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原文]

—————————原文版—————————

民不畏死, 奈何以死懼之? 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 吾得執而殺之, 孰敢?常有司殺者殺。 夫代司殺者殺, 是謂代大匠斲, 夫代大匠斲者, 希有不傷其手矣。

—————————注音版—————————

(min)(bu)(wei)(sǐ)
(nai)(he)(yǐ)(sǐ)(ju)(zhī)
(ruo)使(shǐ)(min)(chang)(wei)(sǐ)
(er)(wei)(qi)(zhě)
(wu)(de)(zhi)(er)(shā)(zhī),孰(shu)(gǎn)
(chang)(yǒu)(sī)(shā)(zhě)(shā)
(fū)(dai)(sī)(shā)(zhě)(shā)
(shi)(wei)(dai)(da)(jiang)(zhuo)
(fū)(dai)(da)(jiang)(zhuo)(zhě)br /> (xī)(yǒu)(bu)(shāng)(qi)(shǒu)(yǐ)

[譯文]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如果人民飽受暴政的逼迫,到了連死都不怕反抗的時候,統治者又怎能用死來威脅他們呢?

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

若人民都畏懼死,一有人做壞事就被抓起來殺掉,那還有誰敢一胡一 作非為呢?

常有司殺者殺。

天地間,冥冥中有專司殺伐的力量,無須人代勞。

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傷其手矣。

如果人代替天實施殺伐,就好像一個不會工藝的人代替木匠做工一樣,很少有不傷到自己的。

[長篇大論]

寬容是對生命的洞見

一天,一位法師正要開門出去時,突然闖進一位身材魁梧的大漢,狠狠地撞在法師身上,把他的眼鏡撞碎了,還戳青了他的眼皮。那位撞人的大漢,毫無羞愧之色,理直氣壯地說:「誰叫你戴眼鏡的?」

法師笑了笑沒有說話。

大漢頗覺驚訝地問:「喂!和尚,為什麼不生氣呀?」

法師藉機開示說:「為什麼一定要生氣呢?生氣既不能使眼鏡復原,又不能讓臉上的淤青消失,苦痛解除。再說,生氣只會擴大事端,若對你破口大罵或打鬥動粗,必定會造成更多的業障及惡緣,也不能把事情化解。

「若我早一分鐘或遲一分鐘開門,都會避免相撞,或許這一撞也化解了一段惡緣,還要感謝你幫我消除業障呢?」

大漢聽後十分感動,他問了許多佛的問題及法師的稱號,然後若有所悟地離開了。事情過了很久之後,一天法師接到一封報值掛號信,信內附有五千元錢,正是那位大漢寄的。

原來大漢年輕時不知勤奮努力,畢業之後,在事業上高不成低不就,十分苦惱,婚後也不知善待妻子。一天他上班時忘了拿公事包,中途又返回家去取,卻發現妻子與一名男子在家中談笑,他衝動地跑進廚房,拿了把菜刀,想先殺了他們,然後自一殺,以求了斷。

不料,那男子驚慌地回頭時,臉上的眼鏡掉了下來,瞬間,他想起了師傅的教誨,使自己冷靜了下來,反思了自己過錯。

現在他的生活很幸福,工作也得心應手了。特寄來五千元錢,一方面為了感謝師父的恩情;另一方面也請求師父為他們祈福消業。

法師的寬容帶給了大漢覺悟,教會他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對待別人。寬容是一條環環相扣的紐帶,讓我們彼此相連,讓我認清彼此,珍惜生命。

《道德經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