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誠與現代版『商山四皓』胡適、蔣夢麟、梅貽琦、王世傑事件

卦山館改制為貴賓招待所後,1959年1月15日,時年六秩晉二、身兼「副總統」與「行政院長」之職的陳誠為了避壽,特地與夫人譚祥〔譚祥(1906年-1989年6月6日),字曼意,湖南茶陵人。國民黨軍政元老譚延闓三女。上海聖瑪利亞女子學校畢業,是宋美齡乾女兒。1931年春,在去上海專車車廂中認識陳誠。1932年元旦與陳誠結婚。來台後協助宋美齡管理「婦聯會」。1989年因突發性腦出血病逝於台北。〕,邀「中央研究院長」胡適、「農復會主委」蔣夢麟〔蔣夢麟(1886年1月20日-1964年6月19日),原名夢熊,字兆賢,別號孟鄰。浙江余姚人。年輕時赴美進修,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取得教育學博士,回國後曾任北京大學總務長兼代理校長、北京大學校長(1930年12月-1945年10月)、教育部部長、行政院秘書長等職,來台後曾任「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主任委員」,並籌建石門水庫,1964年病逝於台北。〕、「教育部長」梅貽琦〔梅貽琦(1889年12月29日-1962年5月19日),字月涵,天津人。1916年即擔任清華大學物理教授。1931年至1948年任清華大學校長。抗戰期間,以校務委員會常委身份主持西南聯大校務。1955年在新竹主持「清大」復校,並籌辦「原子科學研究所」。1958年7月任「教育部長」。1962年病逝於台大醫院。〕,以及王世傑等名重一時的人士前往中南部遊覽。

◆ 20 世紀50 年代,蔣介石、陳誠就任第二屆「 正、副總統」 職務之後的情景, 這是1949 年國民黨政權撤至台北以後兩人難得一見的笑容。首先,蔣介石在台灣已初步站穩了腳跟,再次,儘管過去眾叛親離,但逃到台灣的都是凝聚力強大的忠貞分子,因此蔣介石、陳誠這對工作搭檔徹底避免了過去蔣、李(宗仁)搭檔時的矛盾和分裂了。

當時一行人在陳誠家集合後,先到桃園埔心遊覽,晚間即入住八卦山「勵志社」招待所。第二天上午參觀臨時保藏在台中霧峰「故宮」的文物,下午到省府所在地中興新村,16日晚間再度下榻八卦山招待所。

◆ 1936 年底,西安事變前夕,陳誠等國民黨要員隨蔣介石赴西安,準備進行第五次「圍剿」的最後攻擊。西安事變爆發後,全員遭東北軍扣留,幽禁於西安全家巷仁壽裡五號。事件落幕後,被扣大員等合影留念。前排右為陳誠。

隔日,陳誠一行人繼續南下雲林、斗六、嘉義等地,視察農圳與地下水設施,下午在台南新營視察台糖農產加工廠與畜牧所等設施,晚間入住高雄大貝湖(今澄清湖)招待所。18日一行人再南下屏東視察鳳梨罐頭工廠與堆肥實驗場,下午抵達高雄港,並搭遊艇出海視察港區擴建工程,晚間回到大貝湖招待所入住,並在當地與媒體公開座談,暢談這幾天巡查台灣工業與農業建設的感想。

19日,陳誠一行人開始北上,回到台南視察阿公店水庫、糖業試驗所、農林改良場,晚間再度入住八卦山招待所。20日上午,驅車前往施工中的石門水庫視察後,約下午4點返抵台北。

陳誠此行邀請到四大學者視察他在台灣農村與輕工業的各項建設,並對外發表談話,不但風光且為外界矚目。事實上,陳誠一向對知識界頗為禮遇,早在大陸時期,即使是與蔣介石作對的人,陳誠仍敢重用,因此他不但與傅斯年等人頗有交情,與王世傑、陳雪屏的私交都不錯。

1958年4月8日,胡適從美國返回台灣地區,也是由陳誠代表蔣介石,親率黨政和學術界人士去松山機場迎接;胡適邀請蔣介石改變作風,或是為「自由中國」緩頰的請托,都是拜託陳誠經手,平日與蔣介石唱反調的知識分子更被外界視為多與陳誠交好。

但一次避壽之旅,能約妥胡適等多位重量級大佬作陪,還是可以看得出陳誠的份量,一時更被輿論稱為現代版「商山四皓」。加上外界解讀蔣介石似有意不再連任「總統」職務,蔣經國又仍在歷練,陳誠的大動作似有問鼎,或與蔣介石叫板的味道,自然意義非凡。尤其撤台初期重要將領,如「海軍總司令」桂永清、「空軍總司令」王叔銘,以及「參謀總長」周至柔,都曾是陳誠人馬,讓陳誠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卸下軍職後,在軍方仍握有高度影響力,更是他再上層樓的重要資本。

◆ 1962 年,陳誠為「興學農場」及「青年示範作業場」手書紀念,陳誠雖為行伍出身,與農業專業毫無關係,但因特殊的歷史淵源,卻成為復興台灣農業的舵手。

其實陳誠長年為蔣介石賞識並提攜,不但綽號「小委員長」,關係更是非比尋常,陳誠夫人譚祥與宋美齡間更是私交甚篤,不但譚祥與陳誠間的婚姻是由蔣宋做媒玉成,譚祥為陪伴夜貓子習性的宋美齡,更是每天最晚離開官邸的客人之一。

影響所及,例如1949年之際,陳誠以參謀總長兼任東北行轅主任身份,因東北失守、拒納偽滿洲國部隊等問題備受黨內批判,甚至雲南省立委羅蘅在立法院提出「殺陳誠以謝國人」的提案,但蔣介石仍指派他率先來台為轉進佈局,蔣介石一到台灣,陳誠就把台島軍政特警大權交給了蔣介石,足見兩人關係密切。

◆ 1965 年,陳誠喪禮,前往台北市主殯儀館弔祭的民眾絡繹不絕。1949 年1 月,蔣介石在「三大戰役」結束後宣佈下野,並派陳誠就任台灣省政府主席兼台灣警備總司令,為國民黨撤退台灣做具體準備。該年4 月起,陳誠開始在台灣實施一系列的土地改革政策,包括「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等,1953 年繼續貫徹該項政策,使得佃農普遍獲得土地,也使國民黨奠立了在台灣的統治基礎。即使半世紀後,台灣農民對陳誠仍有一份很深的感情。

脾氣火暴的陳誠在1949年之交,不但多次公開批蔣,抱怨蔣介石凡事插手,甚至與蔣介石起口角,讓蔣介石在日記中抱怨陳誠「心理狀況出問題」,「自以為多智」,但對外,蔣介石仍多所肯定與維護。尤其自國民黨七中全會開始,蔣介石一方面讓陳誠漸離軍職,但在黨務與政務上卻一路拉拔,且以「讓年輕的來干」為理由,勸退黨內大佬,讓陳誠從「行政院長」做到「副總統」,在台灣地位已可說僅在蔣介石一人之下。

「忠黨愛國、盡責盡職、任勞任怨」,是蔣介石選擇陳誠擔任副手的重要考量。同時由於陳誠長年主持經濟民政,在台灣土地改革問題上多所著墨,因此民間聲望頗佳,也獲得許多自由派人士肯定。相較之下,雖然蔣經國也獲得大批人士擁護,甚至與陳誠慢慢有互別苗頭的摩擦,但蔣經國此時還是威望不足,羽翼未豐。

蔣經國在20世紀50年代末期,連「內閣部長」都未做過,更被質疑是蔣介石指揮軍情體系的黑手,1957年爆發大規模反美示威,又讓蔣經國被美國認定幕後必有牽連,連帶讓許多國民黨大佬對蔣經國不滿,卸下「國安會副秘書長」職務。因此陳誠與「太子」接班之爭,似乎出現領先趨勢。

緊接著舉行的國民黨八中全會,蔣介石更突然為陳誠新設「副總裁」職務〔1957年10月,國民黨召開第八次代表大會。蔣介石於10月18日向大會提議:」中正提案本黨應設副總裁一人,並在黨章第五章中增設條文如下:『本黨設副總裁一人,輔助總裁處理黨務,其人選由總裁提名經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之』。」因此讓陳誠成為「副總裁」取得依據。〕,外界紛紛解讀,蔣介石似已決意「傳賢不傳子」。外界更有希望陳誠先接棒,再提攜蔣經國登大位的說法。特別在1958年中,時任「行政院長」的俞鴻鈞因遭彈劾而自行請辭,台灣輿論興起需要強勢「閣揆」以穩定局面的呼聲,蔣介石更順勢提名陳誠兼「行政院長」職務,更讓陳誠的後勢看好。

《蔣介石後傳:蔣介石台灣26年政治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