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言者不必有德

有言者不必有德

【原文】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譯文】

孔子說:「有德行的人一定有善言,有善言的人不一定有德行。有仁猛的人一定有勇氣,有勇氣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讀解】

這幾句話說來都很好理解。一個人有德行,有修養,就一定會有好的言論、好的著作傳世,可是反過來,一個有好的言論、好的著作傳世的人卻不一定就很有道德、修養。勇和仁的關係也一樣。一個有仁德的人一定有勇氣,這種勇氣是指大智大勇,而不是打架鬥狠的匹夫之勇。反過來說,一個有勇氣的人卻不一定有仁德。

這裡面最值得注意的是「有言者不必有德」一句。它成了後世說「文人無行」的理論依據。一個文人,一個著名作家,他當然是非常「有言」的了,有的甚至是「著作等身」,但卻並不一定有好的道德修養。這就是所謂「文人無行」的現象。

當然,說「文人無行』」並不是說所有的文人都沒有德行。這正如說「有言者不必有德」的「不必」是不一定一樣。不一定有德,也就不一定沒有德,所以,也有「有言者」又有德的情況。

勇與仁的關係也是這樣,「勇者不必有仁」,也不排除勇者也有仁的情況存在。

從願望來說,我們當然是希望有言者又有德,有勇者又有仁的了。

《論語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