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者寄也死者歸也
跟著,莊子補充一個理由:
“予惡乎知說生之非惑邪!予惡乎知惡死之非弱喪而不知歸者邪!
這就是莊子的文章,後世很多大文豪如蘇東坡,都學這一套。讓我們看,有許多廢話,可以簡化一點,但簡化為白話文,用白話文寫就很麻煩,比這還要多。古文是唱念出來的,白話文的文字是從嘴裡講出來的話。古人曉得語言文字三十年一變,以後時代變了,用白話記錄下來的文字,幾千年以後看起來不通了,因為那時的語言與現在的文字脫離了關係。中國字典從《康熙字典》到現在,增加到十幾萬字,但真正常用字不過幾百個。認得兩千五百至三千字,寫文章足夠用了。我經常告訴來學中國文化的外國人,不要走冤枉路,最直捷的方法是先去讀“三百千千”,就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家詩》、《千字文》四本書,努力一點,三個月的時間,對中國文化基本就懂了。三字一句的《三字經》,把一部中國文化的簡要的介紹完了。歷史、政治、文學、作人、做事等等,都包括在內。尤其是《千字文》,一千個字,認識了這一千個字以後,對中國文化就有基本的概念。中國真正了不起的文人學者,認識了三千個中國字,就了不起了。假如你考我,要我坐下來默寫三千個中國字來,我還要花好幾天的時間,慢慢地去想。一般腦子裡記下來一千多個字的,已經了不起了。有些還要翻翻字典,經常用的不過幾百個字。所以《千字文》這本書,只一千個字,把中國文化的哲學、政治、經濟等等,都說進去了,而且沒有一個字重複的。這本書是梁武帝的時候,一個大臣叫周興嗣,據說犯了錯誤,梁武帝要處罰他,要他一夜之間寫一千個不同的字,而且要栬成一篇文章,如果作不出來就問罪,作得出來就放了他。結果他一日一夜的時間寫成了《千字文》,頭髮都白了。即“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四個字一句的韻文,從宇宙天文,一直說下來,說到作人做事,所謂“寒來暑往,秋收冬藏。”不要以為《千字文》簡單,現代人,能夠馬上把《千字文》講得很好的,恐怕不多。有一本書《增廣昔時賢文》,是一種民間的格言。過去讀舊書的時候,等於一種課外讀本,個個都會念,包括作人做事的道理在內。當然裡面也有一些要不得的話,如“閉門推出窗前月,吩咐梅花自主張”的作風。但有很好的東西,都收進去了。
講中國文化,除四書五經以處,不要輕視了這幾本小書,更不要輕視那些傳奇小說。真說中國文化的流傳與影響,這幾本小書和一些小說發生的力量最大。四書五經,除了為考功名而外,平常研究起來又麻煩,就很少人去研究。而這幾本書,淺近明白,把中國文化的精華都表達出來了。
我們中國的歷史,自南北朝以迄清代,經過好幾次的外族入侵,為什麼中華民族始終站得住,外來的民族結果都被我們的文化所同化,就因為文化力量的偉大。有個哈佛大學的教授來問我,全世界的國家亡了就亡了,永遠站不起來了,唯有中國經過好幾次的大亡國,但永遠打不垮,永遠站得起來,理由在什麼地方?我答覆他說,關鍵在一個很簡單的名詞“統一”,文化的統一,思想、文字的統一。現代的歐洲,和我們春秋戰國的時候一樣,交通不統一,經濟不統一,言語不統一。我們中國言語,到現在在還沒有統一過,廣東話、福建話,各省各地都有他的方言。但秦漢文化統一以後,不但是整個中國,即使整個亞洲,包括日本、東南亞各國,都是中國文字。所以統一文化非常重要。尤其文字與語言脫開以後,沒有時間距離,懂了這種文字,幾千年後的人看幾千年前的書是一貫的,不過只要花半年、一年時間熟悉文字就會了。過去《水滸傳》、《紅樓夢》這些白話文,你們青年現在看已變成古文了。關於莊子文學方面的這種寫作方法,不多去研究了。
“予惡乎知說生之非惑邪?”實際上只有兩個觀念,“予惡乎知”,我怎麼樣曉得,“說生之非惑邪?”“說”等於悅,一般人貪戀世界不一定是聰明的事。中國文化術語裡有一句話“好死不如惡生”,人再好的死掉都不願意,寧可最壞的活著認為最舒服。人因為貪戀世界,許多人害怕沒有錢,害怕沒有飯吃,害怕生病,害怕年老,害怕很多很多的問題,最害怕的,就是害怕死,所以人年真到了最後,最大的問題就是生死問題。禪宗標榜第一個問題是先“了生死”,父母未生我以前,這個生命究竟在哪裡?在沒有生我以前究竟有沒有?假設我們現在就死,死了以後到哪裡去?有沒有天堂?有沒有極樂世界?生死問題,這是個大問題。現在莊子提出生死問題,他說我哪裡知道,“說生之非惑邪?”我們高興自己活著,這不一定是聰明的道理,活著難道就是對的嗎?看起來好像莊子在鼓勵我們去死一樣。
“予惡乎知惡死之非弱喪而不知歸者邪?”我哪裡知道,一般人怕死。“弱喪”,沒有膽子,沒有勇氣。“而不知歸者邪?”而不懂活著是住旅館,死了是回去的道理。這是中國文化的講法。上古祖宗大禹講過兩句名言:“生者寄也,死者歸也。”活著是住旅館,死是回家休息,等於說我們現在醒著坐在這裡研究《莊子》,也是住旅館,晚上回到床上,眼睛一閉真睡著了,是回去休息,生死同白天夜裡一樣。一篇有名的文章《春夜宴桃李園序》,其中有“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幾句,整個宇宙是萬物的旅館,光陰——去年、今年、明年,百代之過客,過了就算了,今年不是去年,去年過去了永遠不回頭;明年不是今年,更不是去年,永遠不回來,如江水東流,一去不回。這篇文章是李白所作,從道家思想來的。
一般人對自己生命看得非常重要,怕死,而不曉得回去,莊子說“予惡乎知惡死之非弱喪而不知歸者邪?”這樣看來,莊子是不是勸我們早一點死?不然。我們曉得,中國歷史上許多忠臣孝子,最有名的文天祥,“視死如歸”這是我們文化最有名的四個字,是受道家的影響。歷史上有多少忠臣,戰死了還站著,屍體絕不倒下來,以致敵人的將領都對他崇拜萬分,往往為他立祠建廟。特別是元朝名將董摶霄戰死後,傷口流出來的不是血,是白光出來,屍體站立不倒,敵將趕快跪下磕頭。滿清入關時,很多忠臣戰死後屍體不倒,敵人的將領都受中國文化影響,馬上叫下面的人點香、點蠟燭,統帥跪下來一拜,屍體就倒下去了。所以我們中國人說:“聰明正直,死而為神。”只要人的品格好,如忠義的人,死了以後就可以為神。我們看見許多廟,大家都去膜拜,裡面所供奉的神,就是這一類人所昇華的。他們的修養精神,同中國文化莊子道家思想有關,不是佛教來了以後,才把生死問題看到另外一面。
下面莊子講了一個非常滑稽的笑話,但又是真理。
麗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晉國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於王所,與王同筐床,食芻豢,而後悔其泣也。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蘄生乎?”
“麗之姬”就是麗姬,“麗”代表地方,也代表漂亮,後來變成她的名字,等於古代的西施一樣。
“艾”是地名。“封人”是管邊境事務的人。麗姬是封人的女兒。中國古代,男女平等,男子叫女子,女子也叫女子,所以兄弟姊妹之間,對於妹妹可稱女弟,對於姐姐可叫女兄。男女搞得不平等是宋以後的事。晉國皇帝選麗姬做妃子,她離家時,痛哭流涕,淚沾衣襟。古代聽說皇帝要選妃子,每家都慌了,年滿十六歲以上的女孩子趕快出嫁,不然皇帝選走了,一入宮,一輩子見不著父母。所以有“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的詩。“深宮二十年”還是小事情,還有一輩子不出來的。等麗姬到皇帝那裡,變成皇后了,家裡可以通來住了,這一下多舒服,多富貴,回想當初出來時,怕嫁給皇帝,在家裡哭得一蹋糊塗,後來想想,越想當時越覺得當初荒唐、愚蠢、無知。
“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蘄生乎!
誰又知道死的時候拚命哭,結果死了以後到那一邊覺得很舒服,那個時候想起臨死時那個哭是多餘的。
莊子是這麼說的,不過我們沒有這個經驗,大家等到有經驗時,有沒有辦法通信?有沒有辦法通電話?我有個朋友六十幾了,過去也是帶兵作戰,前幾個月來看我,他說他新發明了一個道理,我問發明了什麼道理,他說人家到我們這個年齡,怕到腫瘤醫院,他說這個怕什麼?上帝給我們一個生命
已經很了不起了,如果不給我們這個生命,連得癌症的機會,連死的機會都沒有,現在總算給我們一個死的機會,多可貴呀!這就是很有勇氣。
我們人只曉得萬物不齊,生與死兩個現象是最難齊的。生與死最不同,這是人生命上的一個大轉折。莊子這一段講生與死一樣,引用了“麗姬出嫁”的故事,假定死了以後很舒服的話,很後悔。所以,看通了生死,生死齊一,齊一生死,就四個字,把生死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