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原文】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1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2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3必於是,顛沛1必於是。」

【註釋】

1這句的「得」』宇應是」去」字之誤,2惡(Wu)乎:哪裡,怎麼。3造次:匆忙,倉促。1顛沛;窮困,受挫折。

【譯文】

孔子說:「有錢有地位,這是人人都想望的,但如果不是用仁道的方式得來,君子是不接受的;貧窮低賤,這是人人都厭惡的,但如果不是用仁道的方式擺脫,君子是不擺脫的。君子一旦離開了仁道,還怎麼成就好名聲呢?所以,君子任何時候—一哪怕是在吃完一頓飯的短暫時間裡也不離開仁道,倉促匆忙的時候是這樣,顛沛流離的時候也是這樣。」

【讀解】

我們今天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什麼「道」?合法之道。

說到底,也就是仁義之道—一仁道。

仁道是安身立命的基礎,生活的原則。所以,無論是富貴還是貧賤,無論是倉促之間還是顛沛流離之時,都絕不能違背這個基礎和原則。用孟子的話來說,還是那句名言:「富貴不能婬,貧賤不能移。」

當然,這裡的前提是要有生活的原則。對於那些「跟著感覺走」,甚至「過把癮就死」的人來說,這一切都是沒有意義的了。面對激烈的竟爭,弱肉強食,爾虞我詐,只要能達到目的,不擇一切手段,還有什麼仁道的原則可遵循呢?如果說有,那也是「盜亦有道」的原則——目的就是一切。

這已是世界觀和人生觀的選擇問題了。

《論語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