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離習氣」的自我管理術:《與克彰太叔》

原文

克彰號石川,師之族叔祖也,聽講就弟子列,退坐私室,行家人禮。

別久缺奉狀,得詩,見邇來進修之益,雖中間詞意未盡純瑩,而大致加於時人一等矣。願且玩心高明,涵泳義理,務在反身而誠,毋急於立論飾辭,將有外馳之病。所云「善念才生,惡念又在」者,亦足以見實嘗用力。但於此處須加猛省。胡為而若此也?無乃習氣所纏耶?

自俗儒之說行,學者惟事口耳講習,不復知有反身克己之道。今欲反身克己,而猶狃於口耳講誦之事,固宜其有所牽縛而弗能進矣。夫惡念者,習氣也;善念者,本性也。本性為習氣所汩者,由於志之不立也。故凡學者為習所移、氣所勝,則惟務痛懲其志。久則志亦漸立。志立而習氣漸消。學本於立志,志立而學問之功已過半矣。此守仁邇來所新得者,願毋輕擲。

譯文

王克彰號石川,是王陽明老師父親的叔叔,向王陽明先生行過拜師禮,和其他弟子同等待遇,二人私下時,王陽明則向克彰爺爺行家人禮。

分別很久未有書信往來,前幾日得到您的詩,發現您最近修學有進步,雖然其中的詞意還未純粹晶瑩,不過已超過現在很多人了。希望您把詩歌當作娛樂,若要玩樂之心高明,詩歌中有義理在,必須反躬自問誠實無欺,千萬不要急於就某個問題提出自己的論點、見解,也不必苦心修飾自己的言辭,長此以往,會有向外馳求之病。您所說的「善念才生,惡念又在」,足見您下過苦功。不過在這種地方,必須加倍努力醒悟。為什麼會這樣?是不是習氣所纏呢?

自淺陋而迂腐的儒生的觀點流行後,大家只認準了口耳之學,已不知有自我管理之道。現在要自我管理,卻猶對口耳之學念念不忘,一定是有所掛礙而無法進步。惡念,是後天的習氣;善念,是先天的本性。本性被習氣擾亂,那是因為沒有立定志向。因此凡是做學問的,內心因不良習慣而改變,被不良風氣所佔據,就應該好好地反省,並端正自己的志向了。堅持的時間長了,人的志向就會慢慢地樹立起來。做學問以立志為根本,志向立起來之後,做學問也就成功了一半。這是守仁我最近得到的感悟,希望您不要隨意理解。

評析

日本有個關於習氣的民間故事,讀來很有意思。

有三個人,一個叫虱子包,一個叫鼻涕蟲,第三個叫爛眼睛。虱子包因為全身長滿了虱子,所以他有個總撓癢的習氣;鼻涕蟲因為鼻涕不斷往下流,所以他有個總抽鼻涕的習氣;爛眼睛因為眼角紅腫,不斷積累眼屎,所以他有個總是擠眼的習慣。

某日,三人一起上山,一個人說:「夥計們,咱們總是不斷地撓癢、擠眼、抽鼻涕,這太不雅觀了。我們能否從現在開始,都不做這麼難看的動作呢?」其他二人說:「好!」於是三人發了聲喊,就開始了。

然而,三人雖下定了決心,但是虱子包一會兒不撓癢,鼻涕蟲一會兒不抽鼻涕,爛眼睛一會兒不擠眼,就非常難受。堅持了一個小時後,虱子包實在忍不住了,他靈機一動,一邊用手抓癢,一邊大聲說:「瞧啊,對面山上有野豬!」爛眼睛馬上抓住機會,裝出向遠方張望的樣子,一邊擠眼睛一邊說:「哪裡啊?讓我看清楚點!」鼻涕蟲趁勢而上,一邊做出抬頭眺望的樣子,一邊抽著鼻子,說:「趕緊用槍瞄準啊!」這樣,三個人很快就做完了他們各自的習氣動作。

這個民間故事的名字就叫《三個人的習氣》。王陽明在這封信中所談的正是這個問題:習氣。

所謂習氣,就是指的行為舉止上的不良習慣和作風。

習氣的養成,非是一朝一夕,也不可能是一個人「閉門造車」出來。那麼,它是如何產生的呢?或者說,人,是如何沾染上習氣的呢?

心學鉅子李贄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們生活的這個客觀世界善少惡多。絕大多數人為了生存,必須要盡快融入這個客觀世界。融入的過程,就是善惡進入我們頭腦的過程,由於善少惡多,所以我們自然就接觸了無數的惡,比如虛偽。

我們明知道闖紅燈是不對的,但當所有人都闖時,只剩下你孤零零一個人站在那裡等紅燈,你自己都感覺彆扭,於是,你很難堅持這一「是非觀」,不知不覺就闖了。

有人明知不義之財不能得,但耳濡目染的全是貪污腐敗,到處都是投機取巧,眼前如果有不義之財,怎麼可能會不取?這種社會上的惡在我們心上日積月累,最終成為一種常態。我們身在其中,也就見怪不怪了。

於是,純粹的良知被遮蔽。良知一旦被遮蔽,我們所言所行就不是良知之言行。言雖巧,同真我(良知光明的我)有什麼關係呢?這不恰恰是以假人說假話,而事是假事、文是假文嗎?其人已經假,實行起來則無不假。因為無所不假,所以整個社會是大假一片。

正如故事中所提到的三位習氣的人,改掉習氣很難。王陽明卻說,習氣固然強悍,但真正強悍的仍是我們的良知。如果一個人能立志成為好人,立志做善事,就能使良知光明,良知若光明,一切習氣的魍魎鬼怪到我面前,如冰雪見烈日,全部融消,毫不留情!而真有這分志向,你就擁有無窮的力量,祛除那些不良的習氣。

此信中,王陽明又重點強調的是,所立的志向要有恆心,不能一曝十寒、三心二意。只要堅持久了,自然會成為習慣,習氣就不會沾染到你,你離聖人也就不遠了。

《知行合一王陽明3:王陽明家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