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寒江渡雪(一)

“界限”二字點到瞭楊倫的天靈蓋。

他忙對楊婉道:“這話在我這兒說瞭,就吞回肚子裡。”

楊婉點瞭點頭,接道:“你也不能過激,一定要看準太後的立場,找好場合,同時要拿捏住你為人臣的限度。”

楊倫聽瞭她的話,掐著虎口一面點頭一面轉身朝養心門走,楊婉追瞭幾步跟上他道:“哥你等等。”

她說著將一個錢袋子塞到楊倫手中。“這個錢你拿著,給鄧瑛買東西。”

楊倫拿起來看瞭一眼,隨口道:“買什麼,他現在除瞭牢裡的吃食,其餘什麼都不吃。”

楊婉道:“那你就買一些蘋果和橘子給他吃,補充維生素,免得他掉頭發。”

楊倫瞇起眼睛,“你說補什麼……”

“啊?哦。”

楊婉咳瞭一聲,有些尷尬地改口道:“我是說補身子。”

楊倫看著楊婉的模樣,將信將疑地將錢揣入懷中,走瞭幾步,又快步返回楊婉面前,指道:“楊婉,等你離宮,你給我回一趟傢。”

楊婉被他逼得退瞭一步。

“做什麼?”

“做什麼?”楊倫梗起脖子道:“我要審你!”

楊婉抱著手臂笑瞭一聲,“行,你把公堂擺好,我到時候一定赴審。”

——

十一月翻過,大明朝迎來瞭有史以來最寒冷的一個年關。

十二月初十,內廷要送貞寧帝出殯,京城內外戒嚴清道,沿著道路修起瞭大大小小的蘆棚,供送殯的新帝與百官休憩。

刑部的獄案除司禮監一案之外,其餘全部因為大喪擱置,牢中的人犯無法在‘徒,流’二刑上分流,一時人員擁擠,供給不平。犯人在外面的傢人不得已要想辦法向裡頭塞送,然而塞送的東西到瞭衙門當口就被刮瞭一半,在獄內又被獄卒刮摳一半,真正能送到犯人手中的少之又少。

楊倫叫傢仆在市中買瞭一堆蘋果和橘子,用一個包袱裝瞭,親自提來,站在刑部衙堂裡等齊淮陽,齊淮陽已經有近十日未回傢瞭,剛在內衙歇午,被衙役喚起來後,喪袍還未穿。他一邊走一邊往袖子上掛袍,隨口問道:“這兩日三司的堂審都停瞭,等著裡面的‘面訊’,你過來做什……”

話未說完,便看見瞭楊倫手上的包袱。

“送東西啊。”

楊倫還未開口,齊淮陽便抄起手道:“他不會要的,你不如趁著我在,進去看看他。”

楊倫笑瞭笑,“也成。”

齊淮陽側身尋從後面出來的獄吏道:“今日宮裡是不是來人瞭。”

“是,司禮監過來一個隨堂太監,在和犯人說‘面訊’的禮。”

“出來瞭嗎?”

“還未呢,這才進去。”

“哦。”

齊淮陽拴好喪帶,帶著楊倫從後堂出去,命人打開獄門,自己則返身回瞭衙。

楊倫提著包袱走進內獄。

鄧瑛的牢室內站著司禮監的隨堂太監,以及四個刑部衙役。隨堂太監手上端著冊子,正逐字逐句地念誦,鄧瑛垂手立在墻前,一言不發地聽著,待太監念完,衙役才提聲問瞭鄧瑛一句,“你聽明白瞭嗎?”

鄧瑛點瞭點頭,平聲道:“是,聽明白瞭。”

衙役道:“復誦。”

“是。”

鄧瑛輕輕捏瞭捏自己的手腕,低頭復誦。

他的語速並不快,一字一句都十分清楚,與冊本上的文字,幾乎無差。

“從前就聽說您能過目成誦,今日真正見識瞭。”

鄧瑛有些靦腆地笑瞭笑,“有勞公公瞭。”

楊倫已經很久沒有聽鄧瑛背誦文本瞭。這是讀書人傢的孩子們,‘紮馬步’的功夫,啊在這一項上,也算是名聲。從前到也不是沒有與鄧瑛比過,結果各有輸贏,但他總懷疑,他贏的那幾次,鄧瑛都沒有盡全力。

隨堂太監放下冊子,彎腰出來喝瞭一口茶,端著茶盞還沒放下,便見楊倫斜眼看著他,忙上來見禮,“楊輔臣……”

楊倫看瞭一眼仍然站在牢門後的鄧瑛,低頭問道:“截定日子瞭嗎?”

“是……”

“行,你去吧,詳細地我再詢衙門。”

“是。”

隨堂太監也不敢再喝茶瞭,躬身從楊倫身旁撤瞭出去。

楊倫彎腰走進牢室,鄧瑛垂下手笑瞭一聲,“讓你聽到我背這些。”

“這有什麼。”

楊倫把包袱放在地上,盤腿在鄧瑛的莞席上坐下,“這麼多年瞭,你還能過目成誦。”

鄧瑛屈膝坐下,“內廷的規儀多,光《太內訓》一文,便須爛熟。”

他隨口提及內廷生活,楊倫卻有些耳熱。

“楊婉也能背下那麼多規儀嗎?”

鄧瑛抱著膝蓋坐直身子,“她可以,但她有一個習慣。”

楊倫用手撇開鄧瑛腿邊的刑具,“什麼習慣。”

“她喜歡動筆,不論是背誦還是記錄,她都會動筆。”

他說著抬起頭看向楊倫,“她好像一直在寫一本冊子。”

“什麼樣的冊子?裡面寫什麼。”

鄧瑛應道:“一本線裝的冊子,裡面的文字我沒有具體看過,但似乎是夷地的文字……”

“怎麼可能!”

楊轉過身,“她自幼養在母親和她嫂子身邊,怎會接觸夷文?”

鄧瑛沒有回答。

楊倫皺瞭眉心,雙手扣握於膝,半晌方開口道:“符靈,她今日在養心門前點瞭一句。”

“什麼。”

“關於你偽造遺詔的這個案子。”

楊倫頓瞭頓,手指在虎口處摳緊,“她問我,刑案和內廷秘辛之間,界限清不清楚。”

鄧瑛怔瞭怔,“你有把握嗎?”

“你先不要說我有沒有把握這件事!”

楊倫莫名有些急惱,“她是我的妹妹,她從小就跟在我身後面轉悠,她從前是什麼脾性,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我一清二楚,但……”

他忽然頹瞭肩,“連我和你都沒有看到這個面上,你不覺得,她這一次,看得過於透瞭嗎?她……”

“子兮。”

鄧瑛打斷楊倫,“不止這一次。”

他說著將身子靠在墻上,“秋闈前,我和老師都以為院生的事已經是死局,但最後卻走在清波館活瞭。”

楊倫“噌”地站起身,“你既然早就知道,為什麼不當著她的面問明白。”

“我有這個資格問婉婉嗎?”

“你……”

楊倫急切之間碰到瞭鄧瑛的腳腕,鄧瑛閉眼忍瞭疼,撐地起身,看向楊倫道:“我不想問婉婉。”

楊倫道:“為什麼。”

鄧瑛垂下眼,“一直都是她看著我,問我,我從來都是她堂下的人,如何做得她的審官。”

楊倫聽完鄧瑛的這句話,心裡忽生一陣悸痛。

既是為鄧瑛,也是楊婉。

世上的女人皆受婦德教誨,視男子為天,母親如此,自己的妻子亦是如此。

但楊婉不在此列,也許她看上的是一個奴婢,所以她不需要匍匐在‘天’底下。

那個風光霽月的人被碾做塵土,從此將楊婉走的每一步都攏藏入懷,在鄧瑛身邊,她看似聲名狼藉,可是她的內心卻從未被折辱過一分。

他之前說楊婉看得過於透瞭。

未必不是因為她活過於自由。

她所愛之人不做她的審官,所以她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都隻需遵照她自己內心的準則。

楊倫覺得,這對於一個女子來說,很危險。他並不十分贊同,但他又不得不承認,他在楊婉身上看到瞭一種,楊姁和蕭雯都不曾擁有,暫介於文人與女子之間的性情。

“你不問算瞭。”

楊倫低頭看向地上的包袱,轉話道:“面訊那日,你和何怡賢會一道被帶入內廷,前面三次堂審,你和他對質過嗎?”

鄧瑛抬頭道:“算不上對質,隻要審官不問,我已經沒有別的供述瞭,如今此案隻有一個癥結未解——我是否是受司禮監指使,偽造遺詔。不過,這個癥結對定罪的影響並不算大,無非是分辨我與何怡賢,誰的罪行更重一些,但最後,應該都逃不過一死。”

楊倫道:“我要在陛下對你和何怡賢面訊的時候,當著太後和皇後的面,糾辯這一點。看能不能將太後對偽造遺詔一事的真實態度逼出來。你剛問我有沒有把握,如果是我自己想到的這一層,我可能沒什麼把握,但這是楊婉點給我的,那我把握倒不小。如果成瞭,這是救命之恩,你出去以後謝她。”

他說完,將放在地上的包袱拿起來,遞向鄧瑛。

“拿去吃。”

鄧瑛沒有伸手去接,輕道:“不要給我東西,我吃得不錯。”

“是蘋果和橘子。”

“更不必瞭。”

楊倫聳瞭聳肩,一把抱回包袱,“你說不要的是吧。”

“是,不用。”

“楊婉買給你的。”

說完轉身就朝牢門外走。

“子兮。”

楊倫背後傳來鐐銬與地面摩擦的聲音,接著,喚他的聲音又提高瞭幾分,“子兮等一等。”

楊倫站住腳步,回頭看時,鄧瑛已經走到瞭牢室的門口,獄吏上來鎖閉牢門,他被擋著後面,面色有些局促。

“你別拿走……”

楊倫返身走回鄧瑛面前,“蘋果和橘子,讓你每天吃,說能補什麼樹,吃瞭不掉頭發。”

《觀鶴筆記(觀鶴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