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原文]

—————————原文版—————————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注音版—————————

三(sān)十(shi)輻(fu)共(gong)一(yī)轂(gū),
當(dāng)其(qi)無(wu),有(yǒu)車(chē)之(zhī)用(yong).
埏(shān)埴(zhi)以(yǐ)為(wei)器(qi),
當(dāng)其(qi)無(wu),有(yǒu)器(qi)之(zhī)用(yong).
鑿(zao)戶(hu)牖(yǒu)以(yǐ)為(wei)室(shi),
當(dāng)其(qi)無(wu),有(yǒu)室(shi)之(zhī)用(yong).
故(gu)有(yǒu)之(zhī)以(yǐ)為(wei)利(li),
無(wu)之(zhī)以(yǐ)為(wei)用(yong).

[譯文]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用三十根輻條製造的一個車輪,當中空的地方可以用來裝車軸,這樣才有了車的作用。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用泥土燒成的器皿,當中是空的所以才能放東西,這樣才有了器皿的作用。

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開窗戶造方子,當中是空的所以可以放東西和住人,這樣才有了房屋的作用。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最後的是總結上面所講,「有之以為利」這裡的「」可以被解釋為有利條件,「無之以為用」這裡的「」可以被解釋為使得有利條件發揮作用。「有無相生
利,用」也是一樣是不可分離的,這個也就是「

[長篇大論]

通過老子的「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讓我想到一本書《空杯的心態》這本書告訴大家不管幹什麼的時候都要把自己倒空,不要眼裡心裡都是自己,自己有多麼了不起,多麼聰明,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應該把自己的倒空才能裝進去其他的東西,使自己更了不起。

諸葛亮七擒孟獲

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分天下。蜀丞相諸葛亮受昭烈帝劉備托孤遺詔,立志北伐,以重興漢室。就在這時,蜀南方之南蠻又來犯蜀,諸葛亮當即點兵南征。 到了南蠻之地,雙方首戰諸葛亮就大獲全勝,擒住了南蠻的首領孟獲。但孟獲卻不服氣,說什麼勝敗及兵家常事。孔明得知一笑下令放了孟獲。
放走孟獲後,孔明找來他的副將,故意說孟獲將此次叛亂的罪名都推到了他的頭上。副將聽了十分生氣,大聲喊冤,於是孔明將他也放了回去。副將回營後,心裡一直憤憤不平。一天,他將孟獲請入自己帳內,將孟獲捆一綁後送至了漢營。孔明用計二次擒獲了孟獲,孟獲卻還是不服,諸葛亮便又放了他。這次,漢營大將們都有些想不通。他們認為大家遠涉而來,這麼輕易地放走敵人簡直是像開玩笑一樣。孔明卻自有道理: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讓人心服;以力服人將必有後患。br /> 孟獲再次回到洞中,他的弟弟孟優給他獻了個計謀。半夜時分,孟優帶人來到漢營詐降,孔明一眼就識破了他,於是下令賞了大量的美酒給南蠻之兵,使孟優帶來的人喝得酩酊大醉。這時孟獲按計劃前來劫營,卻不料自投羅網,被再次擒獲。這回孟獲卻仍是不甘心,孔明便第三次放虎歸山。
孟獲回到大營,立即著手整頓軍隊,待機而發。一天,忽有探子來報:孔明正獨自在陣前察看地形。孟獲聽後大喜,立即帶了人趕去捉拿諸葛亮。不料這次他又中了諸葛亮的圈套,第四次成了甕中之鱉。孔明知他這次肯定還是不會服氣,再次放了他。
孟獲帶兵回到營中。他營中一員大將帶來洞主楊峰,因跟隨孟獲亦數次被擒數次被放,心裡十分感激諸葛亮。為了報恩,他與夫人一起將孟獲灌醉後押到漢營。孟獲五次被擒仍是不服,大呼是內賊陷害。孔明便第五次放了他,命他再來戰。
這次,孟獲回去後不敢大意,他去投奔了木鹿大王。這木鹿大王之營極為偏僻,孔明帶兵前往,一路歷盡艱險,加上蠻兵使用了野獸入戰,使漢兵敗下陣來。這之後漢兵又碰上了幾處毒泉,使情況變得更為不妙。幸虧不久孔明得到伏波將軍及孟獲兄長孟節指點,他們才安全回到大營。回營後,孔明造了大於真獸幾倍的假獸。當他們再次與木鹿大王一交一 戰時,木鹿的人馬見了假獸十分害怕不戰自退了。這次孟獲心裡雖仍有不服,但再沒理由開口了,孔明看出他的心思,仍舊放了他。
孟獲被釋後又去投奔了烏戈國,這烏戈國國王兀突骨擁有一支英勇善戰的籐甲兵,所裝備的籐甲刀槍不入。孔明對此卻早有所備,他用火攻將烏戈國兵士皆燒死於一山谷中。孟獲第七次被擒,孔明故意要再放了他。孟獲忙跪下起誓:以後將決不再謀反。孔明見他已心悅誠服,覺得可以利用,於是便委派他掌管南蠻之地,孟獲等聽後不禁深受感動。從此孔明便不再為南蠻擔心而專心對付魏國去了。

《道德經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