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賀穆似乎也覺得此事有些難以啟齒,斟酌半天,也未能說出口。

反是賀融一語點破:「我以為,父親如今既然已經登基,為免重蹈先帝晚年覆轍,當早立社稷大計,定下儲君人選,以安朝野臣民之心。大哥為兄弟之長,德合眾望,理應為太子不二之選。」

賀穆當真是又驚又喜,驚的是賀融竟直接將他難以啟齒的話給說了出來,喜的是賀融這番話完全說到了他心坎上去。

「三郎,你當真是作如此想的?」

賀融頷首:「先帝晚年,正因猶豫再三,遲遲不立太子,又在父親與齊王之間左右搖擺,以致於後來齊王生出非分之想。說句大不敬的話,齊王謀逆,雖是十惡不赦之罪,但先帝未嘗就沒有過錯。」

賀穆歎道:「你我兄弟在此,不妨老實與你說吧,若說我半點上進之心都沒有,不想當太子,那是假話,可我同樣不願兄弟幾人因此生了罅隙。論功勞,你與五郎,當之無愧;論嫡出,裴皇后如今也還年輕,將來未必就沒有嫡子。其實,若是你與五郎有意……五郎固然有戰功在身,但畢竟年輕氣盛,不足以服眾,若是換了你……」

他頓了頓,下定決心:「若你有意,我願向父親進言,將你立為太子!」

誰知賀融卻搖搖頭,半點不為所動:「這個太子,我當不了。論長,我非長。論賢,五郎功勞不下於我,更何況,我生母如今還背負逆案罪名,一日不洗白,她一日也就恢復不了名譽,雖說英雄不問出處,但朝廷眾臣,不可能不在意這一點。更重要的是,父親不喜歡我。」

賀穆:「三郎……」

賀融擺擺手:「大哥不必安慰我,這是事實,我們都知道,恭愍太子之死,父親一直念念不忘,如今時過境遷,他雖然不至於遷怒,可對我,也始終談不上寵愛,若要立我為太子,莫說朝野人心不服,父親也不會同意。我很清楚這一點,所以,從來就沒想過與大哥爭。」

賀穆有些唏噓,他這個弟弟,不居長,不排幼,卻自小是家裡最懂事穩重的,每當全家人束手無策時,他總能想出法子來,久而久之,也就成了眾人的主心骨。一家人在房州其樂融融,來到京城之後,因為形勢變化,更因為富貴榮華迷亂了雙眼,人心漸漸起了變化,賀穆自問對底下弟弟們依舊關照有加,可也難保各人成家立業,漸行漸遠,其中最明顯的,無過於二郎賀秀。

對比賀秀說出那一番戳心傷人的話,賀融的態度無疑令賀穆感覺莫大安慰。

賀融:「父親既是我們的父親,也是天下之主,他自己身為長子,曾遭遇過先帝冷落,感同身受,我看父親的態度,十有八、九也是偏向大哥的,所以大哥不必擔心,至於裴皇后,我聽說她曾主動提議,想將大哥認在名下,想必也是通情達理的。」

賀穆不由動容:「三郎!」

賀融接著道:「於我而言,如今皇位雖然再無爭議,但北有突厥,南有南夷,還有蕭豫等人為禍,先帝晚年,天災不斷,國庫空虛,上回我與季凌巡視洛州,發現每年春夏之交,又或秋冬之際,黃河河道氾濫十分常見,治河花費不菲,朝廷對地方又無具體法令措施,地方官各自為政,有些上流地區,為了推卸責任,甚至放任自流,想讓支流所流經的衙門去處理,是以一旦水勢上漲,又逢暴雨,必然加劇災情,惡性循環。江山社稷,說穩則穩,說不穩則不穩,試想若遇上天災,百姓過不下去,自然要揭竿而起,此時又有外族趁虛而入,我們這個天家貴胄的身份,還能保得住麼?」

賀穆不由點點頭:「你說得極是,若我們兄弟鬩牆,最後得益的,只能是外人。」

賀融拱手:「大哥如此明理,是弟弟們之幸。」

賀穆:「不瞞你說,二郎自成婚起,就與我們漸行漸遠,二弟妹性子傲,看不上你大嫂出身寒門,久而久之,難免也影響了二郎,這些內宅瑣事,我本不欲拿出來煩你,但如今既想請你去幫忙勸說二郎,總得把來龍去脈說清楚。那天宮中出了事之後,你大嫂夜裡時時輾轉難安,將二弟妹之死歸咎於自己,幾番想請二弟妹娘家人過來作客,但陸家對我們已然生怨,幾次借口推脫,我猜他們在二郎面前,也沒少煽風點火,挑撥我們兄弟情誼。」

賀融沉吟道:「二哥為人看著開朗外向,實則粗中有細,很重感情,我聽五郎說過,他見你與大嫂鶼鰈情深,不離不棄,便也對二嫂發誓,此生不再二娶,二嫂性子再偏狹,在二哥心中,卻是千好萬好,無可挑剔。」

賀穆歎了口氣,為他斟滿一杯酒。

賀融接過,喝一口,抿抿唇,續道:「如今二嫂已死,便是再與大嫂無關,但在二哥看來,他對妻子之死無能為力,因而憤恨,必是要找個途徑發洩,所以才會提出凌遲齊王這樣的法子。外人看著極端不可取,我們當兄弟的,卻要多包容些,我這一勸,二哥未必就能回心轉意,大哥還是找個機會,再親自與二哥好好說一說。」

賀穆很是動情:「多謝你,三郎,我知你向來不喜多話,今日卻為了我與二郎,苦口婆心說了這麼多,你這份情,大哥我都記著了。」

賀融碰了碰他的杯子:「都是手足,何須客氣。」

賀穆拍拍對方的肩膀,笑道:「一輩子的手足!」

……

賀融封王之後不久,就從原魯王府,搬到安王府居住,有了屬於自己的府邸。

之所以這麼快,是因為這座宅第原本是先帝賜給他的安國公府,結果他還未住進去,先帝就駕崩了,今上分封諸王,賀融從安國公升級為安王,府邸規制自然隨之不同,工部又趕緊派人整修一番。修整擴建總比重新建府來得快,他與賀湛就佔了之前封爵的便宜,比賀秀賀熙他們更提前搬走。

而賀秀與賀熙的紀王府和密王府,如今還在建,他們倆自然也就還住在魯王府中。

原先跟著賀僖的賀竹,因為賀僖一走,他既非內侍,不能待在宮裡,留在魯王府又顯得尷尬,賀融見他可憐,就將他拎到安王府裡,讓他給文姜打下手。

按照規矩,安王府裡設有長史一職,類同王府管家,但比管家權限還大,相當於親王副手,賀融便上稟皇帝,希望將文姜任命為安王府典簿。

但此舉卻惹來不小的非議,言官紛紛上言反對,認為朝廷向來沒有將官職輕授女子的道理,更有嚴重的,將顛倒陰陽,牝雞司晨的話都說出來了。

賀融卻認為安王府典簿,只掌王府文書,不在朝廷內任職,更不是什麼王府長史、司馬等職,並不會動搖朝廷法度。

奈何眾臣對女子為官嚴防死守,哪怕一個微不足道的官職,他們也認為不可輕開此例,嘉祐帝左右為難,一方面覺得兒子立下不少功勞,不好連這一個小小要求都不答應,更何況文姜也是打從他們在房州起就跟隨的舊人了,既然兒子不想將她納為妾室,那麼給她一個合適的名分,讓她名正言順留在安王府裡,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但另一方面,朝臣幾乎一面倒的反對,又讓嘉祐帝覺得很難辦,畢竟他才剛剛登基,為了這麼一樁小事就駁了群臣的面子,實在也不大好,更何況在此之前,的確沒有女子在朝為官的先例,大臣們甚至搬出呂後干政,晉惠賈皇后專權的例子來,讓嘉祐帝無法反駁。

最後還是賀融煩了,直接收回請求,不再為文姜請封。

然而此事一出,外頭難免有些風言風語,覺得安王仗著功勞,隱隱有跋扈之意,今日連身邊的女子也想求官,它日旁人有樣學樣,是不是連雜役小廝,也能求官封爵了?

賀融從宮裡剛回到王府,就有婢女迎上來,奉上水盆帕子,讓他洗臉淨手,又幫忙除下外裳,換上常服。

文姜過來詢問:「殿下可要用飯?」

賀融:「不必,在大哥那裡用過了。」

如今安王府內,長史、司馬都由朝廷任命,內府管家,實則由文姜擔任,這些貼身服侍的瑣事,已經無需她事事親自動手,但文姜從未自恃身份,只要她在,就事必躬親。

文姜:「那可要桃飲或梅飲?」

賀融:「這時節哪來的梅子?」

文姜笑道:「先前摘的,醃製了密封起來,想吃的話放一兩個,再加點蜂蜜,就很可口的。」

賀融:「那來一盅吧。」

文姜應是,正要退下,賀融叫住她:「回頭你讓人去請二哥和五郎過府來,就說我請他們吃飯。還有,外頭的傳言,你不必放在心上,與你無關。」

府中眾人都知她深得安王信重,巴結尚且不及,自然不會在文姜面前添堵,說些不合時宜的話,但文姜不是聾子,自然也能聽見外頭的傳聞。

願意留點口德的,無非是說文姜得安王寵愛,竟讓安王為了她求官,真是了不得,若是那等刻薄之輩,說出來的話就更難聽了。

文姜微微一笑,正想說話,外頭便有婢女來報,說是季凌季郎君在外求見。

賀融扭頭看文姜一眼,看得後者臉色泛紅,禁不住道:「殿下看我作甚?」

「我們來打個賭如何?」

文姜下意識搖頭:「我不賭。」

賀融:「賭他上門,定是來找你的。」

文姜臉上一熱,依舊道:「殿下神機妙算,我不與您賭。」

賀融:「那你與我一道去看看,免得事後說我勝之不武。」

文姜無法,只好跟在他後頭。

季凌在花廳等了片刻,有些坐立不安,連茶也無心去喝,見賀融帶著文姜出現,先是一喜,見到賀融似笑非笑的神情,忙斂去喜色,鄭重行禮:「拜見殿下。」

賀融:「這個時候正是飯點,敬冰來此,莫不是要讓我請飯?」

季凌一愣,方才意識到自己來得不是時候,侷促道:「在下非是此意……」

賀融抬手:「坐吧,文姜,上茶。」

文姜斂衽一禮,眼光掃過季凌,正好後者也抬起頭望向文姜,兩人目光相接,都忙不迭移開,很有些此地無銀的意味。

賀融:「敬冰用過飯了嗎?」

季凌:「還未。」

賀融:「但我和文姜已經用過了,所以就不留你了。」

季凌哭笑不得,想起出發去洛州前,自己被騙,前一刻聽安王說因腿疾騎不了馬,下一刻對方卻上馬比誰都利索的情形,心知這位殿下看著嚴肅,內心卻多有活潑之處,不由稍稍放鬆了一些。

「冒昧上門叨擾殿下,其實是有事相求。」

正好文姜帶著婢女端茶過來,季凌一看見她,滿肚子的草稿頓時說不下去,心亂之下,隨口道:「那個,下官是想問……不知殿下呈上去的治河條陳,陛下可有說什麼?」

賀融好整以暇:「我說敬冰,你要是想談公事,明日我們在工部再談也不遲。」

話在嘴邊滾了幾圈,季凌終於下定決心:「其實在下此來,是想向殿下求娶文姜!」

賀融看了文姜一眼。

後者神色雖還鎮定,臉頰已經開始一點點泛紅。

賀融:「文姜的賣身契,我早就還給她了,你想娶誰,當稟明父母,遣媒人上門來說媒,而非自己貿然跑上門來。」

季凌忙道:「殿下恕罪,我自然曉得,只不過您畢竟是文姜的主公,她對您忠心不貳,此事我總得先上門詢問您的意思,才好三媒六聘,照規矩來辦。」

賀融挑眉:「這麼說,你已經先問過文姜的意思了?文姜也答應了?」

季凌有點緊張:「文姜說了,您若是不同意,她就不嫁了。」

任是文姜再淡定,當面聽別人談論自己的婚事,也有些害臊。

「殿下,請容我告退。」

她與季凌初識於去洛州的路上,後者埋頭公務,心無旁騖,兩人本無瓜葛,但後來賀融與洛州常常往河堤上跑,文姜則跟著他們,生火造飯,季凌有些過意不去,偶爾也會親手來幫忙,久而久之,雙方因此熟稔起來。

文姜待在賀融身邊,看多了人心冷暖,那些高門子弟往往眼高於頂,試想當年賀融剛剛回京,尚且被宋蘊等瞧不起,更勿論文姜這一個小小的婢女,然而季凌竟與那些人全然不同,非但毫無高高在上的矜持,也願待人以誠。日久天長,二人情投意合,文姜聽說對方三年前元配難產亡故之後,就未再娶,自然也動了心思。

賀融卻道:「不必,你就留下來,一起聽也無妨。」

他轉向季凌:「你們郎情妾意,男未婚女未嫁,本是一樁大好姻緣,我也無意阻攔,不過敬冰,你可知道,你要娶文姜,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文姜心頭一突,不禁抬頭看向兩人。

季凌遲疑道:「殿下可是擔心我家中父母那一關不好過?」

賀融:「此其一。你們渤海季氏,素來與義興周氏、杜陵張氏等齊名,為當世幾大家之一,門第清貴,尋常人望而莫及,我還記得當年先帝憐大將軍季嵯父母雙亡,想為他尋一門宗親,便將季家族長請過去說明此事,誰知你們族長卻道:雖是同姓,卻非同根,季嵯父母雙亡,尋根無據,身世存疑,真假全憑口舌,若此例一開,往後季氏門下,怕是要憑空多出不少子孫了。」

言下之意,季家覺得季嵯雖然也姓季,但根本不能證明自己的身世來歷,如果人人一張口都給自己捏造一個名門籍貫,那往後誰都能冒充高門子弟了,天下還有何規矩可言?

季嵯傲骨錚錚,聽聞此事之後,親自向先帝陳情,說自己無意攀附高門,此事也就不了了之,可見時下門戶之見,根深蒂固,連天子說的話也未必管用。

季凌慚愧道:「此事我也有所耳聞,族長的確對本族名聲看得頗重。」

賀融搖頭:「我無意指責什麼,只是想告訴你,對季大將軍,季家尚且如此,更何況文姜,只是我身邊一名婢女,毫無身份可言,哪怕我視她如親姐,更願為她置辦嫁妝,送她出嫁,但在旁人眼裡,她的出身是無法改變的,你的父母族人,都能接受她嗎?」

季凌鄭重道:「不瞞殿下,我母出身杜陵張氏,對郡望的確看得重一些,但我父卻是開明之人,此事我已與父親提過一回,他老人家並無意見,還請殿下給我些時間,待我正式稟明父母,就讓冰人上門說媒。」

見對方態度端正,賀融頷首:「那我和文姜,就等你的好消息了。」

說罷,他又看了文姜一眼:「文姜,你去送送敬冰吧。」

文姜應下,剛陪著季凌走出沒幾步,又聽見賀融在背後道:「為了給你置辦嫁妝,以後錢得省著用了,正好有人請,你午飯就在外頭吃吧,別回來浪費府裡的支出了。」

這殿下!

文姜從脖子到臉,霎時都火辣辣的。

《麟趾》