楚瞭吧,咱們就是在這些文臣和主子的嫌隙之間討命的,這儲君一日不定,咱們的路就還沒走死。”

李秉筆垂下頭,“老祖宗,我們為什麼不能像鄧廠臣那樣,去走一條生路呢。”

“生路?”

何怡賢從牙齒縫裡逼出一聲笑,繼而竟逐漸放開瞭聲音,面目也變得有些猙獰。

“你以為他走的是生路,殊不知,那才是真正的死路,少瞭二兩肉,卻妄圖和那些人站在一起。下場是什麼?楊倫,白玉陽,哪一個不怕沾瞭他的腥。”

話聲落下,室內人生皆滅。

何怡賢揉瞭揉腰,對胡襄道:“接著翻吧。”

——

殘陽漸隱,內閣值房內的火炭添瞭一輪又一輪。

楊倫從外面走進來,一面脫袍一面道:“我去見瞭兵部的劉顯,暫時按下瞭他。”

白煥看著炭盆裡不斷崩出的火星子,“他們那道折子留中幾日瞭?”

楊倫道:“七日瞭,再拖下去,北邊顧、錢兩軍,就要沒糧瞭。”

白玉陽拍膝道:“不說劉顯著急,我這心上都跟燒炭一樣,雖說六部的部務都沒有停滯,可是司禮監扣著兵,戶二部要害折子,以及咱們奏請立儲的奏章不肯遞,遲早要見動亂。”

楊倫道:“他們想見就是動亂,劉顯昨日差點就要去闖養心殿瞭,陛下病重,驚擾聖駕的罪名,司禮監說扣就能扣,北鎮撫司就在月臺下面等著拿人,六部的人,經得起這樣損嗎?白尚書,我們和司禮監處到今日,得的教訓已經夠。陛下面前的事,牽一發而動全身,黃然,周叢山,都是前車之鑒,如果是為瞭私利,身死也就罷瞭,可要因為我們死瞭,把這朗朗乾坤,拱手讓給閹黨,我楊倫不甘心!”

白玉陽沒有說話,一把擲瞭茶盞。

瓷片濺得到處都是。

楊倫看瞭一眼狼藉的地面,暗暗地嘆瞭一聲,起身道:“老師,我去見鄧瑛。”

他說著便往外走,剛走到門邊,便聽門上的內侍道:“大人,廠臣就在外面,已經站瞭一會兒瞭。”

楊倫抬起頭,見鄧瑛立會極門前。

楊倫不自知地松瞭一口氣,抬腳朝他走去。

“兵部的事你知道瞭”

“知道瞭。”

他的聲音不大,但卻很平穩,“穩住兵、戶兩部,奏章我來遞。”

楊倫聽完,下意識地點瞭點頭,隨即即問道:“你怎麼遞?”

鄧瑛抬起頭,“以東廠提督太監的名義,清查司禮監,調取留滯的奏本。”

楊倫道:“你要在內廷動用東廠和司禮監交鋒嗎?”

“對。”

鄧瑛垂下眼瞼,平聲道:“子兮,這些奏本一旦遞進去,有兩個後果,一是皇後以驚擾陛下養病之罪處置我,二是陛下以耽誤國務之罪處置何怡賢。對我處置是必然的,不過隻涉及宮規,傷不到根本,但是對何怡賢的處置……”

楊倫接道:“陛下可能根本就不會處置他。”

鄧瑛深吸瞭一口氣,“不對,陛下一定會處置他。但是,如果這一次,何怡賢不是被處以死刑,那麼子兮,這場立儲之爭,就要見血瞭。”

“你什麼意思……”

鄧瑛道:“你還記得,前一朝的‘紅丸案’(1)嗎?”

作者有話要說:紅丸案:為明末三大案件之一,此處隻做借用,與真實明史無關聯。

泰昌元年(1620年),泰昌帝病重,李可灼進獻紅丸,自稱仙丹。 泰昌帝服後死去,而在當天,首輔方從哲擬遺旨賞瞭進獻紅丸的李可灼。有人懷疑是鄭貴妃唆使下毒,旋即展開瞭一系列的追查元兇的舉動。其間,黨爭與私仇夾雜其中,連坐罪死者眾矣。

泰昌帝繼承皇位整一個月。這件因“紅丸”引發的宮廷案件,史稱“紅丸案”。

《觀鶴筆記(觀鶴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