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解釋

  絕聖棄智
聖,就是聖人,就是神人,就是佛,就是仙。棄智,為什麼有高度智慧的聖人要棄智呢,因為大道至簡,一切都是一個圓,一個循環。智慧發展極至的時候就一定會變成無智(這裡的理論可以有很多,但結果都是一個)。所以說智慧出,有大偽。包括技巧也一樣,技巧多了壓人心,有虛偽。這就叫做勾心鬥角。心就是智,角就是技。

人·佛·動物·大圈圈
而人類發展到今天,從春秋的智(智慧)發展到現在的技(經濟實力),再發展下去,一定是經濟實力高度發達的社會,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大同社會。而再發展下去,就是智慧與經濟都高度發達的社會。這個就是佛的前身。而所謂的“佛”就是老子說的“絕聖”,就是神仙。就是去掉了智慧的人類,因為智慧已經沒有用了。而這時有些心智不全的“魔”就會出現。佛魔相爭相鬥的社會,就是“魔獸世界”。再發展下去,就是棄技了,技巧也不用了。直接一口咬下去。這就是動物世界了(動物也都具有佛性*與人性*)。而動物發展下去,就是人類了(人類也具有動物性*與佛性*)。
所以,世界是一個圓,一個循環。由人開始,人-人佛->佛->佛獸->動物->人。三者都是有其他二者性*質的合一體,只是外形不一樣。
這裡可以假想一下恐龍的世界。

關於大同世界
我們現在說2012年,人類要進行思想的昇華,實際就是為實現大同世界鋪路。所以,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共同為經濟高度發達的社會而努力。就算實現了大同,在以後的時間還有很多的路要走。

大循環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老子》
簡單地說,世界原來是無智無技的,智,漸多,再到技漸多。再到智技雙全,再往後就是去智存技,再往後就是去智去技。然後再如此循環。這就是“人”的發展過程。

無智無技 大圈
智技雙全 人
存智去技 佛(仙)
去智存技 獸
去智去技 大圈br /> 這裡,人佛獸是個大循環。
假想二,一個巨大的寂兮寥兮的單細胞。

現實中的聖人

如果要做一個現實中的聖人,就要先智技雙全,(有智慧有本領,就可以做點事情,錢就多了),然後去技存智(錢存夠了,得智慧就可以了)這是智者,有些老年人也是如此。如果把智慧心念意識去掉,就是高僧了。當然有些高僧有一身的本領,那是法師。

所以對於一個人,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首先要得智慧,而不是得知識。這就是為什麼要提倡素質教育。這就是為什麼說先做人再做事。

對於我們現在每個人來說,最現實的,就是德藝雙全的人生,這就已經是人仙了。德,就是智,就是心智。藝,就是技,就是你的知識與技巧。再換個角度說,就是 EQ+IQ。如果你有一定的EQ,你要加的就是技,就是知識,就是真本領。如果你的知識很多,但不會做人,心理素質不行,就說明你的心智不全,要加EQ。

大同的世界
從發展的眼光看,我們要成為聖人,一定要先實現高度發達,一個大同的世界。再以後的路還很長很長。所以,從這個角度出發,我贊成現在是保智增技。做點實事,讓人類成為一個繁榮富強的社會。再往下才棄智。

解放心靈
技多壓身,智多其實也壓身。如果心不夠定。很容易就會有心理負擔,人就會失衡。所以佛道二家都講究打坐修禪。從個人修養的角度出發,適當地棄智,甚至棄技,都是解放心靈的良藥。

《道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