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124] 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125] 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26]

【註釋】

[124]為學與為道不同。通過為學,可以不斷知道更多的知識;而為道則相反,為道使人知道自己原來不知道的更多。或者說,「道」是趨向於知識的「融和」。莊子「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就是這個意思。

莊子據此說什麼「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這就說明莊子是多麼從表面理解《道德經》。毫無疑問,老子是古代中國最博學的人物之一。

[125] 由於各個方面的知識全部融會貫通為一,即「損之又損」,最後終於達觀了:什麼作為呀?什麼都不用作!「天何言哉!」。

[126]如果「有事」,即反叛或戰爭已兆,老子認為,這樣的「取」天下其實已經失敗了。當然,老子這裡所說的「取天下」,和秦以後的「取天下」,其實不是一回事。後者在例如莊子看來不過是「竊國者候」而已。與「德」,與「道」,其實差得太遠。

【譯文】

從事於用世之學,情慾文飾一天一天增加;從事於「道」,情慾文飾一天一天減損。減損又減損,到達於無為之境。能夠無為,就沒有什麼事情不能作為了。所以治理天下,搖經常不生事。到一旦生事時,那就不夠治天下了。

《老子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