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為人凡謀有道1,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2。審得其情,乃立三儀3。三儀者曰上、曰中、曰下,參以立焉4,以生奇。奇不知其所擁,始於古之所從。故鄭人之取玉也,載司南之車5,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故同情而俱相親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成者也。同惡而相親者,其俱害者也;同惡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6。故相益則親,相損則疏。其數行也,此所以察異同之分,其類一也。故牆壞於其隙,木毀於其節7,斯蓋其分也。
【註釋】
1凡謀有道:要想謀劃說服他人的策略。《易》:「君子以作事謀始。」孔穎達疏:「凡欲興作其事,必須謀慮其始。」
2得其所因,以求其情:要調查對方的心理狀態,就要掌握他的實情。因,依靠,憑借;情,實情,情形。
3三儀:本指天、地、人,天在上,地在下,人居中。陶弘景註:「言審情之術,必立上智、中才、下愚。」
4參以立焉,以生奇:三儀互相滲透,就可策劃出奇謀妙計。
5司南之車:即指南車。司南是一種利用磁石指南的儀器。
6同惡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假如二人有同樣惡習而關係疏遠,只能是一方受害。
7牆壞於其隙,木毀於其節:牆倒屋塌在於有縫隙,樹木毀壞在於有節疤。「牆」又作「縭」,指環繞住宅周圍所建的土牆。牆有一點裂痕就有崩毀的可能,樹則從節疤處開始腐敗。一般人際交往也往往是從空隙處發生破裂。
【譯文】
凡是籌劃計謀,都要遵循一定的規律,並要掌握規律背後的依據,這樣才能得到實情。通過研究審察實情,確立上、中、下三儀。所謂三儀,指上智、中才和下愚。三者互相參照,就能定出奇謀妙計。奇謀妙計能夠通達易行,開始於古人的社會實踐。鄭人入山采玉時,都要攜帶指南車,這是為了不迷失方向。揣度才幹、衡量能力和獲知實情,這是做事的指南。所以,眾人同心協力謀劃事業,就會關係親密,共同獲得利益。想法一致的人共同做事,如果是部分受益,部分受損,就會關係疏遠。有共同仇恨的事物就會相互親近,因為他們都是受害者;有共同仇恨的事物而關係疏遠,一定是其中一部分人受到了損害。所以,如果有共同利益就會相互親近,如果其中一方受到損害就會相互疏遠,這是一種規律。這種規律,可以作為觀察同心或異心的標準。所以,牆壁坍塌是因為縫隙的存在,樹木毀壞是因為樹木有節疤,因為縫隙和節疤都是它們的分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