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原文】

子夏之門人間交於子張。子張曰:「子夏雲何?」對曰:「子夏 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張曰:「異乎吾所聞:君子 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1不能。我之大賢與,於人何所不容?我之 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註釋】

1矜:同情,憐惜。」

【譯文】

子夏的學生向子張請教怎樣與人交朋友。子張問:「子夏是怎 樣說的?」回答說:「子夏說:『可以交往的就交往、不可以交往的 就加以拒絕。』」子張說:「那不同於我所聽到的:君子尊重賢人, 也容納普通的人;嘉獎好人,也同情能力差的人。如果我自己很 好,什麼人不能容納呢?如果我自己不好,別人將拒絕和我交也 我又怎麼談得上去拒絕別人呢?」

【讀解】

子夏的回答有些像說繞口令,又有些像說禪語。「可以交往的 就交往,不可以交往的就加以拒絕。」等於說:「可以交往的就交 往,不可以交往的就不交往。」乍一聽來,的確是說了等於沒說。 什麼意思呢?如果讓我們來揣測琢磨,他的說法大概有孔子「無 友不如己者」(《學而》、《子罕》)的意思。也就是說,比我好的 我就交往,不如我的我就不交往。聽來很有些實用主義交際學的 味道。不過,正如我們在《學而》篇的讀解裡已經說過的那樣,對 「無友不如己者」也不可以作過分拘泥狹隘的理解,而是要求我們 在交朋結友中著眼於人家比自己好的方面,不要著眼於人家不如 自己的方面。只有這樣,才能在交友中看到自己的差距,從而不 斷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比較而言,子張的回答就比子夏明確多了,其交友的原則也 顯得更加主動。如果說子夏的交友原則帶有實用主義的色彩,性 格顯得狷介的話,那麼,予張的交友原則則是「公關」型的,性 格也顯得開放。所謂「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一言以蔽之 就是各方面的朋友都要交往,「三教九流,無所不為。」或者像孟 嘗君那樣,連雞鳴狗盜之徒也在交往之列,因為子張想得很灑脫: 如果我自己是個大大的好人,那麼什麼人不能容納呢?如果我自 己不怎麼樣,那別人自然會拒絕跟我交往,我叉何必費心思去想 什麼人該交往什麼人不該交往呢?

子張的交友原則不能說沒有道理。而且,越是進入現代,進 入人與人之間的交際日益頻繁的信息時代,他的話似乎就越有道 理,越值得我們的公關小姐、公關先生們吸取。不過,他們的老 師孔子也的確說過「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 者」(《衛靈公》和「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季氏》之類的 話,要求交往朋友要有所選擇,所以,子張的話雖然有道理,但 在擇友這一點上卻似乎沒有子夏的話合於師道。

所謂「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從這個意義上說,交友有 所選擇還是應該的。或者,綜合子夏、子張的看法,在與人交往 上分出不同的層次,做到既廣泛結交,又有和知心朋友,這算不算 得上是一種比較妥善的辦法呢?

《論語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