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國領退役官兵墾荒闢地

至於福壽山農場的發展則要顯得古樸許多。福壽山農場海拔2237米,位於梨山之巔,周邊被次高山(雪山)、合歡、南湖等多座名山環繞,是中橫海拔最高的農場,更是蔣介石非常偏愛的休憩之地。

◆梨山耶穌堂

梨山上雲淡風輕,天高氣朗,這座黑頂白牆的耶穌堂在天地間靜靜矗立著,從誕生到如今已走過四十幾個年頭,雖隨著蔣氏家族在台灣的式微而淡出人們的視線,而別緻的造型,俯瞰山光的位置,仍然描繪出曾經擁有的風華。宋美齡的姐姐宋靄齡出資建造了這座教堂,以供篤信基督的宋氏家族在此禱告禮拜。蔣介石親題「耶穌堂」三字,希冀台灣少數民族和進駐者和睦相處,與上帝溝通。如今耶穌堂前方的圓形水池已經乾枯,來者稀少,更添一分神秘和聖潔。湛藍的天空和乳白的教堂兩相對比,讓觀者油然而生肅穆之感。

「退輔會」於1957年從療養大隊待退士官兵中選出病傷較不嚴重者100人,帶著三天乾糧,由谷關步行,向全未開發的高山行去,經過兩天披荊斬棘、夜間露宿,才在梨山附近覓得一塊有水源的廣大草生地,便是如今的「福壽山農場」。

◆武陵農場——望溪亭

武陵農場海拔1750 米至2200 米,是如今台灣頗受歡迎的高山避暑勝地,與清境農場、福壽山農場合稱為「台灣三大高山農場」。中橫公路支線在1958 年落成通車後,陸續有人移居到武陵地區從事森林作業與農墾活動,名為「台灣榮民農墾服務所」的墾荒隊伍,即開始在這個地區設立武陵農墾區。時任「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的蔣經國,帶領「榮民」翻山越嶺勘察地貌,開闢出高山農場,大約因為此處勝地得之意外,如世外桃源,則命名為「武陵農場」。近年來,武陵農場每逢秋季楓紅滿地,更贏得「台灣九寨溝」的美譽。當遊憩於高山農場,歇腳於溪頭之上的望溪亭,真有置身事外、不知年月的悠然自得。

這塊空地範圍自太保久以南,合歡山、松嶺之西北,總面積超過650公頃,來源也頗傳奇,原來當年日軍為夷平當地人根據地,曾調集一連炮兵往山巔原始松林猛轟,才出現這片空曠地。最初這批百名拓荒官兵分成五組,於1957年6月開闢起農場,並各自駐留在農場不同地點,建屋墾地、娶妻生子,形成當地周莊、漢莊、唐莊、宋莊、明莊五個聚落。當地原名「台灣梨山榮民農場」,因群山環抱,猶如置身於蓮花瓣中,又有如太極環繞,因而隔年取名為「福壽山農場」。

福壽山農場四季如畫,風景優美,素有「東方瑞士」之稱。一波波「榮民」墾荒隊在此不但廣植各類果樹10餘萬株,還試種出蘋果、梨、桃等許多台灣原本沒有的高價值水果,以及質量優良的高冷蔬菜。尤其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台灣為累積外匯,對外國水果與奢侈品管制進口,梨山出產的蘋果和水梨,一夕之間成為島內市場高級貨品,甚至外銷日本等地,開創了農場近30年的黃金年代。

當時台灣知名電影公司台制公司也特地配合政策,邀請到柯俊雄等知名影星,在農場拍攝一部電影《梨山春曉》,鼓勵青年不畏艱難,到高山墾荒。電影拍攝完畢後,還特地將拷貝送往福壽山農場放映,答謝農場協助。至於知名導演胡金銓執導的《龍門客棧》也是選在福壽山附近、松柏部落與日本人奮戰的古戰場枯木廢墟拍攝。

不過隨著設施老化,10餘年未加以整修維護,樓台庭院與內部設施斑駁老態,加上附近商圈長年惡性競爭的雙重打擊,梨山早已不復當年面貌,梨山賓館的生意也持續下滑而無力翻身;尤其「九二一」地震導致中橫公路谷關到青山段中斷而未打通,原來到台灣西部3個小時的路程,如今必須繞道10個小時,導致梨山周邊觀光與農業日漸蕭條,境況一度一落千丈。

近來靠著附近幾個農場努力促銷生態旅遊,中橫景點的商機才逐漸恢復元氣。但是作為梨山地標的梨山賓館,由於服務始終停留在早年水平,餐飲也缺乏特色,加上「退撫會」始終沒有決心投入大筆經費更新,宛如美人遲暮,失去當年的金碧輝煌而乏人問津,至今仍在停業整修。

《蔣介石後傳:蔣介石台灣26年政治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