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原文]

—————————原文版—————————

一寵一 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一寵一 辱若驚?一寵一 ,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一寵一 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者,則可以寄於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者,乃可以托於天下。

—————————注音版—————————

一寵一 (chǒng)辱(rǔ)若(ruo)驚(jīng),
貴(gui)大(da)患(huan)若(ruo)身(shēn).
何(he)謂(wei)一寵一 (chǒng)辱(rǔ)若(ruo)驚(jīng)?
一寵一 (chǒng)為(wei)下(xia)
得(de)之(zhī)若(ruo)驚(jīng),失(shī)之(zhī)若(ruo)驚(jīng),
是(shi)謂(wei)一寵一 (chǒng)辱(rǔ)若(ruo)驚(jīng).
何(he)謂(wei)貴(gui)大(da)患(huan)若(ruo)身(shēn)?
吾(wu)所(suǒ)以(yǐ)有(yǒu)大(da)患(huan)者(zhě),
為(wei)吾(wu)有(yǒu)身(shēn),及(ji)吾(wu)無(wu)身(shēn),
吾(wu)有(yǒu)何(he)患(huan)?
故(gu)貴(gui)以(yǐ)身(shēn)為(wei)天(tiān)下(xia)者(zhě),
則(ze)可(kě)以(yǐ)寄(ji)於(yū)天(tiān)下(xia),
愛(ai)以(yǐ)身(shēn)為(wei)天(tiān)下(xia)者(zhě),
乃(nǎi)可(kě)以(yǐ)托(tuō)於(yū)天(tiān)下(xia).

[譯文]

一寵一 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世人得是名利的心太重,所以得到榮一寵一 和受到屈辱都擔驚受怕。畏懼大的禍害也因為害怕。

何謂一寵一 辱若驚?一寵一 為下 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一寵一 辱若驚

一寵一 辱若驚,屈辱是低下的,受到屈辱就感到丟人,所以害怕受屈辱。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者,則可以寄於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者,乃可以托於天下

我們之所以有大的禍患,那是因為我們常想到「自己」的關係。假設我們忘掉「自己」那麼還有什麼禍患呢。所以,如果有一個人願意犧牲自己為天下人服務,就可以把天下一交一 給他。

[長篇大論]

一心為民的范仲淹

范仲淹《岳一陽一樓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 」正是反映的「貴以身為天下,若可以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乃可托天下。」的境界。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今一江一 蘇蘇州市)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衰落。他不但從小勤奮好學,而且胸懷遠大政治抱負,以天下為已任。
有一次,年輕的范仲淹和朋友郊遊的時候,遇到一個算命先生,據說算得很準。范仲淹問他:「你看我能不能當宰相?」算命先生覺得這個孩子口氣太大,不想給他算。范仲淹連忙改口:「那你看我能不能當醫生?」算命先生問他:「剛才你問能不能當宰相,現在為什麼又問能不能當醫生呢?」范仲淹說:「只有宰相和醫生可以拯救人民。如果當不上宰相,不能最大限度的拯救人民的話,就當醫生,一個一個的救死扶傷。」算命先生聽後非常感動,熱情鼓勵他:「你有宰相愛民之志,就一定能當上宰相的。」br />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兩句話,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為人準則,是他憂國憂民思想的高度概括。從青年時代開始,范仲淹就立志做一個有益於天下的人。為官數十載,他在朝廷犯顏直諫,不怕因此獲罪。他發動了慶歷新政,這一政治改革,觸及到北宋的政治、經濟、軍事制度的各個方面,雖然由於守舊勢力的反對,改革失改,但范仲淹主持的這次新政卻開創了北宋士大夫議政的風氣,傳播了改革思想,成為王安石熙寧變法的前奏。
他在地方上每到一地,興修水利,培養人才,保土安民,政績斐然,真正做到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在生活上,他治家嚴謹,十分儉樸,平時居家不吃兩樣葷菜,妻子兒女的衣食只求一溫一 飽,一直到晚年,都沒建造一座像樣的宅第,然而他喜歡將自己的錢財送給別人,待人親熱敦厚,樂於義助他人,當時的賢士,很多是在他的指導和薦拔下成長起來的。即使是鄉野和街巷的平民百姓,也都能叫出他的名字。在他離任時,百姓常常攔住傳旨使臣的路,要求朝廷讓范仲淹繼續留任。
皇佑三年(1051年),范仲淹又移任青州。這裡的冬寒,加重了他的疾病。第二年(1052年)調往穎州,他堅持扶疾上任。但只趕到徐州,便溘然長逝。享年六十四歲。是年十二月葬於河南洛一陽一東南萬安山,謚文正,封楚國公、魏國公,有《範文正公集》傳世。這時,范仲淹積蓄已盡。一家人貧病一交一 困,僅借官屋暫棲,略避風雨。
范仲淹死訊傳開,朝野上下一致哀痛。包括西夏甘、涼等地的各少數民族人民,都成百成千地聚眾舉哀,連日齋戒。凡是他從政過的地方,老百姓紛紛為他建祠畫像,數百族人來到祠堂,像死去父親一樣痛器哀悼,根據他的遺願,遺體沒有運回原籍蘇州,而是葬在他母親長眠的那塊地旁——洛一陽一南郊萬安山下。范仲淹的行動和思想,贏得身前身幾代人的敬仰。歷代仁人志士也紛紛以范仲淹這位北宋名臣為楷模,學習 和傚法。朱熹稱他為「有史以來天地間第一流人物」!千載迄今,各地有關范仲淹的遺跡始終受到人們的保護和紀念。

《道德經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