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儒家的核心是什麼

孟子派的很多人認為儒家的核心是“仁”,而荀子派的很多人則認為是“禮”,也有人認為是“道”、是“德”、是“中庸”等等,說法不一。還有人認為,孔子之 後儒分為八,八派各有側重。小雅認為這些說法都不準確、不全面,孔子問道於老子,這時孔子心裡已經明白,“道”、“德”是最高的思想境界,所以才對弟子說 他今天見到了龍,但最高境界的思想卻救不了社會,只能退而求其次,所以孔子極力推行“仁”和“義”。

現在的人們很容易搞糊塗“道德仁義”這些概念,因為道家所說的“道德”和儒家所說的“道德”是有點區別,道家重道而儒家重德,“義”作為墨家的中心內容之 一,與儒家所說的“義”是有較大區別的。我們通常所說的“義”是墨家的“義”,俠義、情義、朋友之義等皆是墨家所說的廣義的“義”。如果不弄清這兩家不同 的義,勢必會造成爭論不休,最後邊自己也不知所云,尤其是百度貼吧上爭論的激烈程度已勢成水火。

儒家(包括道家)所說的“仁”和“義”是一個思想的兩個方面,天地已分,君臣就位,君對臣的“愛”稱之為“仁”,而臣對君的“忠”稱之為“義”。推廣到行 政或企業,上級對下級的包容、愛護稱之為“仁”,下級對上級的支持、負責稱之為“義”。對家庭來說父母對子女的慈愛、寬容稱之為“仁”,子女對父母的孝 順、養老稱之後“義”。你不仁則我不義,就是說上級對下級失去了仁愛之心,則會導致下級對上級的不義,反之亦然,下級對上級不義,則上級也會對下級不仁。

回答儒家的核心問題,必須要分階段才能回答,因為儒家在不斷發展、擴充,就連孔子時代也是不斷學習完善的過程。孔子時代的核心自然是“仁義禮”三者,孟子 則是突出“仁”的作用,荀子則突出“禮”的作用,但二者基本上還是孔子的主張,宋明之後,由於吸收了大量佛教禪宗思想,形成了“宋理學”、“明心學”的新 “核心”。

《儒家思想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