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卷十三

意志篇

心如鼎鎮,志如磐石。《論語》曰:空手與猛虎搏鬥,徒步而涉深水,表面是勇氣,內在是意志。曾國藩說,危難時可以驗證平素之道力。祁門帥營,四面臨敵,曾國藩帳懸長刀,言退一步即入地獄,弈圍棋如故。梁啟超說,功成業定後,人說蒼天獨厚曾國藩,實皮相之論,使其意志稍有搖動,他一定是一位大失敗者。《抱朴子》將“堅志”稱為“功名之主”,《呻吟語》說,“志不堅確,必無所成”。陶淵明園中自耕,史可法梅花伴骨,皆以意志為天下傳誦。

意志篇(上)

【原文】

神明則如日之升,身體則如鼎之鎮,此二語可守者也。惟心到靜極時,所謂未發之中,寂然不動之體,畢竟未體驗出真境來,意者,只是閉藏之極,逗出一點生意來,如冬至一陽初動時乎。貞之固也,乃所以為元也;蟄之壞也,乃所以為啟也;谷之堅實也,乃所以為始播之種子也;然則不可以為種子者,不可謂之堅實之谷也。此中無滿腔生意,若萬物皆資始於我心者,不可謂之至靜之境也。然則靜極生陽,蓋一點生物之仁心也,息息靜極,仁心之不息,其參天兩地之至誠乎。顏子三月不違,亦可謂洗心退藏,極靜中之真樂者矣。

【譯解】

神明好比太陽的升起,人的身體則如同鼎立地不動。這兩句話應當遵循。只是心到靜極時,毫無喜怒哀樂,身體寂然不動,但還畢竟沒體驗出真正的意境,只有封閉潛藏到了極點,才曲曲折折地逗引出來一點生氣,如同冬至時節的一陽初動。堅貞不移,是為了有始有終,等春雷一響再開啟出土,穀類的堅實,是為了作始播的種子,不能為種子的谷,不能說是堅實的谷。此中並無滿腔的生意,如果萬物的循環終始都放在心中,就不可以說到至靜的境界。然而,靜極生。陽,似乎是生物的一點仁心吧。氣息靜極,天地生物之心不息,這難道不是可與天地相比的至誠嗎?顏子三個月不違仁,則可以說是洗心退藏到靜極的境界中真正快樂的人了。

意志篇 (中)

【原文】

日慎一日,以求事之濟,一懷焦憤之念,則恐無成。千萬忍耐千萬忍耐,“久而敬之”四字,不特處朋友為然,即凡事亦莫不然。語云:“登山耐側路,踏雪耐危橋。”一耐字極有意味。如傾險之人情,坷坎之世道,若不得一耐字撐持過去,幾何不墮入榛莽坑塹哉?

【譯解】

一日比一日謹慎,以求辦事成功。如果只是憂心如焚,恐怕一事無成。總之,即使有不順意的事,也要逆來順受,千萬忍耐。常常存著敬重的心,不僅僅是對朋友這樣,無論什麼事都應該這樣。俗語說:“爬山要耐得住斜坡上的險徑,走雪路要耐得起過橋樑的危險。”可見這一個“耐”具有極深長的意義,正像是險詐奸邪的人世情,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假如沒有這一個“耐”字苦撐下去,有幾個人會不墮落到雜草叢生的險惡深溝裡呢?

意志篇(下)

【原文】

凡事當有遠謀,有深識。堅忍於一時,則保全必多;一漸之不忍,而終身漸乎!為小將須立功以爭勝,為大將戒一勝之功而誤大局。蓋僥倖而圖一勝之功,不如堅忍以規遠大之謀。人情耽於逸樂,當無事之時,覺眼前無可復慮,耳目口體之欲日盛,而德慧術智日即消亡,冥然頑然。遇不如意事,見不如意人,斯可以驗平素之道力。至成敗利鈍,在我者不能不明辨深思,在天者不敢參也。

【譯解】

所有事情都應該有長遠考慮,有深刻認識。如果堅忍一時,那麼就會保全很多;如果有一不順就不能忍耐,那麼一生都不會順暢。作為下級軍官必須爭勝立功,但作為統籌全局的將帥應該力戒爭一勝之功而貽誤大局。因為僥倖而謀一勝之功,不如按兵不動,以堅忍而規劃全局的勝利。人的習慣總是沉溺於安樂,當事情未發生之前,覺得沒有可以憂慮的,耳目口體的欲求日益旺盛,而德存在術智卻日漸消失,但入還沒有感覺,麻木不仁。遇不如意事,見不如意人,這正是檢驗人平常的約制能力的時候。至於成敗利害,對於我們而言必須明辨深思,因為上天不會給我們辦法。

《治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