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三連任,胡適筆伐,陳誠黯然

20世紀50年代末期,台灣政壇關切焦點因此集中在1960年蔣介石是否交班議題上。因為根據「憲法」規定,1950年復行視事的蔣介石經一次連任,已然做到法定最後一任「總統」任期,即他的任期最晚只能做到1960年5月20日為止,除非「修憲」或硬幹,蔣介石都沒有繼續任期的可能。陳誠既然身兼「副總統」「副總裁」,深受蔣介石信賴,蔣經國又歷練不足,只要蔣介石決定交棒,當然陳誠就大有可為。

◆ 1952 年,胡適(前排左一)由美國來到台灣,與老友重聚合影。圖中為(前排中、右)陳誠、王世傑。(第二排右起)張歷生、葉公超、吳國楨、陶希聖。(後排右起)張南如、黃少谷、張其昀、沈昌煥。胡適,祖籍安徽,1891 年生於上海東門外,入上海中國公學,後赴美入康奈爾大學,先習農,後轉哥倫比亞大學,師從實證主義大師杜威,獲哲學博士。1917 年回國後任北京大學教授,講授實證哲學,次年任《新青年》編輯,鼓吹文學革命,提倡白話文,其名言有「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成為「五四運動」主要人物,對中國思想界有深遠的影響。1949 年,胡適赴美,1952 年首次應邀去台灣演講,照片的人士堪為去台文化界的一時之選。

不過陳誠雖然再度受蔣介石指派,以「副總統」身份兼任「行政院長」,卻意外地一接任就與蔣介石意見相左,原本蔣介石希望張其昀留任「教育部長」,甚至親自帶著張其昀拜訪陳誠,但陳誠不肯買賬,堅持用清譽較佳的「清大」校長梅貽琦,最後終於「梅上張下」,陳誠堅持人事案的結果獲得輿論與學者肯定,但也使蔣陳兩人出現一定矛盾。

◆ 1958 年,「中央研究院」在台灣重建,由胡適任院長,繼續在台灣散播思想與文化的種子。中央研究院最早於1928 年成立,作為中國最高的學術研究機構,但因內外局勢動盪,戰禍連年,以致當時的研究院是由全國各學術團體選出的評議員的組合,並非一實體的研究單位。直到1948 年3 月,原來中研院評議會投票,選出81 名院士,才在南京正式成立了中央研究院。胡適是人文組院士,首屆代院長為當時的教育部長朱家驊。

據陳誠兒子陳履安轉述,當時胡適相當看重陳誠接任「總統」,甚至允諾陳誠,如果他當上「總統」,願意從美國搬回台灣。但這些話說多了,蔣介石聽了就很不痛快。此外,以胡適為靠山的「自由中國」,早在1956年就打著慶祝蔣介石70歲大壽的名號,點名質疑蔣介石三連任爭議,讓各方矚目,「兩蔣」極為不悅。至於胡適在這期「自由中國」中,則說了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的兩個小故事,諷諭蔣介石不該管太細,應該放權,無為而治,信任自己的手下,似乎也略有幫陳誠遊說之意,也使問題更加複雜。尤其當時「中央日報」為了幫蔣介石祝壽,還四處約稿,結果胡適把這篇文章也給了「中央日報」,讓編輯萬分頭痛,只能循渠道請示蔣介石,結果蔣介石裁示照登,「讓他去講好了」,文章才順利過關。

◆蔣介石與胡適之關係,曲曲折折,從直言力諫到惺惺相惜,伴隨著民國命運起伏波折的大潮。1935 年,蔣介石組建「人才內閣」,胡適榜上有名,身份轉而成為蔣介石內閣的建言者。抗戰的爆發,亦體現了胡適親英美外交之腕力,於舊金山,胡適發表題為《中國能戰勝嗎?》之演講,以「算盤要打最不如意的算盤,努力要作最大的努力」之破釜沉舟之壯懷,勉勵僑胞。

為了勸阻蔣介石,晚年很少從事政治性發言的胡適,雖然接受蔣介石邀請,返台接任「中央研究院院長」職務,但他卻破例與王世傑等人公開建議,希望蔣介石遵守「憲法」規定,宣佈不再連任,樹立和平交接權力典範;樂天派的胡適甚至還找上陳誠,盼他勸說蔣介石依「憲法」行事,更讓接班關頭的陳誠非常尷尬,只能應付了事。

在爭議中,「自由中國」選擇在論戰裡持續扮演反對要角,點名國民黨擁護蔣介石「三連任」,或主張「修憲」以便蔣介石連任的做法違「憲」,是不當的,與國民黨陣營勢成水火,黨內外言論激烈交鋒,引發相當大的風波。沒想到蔣介石於1958年12月23日在「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會議中公開表示,「反對修改『憲法』」,因此被外界解讀為,蔣介石是真的有意卸下正式職務,到時「國民黨政府」勢必要推選新領導人。是以陳誠在1959年1月間前往八卦山、大貝湖等地高調避壽的做法,頗讓外界以為這是陳誠在後蔣介石時代的培養名望的手段之一。

只是譽之所致,謗亦隨之,陳誠出遊後立刻有人放話,指陳誠倣傚漢惠帝集「商山四皓」之力以定大位的做法,明顯有野心取代蔣介石。更有人質疑陳誠是否與「自由派」私下串聯。特別是雷震除了經營「自由中國」,與國民黨「文宣系」勢成水火,更不顧胡適勸阻,從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計劃另立政黨,沒想到陳誠一度公開表示,「只要不是流氓,軍閥組的反對黨都可以存在」,被解讀為默許組黨,更讓外界矚目。

相傳陳誠更犯了蔣介石大忌,與一些現任將領私下討論蔣介石之後接班問題,據說連現場錄音都遭情治單位掌控後直呈蔣介石,蔣介石勃然大怒,立刻拔除多名與陳誠關係密切的現任將領,包括「參謀總長」王叔銘在內,徹底清除陳誠接班的可能。

加上謎題終於揭曉,蔣介石無意以「修憲」解決連任問題。只是他也不反對國民黨人士以增設臨時條款方式,凍結原有「憲法」規定,迴避「修憲」的大動作而讓他三連任,問題只是如何化解法令與輿論疑慮;陳誠終與大位擦身而過。

◆蔣介石所謂的「總統」連任後,與「副總統」陳誠合影。無論在史書上,還是在人們的印象中,陳誠始終被人們視為蔣介石的股肱和心腹。但從出版的《與蔣中正先生往來函電》和陳誠的《家書》以及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檔案館藏的《蔣介石日記》等史料來看,陳蔣關係並不是人們想像的那般親密,而是有時也衝突得厲害。

陳誠在蔣介石生前接班的想法雖成泡影,但胡適等人的反對卻沒有停止,雷震與「自由中國」的批判更是露骨,以曹丕與袁世凱被勸進比擬此時的處境。

很少介入政治的胡適,也罕見地於1959年11月15日藉著到張群家會面的機會,希望蔣介石公開宣佈放棄三連任;胡適要求,希望蔣介石樹立和平交接權力的範例,甚至公開他所屬意的繼任人選,但絕不能以勸進電報的方式,侮辱老百姓,侮辱蔣介石。

面對胡適的不悅,張群當場雖答應傳話,也解釋說蔣介石的意願來自「革命事業沒有完成……對全國軍隊有責任」。胡適為求慎重,之後又面見了黃少谷,以確保他的反對意見能被帶到。過了一個星期,胡適去看王雲五,再提他托張群傳話一事。王雲五則說,話雖然已經婉轉帶到,但蔣介石只說,「他該說的都已經說了」。胡適事後在日記中記載,蔣介石此舉應該又是1949年與1954年「他對黨說話,黨的中委一致反對,一致勸進,於是他的責任已盡了」。

通過臨時條款,蔣介石連任不再受屆期限制,等於可無限期連任,雷震等人也接到關於政治暗殺的威脅。此時陳誠反倒尷尬地從國民黨手中接下與胡適等人疏通的工作,實在情何以堪!約在2月中旬,陳誠拜託胡適承認現實,胡適還反問陳誠何謂現實?陳誠也只能強調,台灣內外形勢不好,一步不能亂,這就是現實,希望胡適還是能好好合作,不要讓外人看笑話,結果雙方幾乎不歡而散。胡適對外還是講,「我僅有一句話,就是堅決反對總統連任」。

1960年3月,「國民大會」選舉,增列臨時條款提案輕易通過,當場只有王世傑表達反對。至於陳誠僅能繼續屈就「副總統」,由於蔣介石的大動作,等於預告未來將傳子不傳賢,也因此引爆陳誠與蔣經國間的矛盾心結,持續多年而無法化解。〔例如蔣經國親信衣復恩因執掌對美情報合作業務,特別是U2「黑貓」中隊對大陸航拍工作而紅透半片天,卻意外在20世紀60年代遭蔣經國下令關押,據衣復恩回憶,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正是與U2高空偵察機有關。因時任「副總統」的陳誠曾要求要看U2機空拍照片,陳誠既是「副總統」又是老長官,衣復恩只能照辦,並親自把照片送到陳誠家中,沒想到蔣經國在陳誠家中恰巧看到而大怒認為衣復恩違反U2機密資料僅能通過蔣介石與蔣經國單線指揮的保密規定,於是下令查辦。〕兩人不和,台灣政壇人盡皆知,連張學良也說,當時蔣經國被陳誠「壓得灰心」,想自逐到美國去,「正好此時,陳誠病重死了,大局有了轉機,真是上帝的安排」。

事實上,雖然陳誠晚年不斷向人抱怨,「中國官場就是忌才」,但在陳誠有生之年,蔣經國在內閣的位置也的確始終遭到壓抑,直到陳誠因胃癌靜養並辭去各兼職,蔣經國才一飛沖天,從「國防部副部長」「國防部長」,走上蔣介石為他鋪好的強人之路。

《蔣介石後傳:蔣介石台灣26年政治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