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誠親選,蔣介石擇定為駐台25年正式居所

士林官邸並非蔣介石行館,而是他在台25年正式居所。

國民黨政府遷台前夕,時任台灣省主席的陳誠親自挑選台北、草山、大溪、日月潭、高雄、四重溪、澎湖兩處共八處地點,供蔣介石選擇作為官邸,最後拍板,三面環山,位於芝山巖的南方的士林官邸脫穎而出。

官邸用地前身是創立於1908年的士林園藝試驗分所,原屬「台灣總督府」園藝用地,據說日本人在此引種繁殖柑橘。1949年,官邸用地由目前士林園藝所前身的園藝試驗分所接收,同年,台灣省政府(東南長官公署)在此興建七棟外賓招待所。蔣介石擇定此地為官邸後,隨即由大陸工程負責興建,1950年完工。

據當時蔣介石幕僚周宏濤回憶,由於擔心蔣宋夫婦遷入新邸會引起外界批評,因此他與曹聖芬、夏功權、俞濟時等蔣介石身邊的年輕幹部,曾共同聯署簽呈請蔣介石暫勿遷居,甚至宋美齡也當面應允了。但蔣介石還是在1950年5月間正式搬入官邸,從此士林官邸便成為軍機要地,外人難窺究竟長達數十年。

士林官邸雖然有大片的園藝用地,其佈局卻仍維持儉樸風格;核心建築是最內側,由蔣宋兩人居住的二層樓正房。連駐守侍衛都說,最初見到正房只覺得有一片森林、幾棟平房,還有個大煙囪,絲毫沒有深宮大院、富麗堂皇的感覺;正房大門朝北偏東,後側有空調倉庫兩間,前左邊有一間洗石子外觀的水泥屋則是官邸招待所,除款待國際貴賓外,另外宋美齡侄女孔令偉自1962年來台後,也常住其中。花圃設有魚池、假山、涼亭,中央設有升旗台,經常升著青天白日旗。

由於往來官邸之人均屬國際政要,因此官邸的保護與隱蔽性也是一流,5個對外出入口均設有崗哨,建材不但是當時少見的RC鋼骨結構,四時並有憲兵把守交通要道,為防突擊、空襲,正房、侍衛警營房牆面皆粉刷為灰綠色,與周圍森林環境協調,以發揮保護色作用。甚至裝甲部隊與憲兵營也曾在此駐守,使當地形同圓山地區戰時指揮所。

士林官邸雖未如傳言有通道可到松山機場緊急撤離,卻有據稱可抵抗核爆的山區隧道,可由園藝管理所邊緊急避難,辦公、休憩設備一應俱全,以避免臨時攻擊。至於花園附近一條大水溝,則是當年湖口兵變後,擔心裝甲車進佔官邸才臨時搶挖的,日後也都拉上電網防護。

◆士林官邸的正房,以1949 年台灣省政府興建的外賓招待所為基礎加以修建,主體為簡便、實用的兩層樓斜頂建築,結構上融合木構造及鋼筋混凝土。蔣介石在世時,士林官邸曾做增減與修整。蔣介石逝世後,為了保護歷史建築及尊重前「國家元首」,士林官邸長時期保持戒嚴,內裡未做一絲變動。2006 年起,士林官邸進行了為期三年的大規模維修,後得以開放示人。

◆士林官邸,不論是蔣介石與夫人生活起居的正館,或侍、警衛人員駐守的營房,均漆以灰綠色,與周邊樹林色調調和,兼具隱蔽、防護作用。對外界來說,這裡是與世隔絕的禁區,而在官邸內部,也發生著如普通百姓家裡一樣的愛恨情仇,悲歡離合。士林官邸並非傳說中的富麗堂皇,在綠樹當中更顯得隱秘而低調。在朝鮮戰爭爆發後,同時作為貴賓館的「總統府邸」,士林官邸接待了無數大名鼎鼎的人物,其重要地位無可替代。(左圖)

◆士林官邸的會客廳位於一樓,十分寬敞明亮,每年農曆新年、聖誕節、蔣宋生辰等重要的日子,官邸裡總是人頭攢動,歡樂不斷。尤其是在蔣介石10 月31 日生日時,即使只願與家人分享生日喜悅,各界的祝壽賀禮依舊會紛至沓來,經過層層檢查擺滿客廳,可見是如何的盛況。(下圖)

《蔣介石後傳:蔣介石台灣26年政治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