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的過錯中識別人

從人的過錯中識別人

【原文】

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1。觀過,斯知仁矣。」

【註釋】

1黨:類別,類型。

【譯文】

孔子說:「人的過錯各有不同的類型。觀察一個人的過錯也可以知道這人有沒有仁心。」

【讀解】

觀過知仁,實際上也就是從一個人所犯的過錯中識別人。這是很有意思的考察人的方法。

據《後漢書·吳祐傳》記載,有一個叫孫性的人私自搜刮老百姓的錢買來衣服孝敬父親,父親知道後大怒,孫性也知道自己做錯了,便拿著衣服去向吳拓自首。吳拓問明緣由後說:「因為孝敬父親而承受了污穢的名聲,這就是『觀過,斯知仁矣!」不僅沒有處罰孫性,反而將衣服送給了他,讓他去孝敬父親。

這就是「觀過知仁」方法的實際運用,這種方法蘊含著從反面看問題的辯證思想,說它有「一分為二」的觀點也無不可。因為,每個人都難免會有過錯,但過錯的性質有所不同。有的過錯是「十惡不赦」的,有的過錯卻有種種複雜的原因,比如說動機不錯,但結果造成錯誤。如此等等,都需要我們作細緻的觀察、分析,找出他之所以犯錯誤的原因,從他的過錯中進一步認識他的品質,發現他的優點和長處,從而加以合理的利用。

這種「觀過知仁」的方法,是不是應該編入「人才學」或「思想政治工作學」的教村中去呢?

《論語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