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註釋》46章 玄德

46章 玄德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大道賦予萬物生命的種一子,萬物因遵循自然規律而得以繁殖、成長,有形物質凝聚造就其具體形態,萬物因其所處的環境而成熟。所以,萬物莫不以道為尊,以德為貴。
道是世界的本原,為萬物之母,故說“道生之”。能夠遵循自然規律為德,違背自然規律則生而不活,或者活而不久,故說“德畜之”。萬物既生則以自身形態確認其本質特性*。萬物是否有成,是由其所處的環境即萬物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決定的。
道之尊,德之貴,
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道之所以尊,德之所以貴,在於道和德無為自然,不主宰、干涉萬物,而是讓萬物完全順應自然規律成長壯大。
故道生之,德畜之。
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
長:自然界中生物不停地吸收各種養分使自身細胞不斷繁殖而成長壯大。育:自我培育以適應環境。一物種之所以擁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在於該物種不斷培育自身性*能的緣故。亭:均勻、協調的意思。在自然界中,各物種的生存能力是不受偏袒、機會均等的,其能否發展壯大,在於該物種的自身潛能和對環境阻力的抵抗力量。毒:遏制、侵害的意思。生物圈中,一物種的生長壯大是建立在對另一物種的遏制、侵害基礎之上的。其遏製程度又受著環境阻力的制約。養:給養,即供給生活資料。生態系統中,一物種的成熟,又為另一物種的生長成熟提一供了消費資料。覆:覆滅的意思。萬物有生就有滅,生於無形,歸於無形,這是自然規律。歸於無形,並不意味著徹底消失,而是進行能量流通和養分循環,使萬物生命得以組合,並處於永久存在的過程之中。
在這裡,生之,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講述的是一個完整的自然生態系統,簡明地指出了生物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內在機制。
在生態系統中,太陽為生命提一供了賴以存在的能量,地球為其生存發展提一供了空間,於是,地球上有了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站在動物的角度上看,植物是生產者。植物利用光合作用把周圍環境中的無機養分製造成有機物質,為消費者提一供了生活資料。其中食草動物直接以綠色*植物為生活資料,食肉動物則通過食物鏈間接以綠色*植物為生活資料。微生物則以分解者的角色*把有機廢物破壞、腐爛,使養分回到周圍中去,又為生產者提一供了養分。br /> 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的關係是相對的,實質上,它們自身各自扮演著三重角色*。三者的關係構成了使生態系統能夠繼續發揮作用的基本結構。
在這一生態系統中,“道生之,德畜之”,揭示了生命的起源和生命所必須遵循的自然規律。“長之,育之”,是生物的自身繁殖和發展,即“物形之”。“亭之,毒之”,則是這一生態系統的平衡機制,即“勢成之。”“養之,覆之”,則是這一系統能夠繼續發揮作用的物質轉化機制。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生萬物而不佔有萬物,為萬物而不自恃己能,壯大萬物而不主宰萬物,這就是隱而不見的自然規律。聖人一體道並能夠遵循自然規律辦事,就是“玄德”。
本章是生態系統論,謳歌了大自然的無為之德。大自然是和諧有序的,人與自然在本質上應當是一致的。人類在向自然索取生存和發展的物質資料的同時,應當遵循並利用自然規律,決不能脫離自然規律的軌道去打破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的生態平衡。人類與自然是對立統一的,利己主義的思想文化勢必不斷加劇人類與自然的矛盾,危及人類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老子的道德思想正是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與統一。

《道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