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4 章

趙肅說這話的時候, 只是隨口一出, 等反應過來, 才發現自己語氣裡似乎帶上了調戲的意味, 不由有點兒尷尬。

難得對方主動開口詢問,簡直如同天上掉下餡餅來, 霎時間, 無數念頭在朱翊鈞的腦海裡一閃而過, 最後俱都化作溫柔笑意:「你最近瘦了許多, 定是經常熬夜, 朕希望你每頓多吃幾碗,就是對朕最好的補償了。」

趙肅歎道:「聽說陛下近來都是過了子時才睡,寅時未到便起,比臣熬得還厲害,臣正要勸陛下愛惜龍體,切勿廢寢忘食,政務雖多,卻非一日之功,國家不可一日無朝廷, 朝廷不可一日無陛下。」

朱翊鈞:「你這是出於一個臣子和老師的關心,還是出於你自己的關心?」

趙肅對上他專注凝視的眼神,忽而想起那一夜的顛鸞倒鳳, 想起本夢半醒之間這個人隱忍痛苦的悶哼, 平素冷靜無比的心就突然柔軟下來。

「自然是臣出於對陛下的關心。」

朱翊鈞有些失望, 難道前些日子兩人那樣親密無間的距離和誓言, 也沒法改變什麼嗎?

便又聽見那人低聲而緩緩道:「看你辛苦,我心裡不好受。」

他瞧見了朱翊鈞眼底的失落,心頭一揪,拋卻了君臣之別的話就這麼脫口而出。

皇帝覺得自己真是沒出息極了,就為了一句好不容易挖出來的話,也高興得很,先前那點兒失望都馬上煙消雲散,喜滋滋地抓住他的手,緊緊握著,湊近了他。

「難道看你辛苦,朕就好受了?你心同我心。」

趙肅苦笑,發現皇帝陛下得寸進尺的本事不小,一旦妥協了一小步,馬上就會丟盔棄甲。「陛下……」

朱翊鈞很明白,眼前這個人太過克制冷靜,自己如果不死纏爛打,窮追不捨,用盡手段,只怕連今天握著他的手說些親熱話的情景也不會有。

「肅肅,等再過幾年,諸事定下來,天下太平,我們就拋開這些煩人的事情,四處去走走吧?朕也想瞧瞧這大好河山,九州八方,尤其是,能和你一起……」皇帝心血來潮,開始天馬行空構思起來。

國家百廢待新,許多事情千頭萬緒,哪裡是幾年就能太平的。趙肅忍不住笑了起來,覺得這人還是有幾分小孩兒心性,可又不忍拂了他的興致,便帶著縱容和寵溺道:「好。」

朱翊鈞眉開眼笑,其實他何嘗不知這夢想渺茫得很,可聽見這人答應,自己心裡就說不出的喜悅。

兩人身份擺在那裡,敘完私情,還是脫不開江山社稷。

朱翊鈞道:「一年之期太短,這西學又與儒家學說大相逕庭,這點時間只怕不足以讓大明學子接受。」

趙肅笑道:「范禮安的西學要在這裡落地生根,也與開宗立派無異了,歷來萬事開頭難,些許阻滯必然會有的,但這個人若是沒兩把刷子,完成不了陛下的要求,說明他本事不夠,您就更不必為他擔心了。」

「是你教朕凡事要想多一點,想遠一點,這下好了,朕被你教成小老頭子,」 朱翊鈞也笑起來,「年輕人倒也罷了,容易接受新鮮的東西,朕看這西學,更像是雜學,那些天文算術,也與我們頗有相似之處,只是千百年來,華夏都只將其當成雜說,他們卻作為引以為傲的成就。」

趙肅道:「泰西人剛從黑暗的中世紀走出來,需要這些實用的學說,來對抗宗教的權威,啟迪智慧,使其不在愚昧中繼續深陷,但是我們不同,從戰國時代,便有百家爭鳴,而後才獨尊儒術,儒學有利於教化百姓,可對於國家長遠發展是不利的,因為那裡面沒有教我們怎麼造船,怎麼造大炮,所以現在的大明,也需要這些泰西的雜學。」

「朕曉得,所以朕先讓他去國子監,國子監祭酒王錫爵是你的好友,想法也不那麼守舊,那裡頭的監生們興許可以讓范禮安打開一個局面。」

若論瞭解趙肅的想法,沒有人比朱翊鈞體會更深,因為他是趙肅一手教導出來的,雖然少了趙肅那幾百年的先見,但在思維模式方面,二人有時甚至驚人的相似,這使得他們往往做事都有一種默契,無須言傳,心領神會。

「陛下聖明。」

朱翊鈞嘻嘻一笑,趁他低頭把自己說的話整理成條陳時,偷偷湊過頭去,飛快親了對方的臉頰一下,又很快轉回來,裝作若無其事,讓趙肅好氣又好笑。

皇帝卻忽然想起一事,臉色肅然起來,坐直了身體。

「另有一樁舊案,也該是時候下手了。」

「陛下是指?」

朱翊鈞微微冷笑,與方才判若兩人:「整頓皇店、衛店、官店、紳店,這些國之蛀蟲不除,朕寢食難安。」

幾年前他便已有這個念頭,當時顧忌考成法還未實施,不想多起波瀾,就忍了下來,張居正的考成法,畢竟只針對官員考核,而皇店這些,涉及皇親國戚,太監錦衣衛,已經超過考成法的管轄範圍,鞭長莫及,反倒有恃無恐,愈演愈烈,皇帝能忍到現在已經十分不易。

筆尖頓了頓,趙肅提醒他:「陛下,京城的皇店裡,有馮公公的份子錢,聽說皇后娘家也有人在官店裡頭參了股,現在整頓,只怕牽連太大。」

朱翊鈞搖頭:「現在不做,以後再拖,更難下手。此事你不要插手,誰都不用插手,朕親自來做,任他們哭喊上天,看能怎麼著!」

萬曆四年底,皇帝著手整頓京城及周邊各處皇店、衛店、官店、紳店等,查實盤剝勒索過路商賈,借身份橫徵暴斂,敲詐魚肉百姓者,一一取締並下獄,並命刑部會同大理寺制定大明商律,結束了之前將商法混雜在戶令中的現狀,為各行各業的商人劃出一個大概的行為規範。譬如禁止糧商在地方遭遇饑荒時囤積糧食,高價出售盤剝百姓的行為,禁止海商將朝廷嚴禁的物品挾帶出海私自貿易等。——以前雖然也禁止類似的行為,可大都是約定俗成的慣例,很少明文記載於律法中。

又嚴厲禁止宗室、國戚、宦官、文武官員等領取國家俸祿的幾類人借身份佔地開店勒索百姓商賈,凡是以前有此作為的,店舖一律抄沒歸還原主,以後再犯者,或杖責或流刑。

這部無心插柳的律法被後世視為大明第一部專門的商業法律,所以即便它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和缺陷,卻無損其珍貴的價值,正是因為萬曆皇帝的第一步,才有了後人的不斷完善。

這是後話了,回到眼前,牽一髮而動全身,皇帝的作為自然遭到不少人反對,尤其是內宮之中,利益受損的人紛紛告狀,但皇帝卻表現出不為所動的強勢,任誰來說情都沒用。

馮保、皇后、潞王等人甚至跑到兩位太后那裡哭訴,陳太后素來不管事,早就躲得遠遠的,李太后被鬧得腦殼疼,她對娘家人約束很嚴,不允許他們在外頭藉著自己的身份胡作非為,所以李家人都很老實本分,也沒在這次風波裡闖禍,但潞王不同,潞王作為先帝與李氏的幼子,當今皇帝的弟弟,李氏平日裡對他溺愛到了骨子裡去,朱翊鈞也很疼愛這個親弟弟,因此養成他貪圖享樂的性子,什麼都要最好的。

許多人看到潞王的受寵,也紛紛上門賄賂,利用他的名義在外開店,這次整頓,自然連帶著潞王的那份巨額收入也沒了,潞王去找皇帝兄長,朱翊鈞難得沒有搭理他,反而教訓了他一頓,於是他只好向李氏哭訴。

李氏不忍見小兒子難過,便親自向朱翊鈞說情,讓他放過潞王的這一份,朱翊鈞自然不肯答應,如果不一視同仁,律法也就成了廢紙,辛辛苦苦制定出來又有何用。

他鐵了心不鬆口,李氏也惱起來,前陣子剛剛好轉的母子關係又這麼僵了。

轉眼就過了萬曆五年的春節,元宵那天,趙耕和趙耘鬧著要出門看花燈,趙肅答應了,一家人早早便吃完飯出門,京城的人一年比一年多,街上接踵摩肩,他一手牽著一個,差點被人流衝散,好不容易到了人稍微少點的地方,趙耘瞧見做糖人的,開始流口水,挪不動腳步了。

「爹爹,我要這個!」趙耘指著一條活靈活現的糖龍。

「來兩支吧。」趙肅和小販說。

話剛落音,一支糖龍已經遞到趙耘面前。

趙肅抬頭一看,那人笑吟吟地打招呼:「咦,好巧啊!」

《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