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我是默克爾

柏林牆的「新奧義」

20世紀80年代末,東、西德之間的政治局面風雲變幻、波詭雲譎,兩德人民都在盼望著新局面的到來。可東德政府的一意孤行在此刻大煞風景,對於東德政府的強勢政策,社民黨總理候選人奧斯卡·拉封丹認為:當前大多數東德人民並不希望看到這個國家的末日,而是對這個長期積弱的國家抱有自己固執的認同感,希望能看到未來,但是如果統一社會黨依舊這樣走下去,必將會自取滅亡。事實也確如拉封丹所言,東德政黨自己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戈爾巴喬夫剛開始他的蘇聯改革時,大部分民主德國人十分興奮,認為經濟的轉機快要來臨了。絕大多數東德人雖嚮往自由和旅行開放等權利,但依然有相當一部分人並沒有想到兩德會統一,那畢竟太過遙遠,東德人只是寄希望於戈爾巴喬夫的經濟改革能成功,從而創下「蘇聯模式」,可供民主德國學習,以改善自己的物質生活。

不幸的是,蘇聯多年的軍備競賽導致經濟積重難返,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失敗了。在改革露出敗象的那一刻,民主德國領導人昂納克清楚地認識到,戈爾巴喬夫領導下的蘇聯正在走向失敗,分崩離析已在眼前。昂納克認為,如果東德再跟著蘇聯這艘航母前行,必將迷失在這片雷電交加的海域。作為舵手的他深知,自己有必要帶領東德走出陰霾,盡量保持與蘇聯的距離。昂納克的確是一位富有前瞻眼光的領導人,他本人雖然也是問題多多,但至少在為自己心中的社會主義信仰不懈努力著。

與此同時,統一社會黨內派系鬥爭嚴重。蘇聯已露敗象,但黨內依然有大量親蘇派。親蘇派為了拉近與戈爾巴喬夫的關係,改變政治局勢,發動統一社會黨中央政治局舉行了黨內的討論會議。當時的黨內二號人物,即統一社會黨柏林區的第一書記——沙博夫斯基成功逼迫昂納克在1989年宣佈辭職。

自此,東德最後一位統一社會黨總書記克倫茨上台。

克倫茨也是一位強硬派,迫於國內民眾的壓力,他開始了大刀闊斧地改革:赦免了所有外逃和參與遊行的東德人;正式與西德政府接觸;最後甚至提出要進行自由選舉。他一再拉回失敗的形勢,但東德人早已傷透了心,不再相信統一社會黨,且克倫茨是因選舉舞弊而上台,信任危機讓他亦是費力不討好。是啊,東德人已等待得太久,早已沒人願意聽克倫茨的「胡言亂語」了。

更大的國際壓力也考驗著東德政府。奧地利和匈牙利經歷了本國的社會改革以後,雙方共同決定全面開放奧匈邊境,大批滯留在邊境的東德人由此進入西德。如此,克倫茨必須做出更大的努力。

為了順應絕大多數東德人自由旅行的意願,克倫茨決定率先解決旅行簽證護照等問題。按照他最初的想法,東德人需要每人辦理一個護照,擁有護照後,將省去煩瑣的出入境檢查,可以自由旅行。克倫茨將這一決定在統一社會黨的政治局會議上擬成文件,交給參加會議的沙博夫斯基。

原本,這一決議將在1989年11月10日發佈,但克倫茨忘記叮囑會議後將要參加記者發佈會的沙博夫斯基,在10日凌晨之前需要保密。沙博夫斯基在不知道這一決定需要在10日發佈的情況下,於1989年11月9日晚19點07分,當著大批媒體發佈了這一決定,且沙博夫斯基匆忙之下領會錯了文件內容,將原本只是關於全面辦理護照的規定,發佈成不需要任何手續即可自由前往西德。

就在沙博夫斯基宣佈旅行自由的一剎那,全東德所有在電視廣播前的人們沸騰起來了,人人不顧外面凜冽的秋風,破門而出,衝向街頭,奔走相告。很快,成千上萬的東德人會聚在一起,激情昂揚地談論這一激動人心的消息。

柏林街頭也擠滿了興奮的民眾,難掩激動之情的東柏林人決定當晚就要去西柏林逛街,人潮湧向了心頭痛恨的柏林牆。

起初,大家害怕防衛軍會開槍,害怕蘇聯軍隊會出現,但對自由的嚮往蓋過對死亡的恐懼,東德人也許是被壓抑的時間太久了,開始有人試探性地靠近,發現沒有出現任何阻止,統一社會黨軍人沒有出現,蘇聯軍隊也沒有出現。

人們拿起手邊的錘子、鎯頭等鐵器,憤怒地砸向控制了自己28年零3個月之久的柏林牆,隨即牆體發出陣陣聲響,像在控訴一段血與淚的歷史。很難想像當時的人怎麼會擁有那麼強大的力量,厚度超過15厘米的柏林牆,可以抵擋裝甲車衝擊的柏林牆,卻擋不住嚮往自由的東德人民的拳頭。萬眾齊心下,冷戰的標誌——柏林牆轟然倒塌,燈火通明的西柏林大街的燈光照亮了黑漆漆的東柏林……

默克爾在這一歷史時刻表現得並不積極,甚至可以說是有點遲鈍。晚上宣佈決定的時候,默克爾正和女性朋友按照以往的習慣蒸桑拿,這真是有點讓人啼笑皆非。蒸完桑拿以後,回到家的默克爾對她母親說:以後我們可以去凱賓斯基吃牡蠣了。當然,並不是默克爾有多喜歡吃牡蠣,而是去西柏林吃牡蠣代表了一種自由。推門而出的默克爾,受到街上人群的影響,也湧入了西柏林地區的街道。

當晚,默克爾一改平時的習慣,和友人們喝了不少啤酒。她進入了西柏林的波爾豪莫大街,興奮中的她想打電話給她在漢堡的姨媽,告訴姨媽柏林牆已經倒塌,以後可以自由來往東西德。可她沒有找到電話亭,說實話,找到了也無濟於事,因為她身上根本沒有西德馬克。

後來,默克爾又和其他人去了一家西柏林家庭做客,在那裡給漢堡的姨媽打了電話。其他人興奮地還要前往選帝侯大街,默克爾則沒有去,早早地回到了家中,因為第二天她還要早起上班。

在柏林牆倒塌後的那幾天,整個東西德都炸開了鍋,大家都在討論政治。可默克爾並沒有想那麼遠,她當時甚至沒有想到兩德會統一。默克爾在最熱鬧的幾天裡,竟還兢兢業業地去波蘭進行科研活動,也許她反應得太過波瀾不驚,但這恰是她的品質。日後,默克爾的沉著冷靜在政府工作中得以完美展現,讓周圍人讚歎不已。

回到東德後的默克爾在與同事的交流中才真正地意識到:東西兩德真的是要統一了,這已經成為難以阻擋的趨勢和潮流。這一刻,默克爾體內蘊藏多年的政治熱情被引爆。多年來,早已對東西德社會各方面做了甚多思考的默克爾,認為自己負起責任的時刻到來了。

早年,默克爾就對路德維希·艾哈德創立的社會市場經濟學深感認同,苦於當時的政治環境並不成熟,如今柏林牆的倒塌讓這一切有可能成為現實。默克爾抱著讓自己的思想大眾化,讓更多人認同自己思想的想法,踏上了政治之路。

默克爾決定加入一個政黨以實現自己的抱負。她第一個考慮的政黨是社民黨。

默克爾與當時科學院的領導克勞斯·烏爾布利希一起出去尋找政黨組織,他們倆旁聽了一次社民黨的黨內會議,後來克勞斯·烏爾布利希加入了社民黨,而默克爾沒有加入。

當時,社民黨的黨內情況是:所有成員之間都相互稱作「同志」,且要一起高唱「兄弟們,拉緊手,向著自由、向著太陽走」這樣的歌。大部分東德人由於對過往統一社會黨的反感,都難以接受社民黨的這些做法。默克爾對社民黨基層黨代會也不太滿意,因為一切看起來都像是已安排好的,讓別人按著安排好的方式進行就可以了,這是默克爾忍受不了的。

在柏林牆倒塌前期,大批西德的政治組織滲透進來,其中有新論壇組織、民主覺醒組織等。受平均主義影響甚深的默克爾,將自己的政治處女秀獻給了民主覺醒黨。在那個動盪的年代,加入一個政黨的程序極為簡單。民主覺醒黨的入黨儀式只是大聲喊一句「我決定加入民主覺醒黨」。混亂的政治狀況也是後來找不到默克爾加入民主覺醒黨材料的原因。

作為年輕的政黨,民主覺醒黨的政治綱領起初並不明確,主要就是追求自由、分權;主張保留社會主義制度中的可取之處,不排斥其他制度;財產分割方面,主張多種制度並存;最後追求德國的統一。

默克爾在解釋自己為何加入民主覺醒黨時表示,其實當初並沒有對各大政黨有成熟深遠的考慮,同時民主覺醒黨黨內有大批知識分子和有見識的人,這是很誘人的。在民主覺醒黨內,默克爾也做了一些事情。在黨內工作中,她第一次親手打開並包裝了一些西德產的計算機。在當時還沒有其他宣傳手段的情況下,她打印了一些民主覺醒黨的傳單,站在街口,由行人任取。

默克爾加入民主覺醒黨時期,東西兩德朝著統一的方向快速前進。德國統一這一方案,得到了美、蘇的支持。默克爾自己也強烈地感覺到,德國的統一即將來臨,德國馬克也將不再有東西之分。

《默克爾:一切夢想終將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