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能良知,通行天下

良能良知,通行天下

【原文】

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1。孩提之童2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達之天下也。」

【註釋】

1良:指本能的,天然的。良能、良知已作為專門的哲學術語,以不譯為妥。2孩提之童:指兩三歲之間的小孩子。

【譯文】

孟子說:「人不用學習就能的,是良能;不用思考就知道的,是良知。兩三歲的小孩子沒有不知道親愛他父母的,等到他長大,沒有不知道尊敬他兄長的。親愛父母是仁;尊敬兄長是義。沒有其他原因,因為這兩種品德是通行天下的。」

【讀解】

良能良知是與生俱來,人人皆有的,正如「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告子上》)一樣。比如說,親愛父母,尊敬兄長,這長是人的良能良知,不用教導,不用學習就知道的。進一步推導,親愛父母是仁,尊敬兄長是義,所以,仁義也是屬於人的良能良知範圍。這就又回到「仁義禮智,非由外好我也,我固有之也」((告子上》)上面去了。由此可見,孟子為了推行仁義禮智這些儒者所崇尚的道德,真可以說是煞費苦心,不遺餘力。繞過去,繞過來,從方方面面來論證,最後都落腳到仁義禮智這些天經地義的道德上面來。由此要求人們行仁義,國君行仁政,天下成為仁愛禮讓的大同世界。

應該說,儒者的理想是非常不錯的,其主張人性向善,主張仁愛禮讓也是很有吸引力的。至於孟子所說的良能良知是否存在,那就只有各人們心自問,體察自身,從而作出各自的回答了。但起碼的一條,親愛父母,尊敬兄長,這似乎還是通行天下的倫理道德。當然,並不排除有所謂件送不孝,大逆不道的特例,而且,越到現代,這種特例似乎越多起來了。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